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最近在重看《工作細胞》(2018年7月開始播出的日本動畫,已完結,最近又更新了一季),正好看到第七話“癌細胞”,又想到最近發生的惡性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不由得感慨世界上很多事情的道理總是相通的,社會上各種複雜問題的答案其實說不定就藏在我們身體的某個微觀世界裡。

工作細胞第七話“癌細胞”

先簡單介紹一下《工作細胞》,這是一部將細胞擬人化的動畫片,將人體內的細胞世界描述成類似人類社會的世界,細胞們在這個世界都矜矜業業地幹著各自的工作,紅細胞負責運送氧氣和營養,白細胞負責追殺從外部入侵的細菌、病毒等異物......大家各司其職,又相互幫助,盡全力維持著我們身體內的平和與美好。

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第七話講關於癌細胞的故事。癌細胞是正常細胞分裂時發生複製錯誤所產生的,是一種變異的細胞,它能入侵周遭正常細胞的邊界,不斷增殖。這一集的反派主角癌細胞一出生就被當成失敗品被免疫細胞追殺,一同誕生的小夥伴在逃亡時不小心被抓,他獨自逃亡存活長大。他把白細胞、殺手T細胞、NK細胞三人(三個都是免疫細胞,免疫細胞種類很多)騙到他的大本營,那裡已經被他佔領,增殖出了很多同伴,他想讓免疫細胞從“殺人”的一方淪落為“被殺”的一方。

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被打敗的白細胞對癌細胞說:“憑藉失控細胞的能力是無法維持這個世界的,就算這麼做,最後你也只會迎來毀滅。”癌細胞卻滿不在乎地回應到:“這種事已經無所謂了,反正我註定要死。”

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最後,紅細胞叫來了其他免疫細胞,大家一起齊心合力擊敗了癌細胞和他的同伴,在徹底殺死癌細胞前,白細胞問他還有沒有什麼想說,癌細胞說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而誕生。

癌細胞的原罪

在細胞的世界裡,癌細胞覺得自己很可憐,一直被追殺,沒有人疼愛,沒有人傾聽,他想活下去。但是,如果癌細胞能像正常細胞一樣遵紀守法,或者至少躲藏起來不傷害別人(癌細胞可以隱匿或潛伏),那他是不會被追殺的,因為免疫細胞很難識別出他。就像動畫中白細胞一開始就把他當成了普通細胞救了他。

而癌細胞並不是普通細胞,他具備了和細胞世界規則抗衡的能力,他能優先吸引豐富的營養資源,可以不接受人體的控制瘋狂增殖,且沒有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他要運用他的特殊能力,侵入正常組織,吃得多、生得多、又不幹活,正常組織和器官功能必然受侵,那肯定會被發現被追殺啊。

癌細胞想以這種方式活下去,那其他所有細胞都得死,最後癌細胞自己也會因為機體的死亡而死亡。因此,哪怕他再可憐,免疫細胞也會殺了他。

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癌細胞與反社會罪犯

癌細胞就像我們真實世界裡的恐怖分子、反社會罪犯和變態殺人犯,他們違反這個世界的規則,破壞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傷害無辜的普通群眾。不管他們的過去有多麼悲慘,因為我們還想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所以他們必須死。

癌細胞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人體有約37兆2千億個細胞,每個普通細胞一生能進行50-60次細胞分裂,若分裂時複製出錯,就可能產生癌細胞。無論多微小的可能性,在龐大的基數面前就是必然的,健康的人每天也會產生數千個癌細胞。

從《工作細胞》聯想到:該如何對待社會的“癌細胞”

同樣,在真實世界的70億人中,也難免會出現少數天生帶有犯罪傾向的人,也必然會偶爾出現一些極端惡性犯罪事件,這種事情無法避免、無法解釋、也無法預測。我們無法做到找出所有有犯罪傾向的人,也無法抓住所有的犯罪分子,就像免疫細胞沒法識別出所有的癌細胞,也沒法殺死所有的癌細胞一樣。

那對這種惡性事件我們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嗎?當然不是。

我們怎麼對付人體癌細胞?

