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明神宗朱翊钧 公元1599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

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

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我继承皇帝之位,统辖天下苍生,山隅和海边,居住的都市我大明朝的子民,只要不是穷凶极恶之人,我全部都可以宽宥他们。

今有我大明朝属国东夷小丑平秀吉,是一个出身奴隶的人,竟然敢于发动战争,窃据国王之位,占据周边诸岛。窥伺我大明朝的附属国,妄图占据伊歧和对马海峡之间,我中华原来的乐浪玄菟两郡之地的朝鲜,刀斧加于朝鲜国人的头上,使得朝鲜国家君主臣子逃亡,人民流离失所,朝鲜国王向我大明朝送来求救文书,请求我朝派兵帮助他们。

我顾念朝鲜国一直以来对我大明朝恭敬顺从,现在国家有难,大明怎能坐视不理,如果不能帮助弱者,天下还有谁会感念恩德;如果不能让恃强凌弱的恶人得到惩罚,天下谁还会畏惧呢。况且东方的朝鲜国是我大明朝如同肩膀一样的藩属国,东夷日本就像是打到家门口的强盗。平息叛乱,剿灭贼寇,是我大明朝理所应当的责任。于是命令一支偏师出兵,对东夷小寇略加惩处。经过平壤一站,已经挫败了他们的士气,而东夷小寇却是负隅顽抗,对我大明阳奉阴违,假装乞降。结果是议和使者还未回国,东夷小寇又发动了战争。

我在朝中洞察这三岛倭奴的险恶用心,乾纲独断。下令发动天下精兵,不用吝惜钱财和爵位对勇士们的赏赐,一定要用强大的军队,荡平顽寇。上仰仗苍天保佑,祖宗神灵庇护,上天降下惩罚,东夷小寇的首领终于殒命,我大明军队水陆并进,正奇配合,总共分四路,万众一心,焚烧了东夷小寇的粮草,使得他们的巢穴中没有了粮饷可以依仗,让他们外无援兵,无计可施。我大明军队和朝鲜军队一同发兵将贼寇歼灭,贼寇的首领们连夜逃走,敌军战船全部被付之一炬,海水都沸腾了,缴获的盔甲兵器堆积得如同小山一般,贼寇被歼灭殆尽,就是已经在朝鲜国侨居了百年的日本人也一同被驱除干净。

鸿雁传来捷报,古代箕子时代的分封依然和过去一样,我大明的军威国威传