首先,我們先回到人體,看看對待癌細胞我們能做些什麼措施。

雖然健康的人體每天也會產生癌細胞,但我們都知道,一些致癌物刺激會大大增加人體患癌的概率,比如過度曬太陽(皮膚癌)、吸菸(肺癌)、喝酒(肝癌)、過熱食物(食管癌)、醃製食品(腸癌)、熏製食品(食道癌)等。因此,我們應該儘量遠離致癌物質。

另外,當人體自身的健康狀態不佳時,人體的免疫功能會受到限制,會大大降低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壓制能力,因此,

健康的身體很重要。如果體內的癌細胞數量在10萬個以下,健康的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壓制住。

每個細胞表面都有特異蛋白抗原,是用來識別細胞的,就像是細胞的身份證,免疫細胞(NK細胞和T細胞)會清除那些沒有身份證或身份證數據對不上的異常細胞。而有的癌細胞能下調錶面抗原讓身份證上的照片變模糊,使免疫細胞認不出。有的癌細胞甚至會劫持免疫系統,或者偽裝成免疫系統。大部分人應該都聽過癌症的靶向治療,靶向治療的關鍵就是要找到癌細胞身上的特殊受體即“靶點”作為識別標誌,簡單的說就是找到壞人的特徵。有的靶向治療是向癌細胞輸送細胞殺傷物質,有的直接分解癌細胞,有的則是標記癌細胞讓免疫系統更容易發現並摧毀它們。靶向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案,但它有兩個缺陷,一是癌細胞容易產生耐藥性,二是有些癌細胞很難有效標記。

科學家發現癌細胞還能踩下T細胞身上的“剎車”——負調節器,從而抑制T細胞的殺傷力。而2018年獲諾貝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做法就是將T細胞身上的“剎車”保護起來不讓癌細胞踩到,保證T細胞的戰鬥力穩定持久。這種療法並不是針對某種單一癌細胞,所以在癌症質量上具有廣譜性,

是理論上最有效、副作用最小,最值得期待的治療方式。不過目前科學家們還在研究完善中,是現今最受關注的一種療法。

當然,治療癌症還有傳統的放療、化療以及切除腫瘤法,大家都知道這些療法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原因在於他們採取的是無差別打擊,即為了消滅癌細胞,會把很多正常細胞也殺死。雖然副作用大,但有時候這是沒有辦法不得已為之的治療。

當然,科學家們對癌症機制研究也一直沒有間斷,即研究一個正常細胞是到底是因為什麼才突變成癌細胞的。但癌症的機制非常複雜,突變、端粒、單克隆理論等等都無法完美解釋,我們想要弄清楚真正的發病機制還遙遙無期。

我們該怎麼對付社會“癌細胞”?

對應到人類社會,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

雖然有一些人天生就具有犯罪傾向無法避免,但我們社會卻可以

主動抑制或避免一些會刺激潛在罪犯的事情發生。比如防止槍支氾濫、嚴厲打擊毒品、禁止和嚴懲人口販賣、打擊淫穢色情等,即儘量遠離社會的“致癌物”。

犯罪率高既是貧窮、不安全和不發達的主要原因,也是其結果。另外,有研究顯示,收入差距大、經濟突然下滑也會推高犯罪率。反過來說,如果一個社會富裕、發達又公平,那麼這個社會的犯罪率自然會偏低。因此,維持平穩或高速的經濟增長,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對抑制社會“癌細胞”氾濫很重要。但這是一個類似於身體健康的大問題,影響的因素會很多,見效也沒那麼快。

靶向治療方法則類似於我們現在將高科技設備運用於罪犯的抓捕和識別。以前抓犯人只能靠人民警察的智慧和火眼金睛,效率不高也容易出錯;現在監控設備普及了、互聯網發達了、信息全國聯網了、技術也大大進步了,人臉識別、指紋技術、DNA檢測技術等在識別和抓捕社會“癌細胞”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哪怕是壞人本身就隱藏在“免疫系統”中,也總有露出馬腳的一天,通過現代手段也更容易抽絲剝繭地抓出他們。

人體的免疫細胞就相當於現實社會的人民警察,消滅社會“癌細胞”還得靠警察叔叔們多努力。那為了打擊罪犯,我們加大防範力度,多養些警察和軍隊行不行?那自然是不靠譜的,大量的警察隊伍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大家都去執行和平任務又會減少進行生產的勞動力,這種高消耗低產出的運行模式社會是無法承受的。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讓警察叔叔們沒有後顧之憂,能有更多精力去抓罪犯,就類似於“癌症免疫療法”,這才是對付“癌症”的王牌。

最後,健康的社會一般是用不到那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化療、放療手段的,除非真的是“病入膏肓”到不得不用的地步,那就需要大型軍事化武器對整個區域進行無差別打擊了,就像對付ISIS一樣。但如果真的到那個地步,哪怕使用了超級軍事武器去清除,往往也無法清除乾淨,哪怕運用了多種方式共同“治療”,最後會怎麼發展,還是隻能自求多福。

警察的困境

在現實生活中,警察可以說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差事,他們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又危險,還經常得不到群眾的認可,甚至會受到犯罪分子的報復。

基層年輕幹警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他們一年到頭加班不著家,非工作時間碰到事情也得隨時切換工作狀態,逢年過節更是忙碌,不但無法陪伴家人,還經常要執行危險任務讓家人擔心受怕。如果不幸遭到犯罪分子報復,不但警察本人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無辜的家人也可能受牽連。他們的薪水並沒有因為風險高而提高,中國警察每月的平均收入在3000到8000之間,雖然過年過節額外有一點補貼,但這點收入與他們的付出以及中國的房價比起來真的是嚴重不成正比。

另外,由於國內“有困難”找警察的觀念深入人心,警察經常不得不幫群眾解決“上廁所沒帶紙”、“忘帶家門鑰匙”、“東西賣貴了”、“孩子找不到工作”、“寵物被卡住了”等等一系列本不屬於他們的事情,造成了嚴重的警力資源浪費。若警察在幫助群眾時態度不好,或者因不具備相應職權無法幫群眾妥善處理問題,往往還會被群眾辱罵,甚至被媒體曝光責難。警察們經常忙得焦頭爛額,卻始終得不到社會應有的認可,辱警、襲警事件也頻頻發生,甚至當有警察因公殉職時,還會有不分黑白的群眾拍手叫好,真是叫人涼透心。

如何解決“警察的困境”?

很多長期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都是懷著一顆報效群眾的崇高奉獻精神在支撐,但單靠奉獻精神是不足以對抗社會“癌細胞”的。為了讓警察能心無旁騖地對付壞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要做的是給警察“減負”,一些不屬於他們職權範圍的事情就應該分散給其他部門,這一點很多地方已經在做了。

另外需要群眾對警察多一些信任和包容,要相信絕大多數警察都是盡忠職守的正常警察,只是他們的職業要求他們必須“冷冰冰”一點,他們也是普通人,不是天生超級英雄,只能按章辦事,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還有,警察的薪水真的可以提高一些了,房價都翻好幾番了,這些為國家為人民拼命的戰士卻還拿著微薄的收入,這樣真的留不住人。高風險必須要有高回報,靠著“神聖化”這個職業是無法真正解決矛盾的。

最後,雖然輿論對於公權利的監督確實很有必要,但媒體對於警察的過分關注和對犯罪事件的過分報道卻會削弱警察的“戰鬥能力”,應該避免。比如:

1、在警察還未偵破案件時,媒體的大肆報道常常會讓犯罪分子改變行動,從而使得警察的偵破工作受阻;

2、媒體不顧警察的調查節奏過度關注案件細節,容易引發輿論轉向分散警察的注意力;

3、媒體不負責任的虛假報道會給警察增加很多闢謠解釋的工作量;

4、當有人將警察執法的視頻掐頭去尾發到網上,有的媒體也常常不管真相如何直接報道,導致警局和民警被網絡暴力,警察正常執法時也只能束手束腳;

4、媒體報道時不保護警察隱私,往往都給犯罪分子打碼處理,反而讓民警照片滿天飛,緝毒警等特殊警察的隱私曝光可能引起犯罪集團報復;

5、對一些惡性公共事件大肆詳細報道會引發潛在犯罪分子的跟風模仿,這是早就被證實的事情。

如果警察們都能安心抓壞人,警察系統的戰鬥力能穩定持久,才能真正有效地對付社會“癌細胞”。當然,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改善方法,肯定還有其他的辦法保證我們社會的“免疫系統”能更高效健康地工作運轉。

人為什麼會犯罪?

目前科學家對癌症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度非常緩慢,同樣,人們對“人為什麼變壞”這樣的罪犯研究進展也不太樂觀。

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物,能導致人犯罪的因素非常多且無法簡單歸因,“人變壞”可能是一個由遺傳因素、生理缺陷與生活環境共同作用的複雜問題。

有研究表明帶有MAOA-L基因的人攻擊性更強;研究發現前額葉皮層的損傷會導致一個人無法抑制衝動,從而更容易激情殺人,而杏仁核的損傷則讓人無法感知他人情緒,更“冷酷無情”,攻擊性也更高;“低喚醒水平假說”則認為較難“興奮”的腦喚醒水平低下者容易形成反社會型人格;心理學家則認為童年時期父母的虐待、同齡人的排斥,甚至鄰里的糟糕環境都可能導致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形成。

很多惡性犯罪分子犯罪不是因為他遭受了什麼變故,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自私的惡魔。他們犯罪的直接動因有可能是某件聽起來有爭議的事情,從而使得部分人會同情他們,但其實那些導火索事情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還是他們自身有問題,相信今天沒有那件事,明天后天也會有其他事。他們並不會後悔自己傷害了別人,他們唯一後悔的就是自己被抓住。

媒體報道和正確的態度

研究人為什麼會犯罪固然很重要,但這個活應該交給專業的犯罪研究機構來做,普通人沒有必要了解和研究,媒體更沒有必要深入探討。

如果媒體為了流量而過度報道或討論惡性案件,會有以下幾個壞處:

1、容易形成示範效應,導致模仿犯罪;

2、會刺激並強化那些想要引起轟動、做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的潛在變態;

3、會對圍觀的人們造成“間接損害”,即那些沒有直接經歷不幸的人,也會因為目睹不幸而受到心理上的衝擊,產生沮喪、焦慮的情緒;

4、會對事件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媒體應該淡化報道,才是對公眾負責任。因此而那些喜歡寫“罪犯背後故事”、“深度挖掘心理”的記者常被人們斥為“吃人血饅頭”。

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曾在《災難報道請恪守“最小傷害”原則》一文中提出,“一般情況下,對於災難、罪案現場,對於現場的死傷情況、罪犯的殘忍程度,最好是概述、模糊而不宜描寫、特寫。文字、圖片的表現都應當以不令讀者驚懼、反感為限。”

最近的惡性事件發生後,主流媒體的報道不多,說明他們也終於進步了。但社交媒體的發達卻使得新聞事件的傳播完全不可控,沒有主流媒體的助推也有自媒體和個人的“熱心”推動,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事情。

所以,對於犯罪分子,我們普通人不需要去了解他們的背景和動機,也沒有必要同情他們;忽略他們,無視他們,保護好自己才是更好的做法。

有人可能會問,感覺最近的惡性事件變多了,是不是社會出問題了?事實並不是這樣,只是網絡發達了事件容易被曝光被傳播了而已。

結語

雖然惡性事件很可怕,但你要相信,那都是極少數的偶然事件,“免疫系統”能保證我們絕大部分人的安全。如果你不幸遭受了惡性事件,或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請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癌細胞”只是少數,愛才是無處不在的。身體裡的“紅細胞”和“白細胞”都開始談戀愛了(《工作細胞》中設定),你也趕緊樂觀起來吧。

最後,獻上電影《真愛至上》裡休格蘭特的開場獨白:每當我內心苦悶,對世間萬物失望的時候,都會想到希斯羅機場的出入境大廳。大家都覺得我們的世界充滿了仇恨和貪慾,但我不這麼看。在我看來,愛無處不在,那些愛也許並不特別高貴,不值得大肆宣揚,但它永遠存在。在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或是朋友之間。當飛機撞向世貿大廈時,據我所知,沒有哪個乘客在打出的電話裡傳遞仇恨,大家都在傳遞愛意。如果你用心尋找,我有一種預感,你會發現愛無處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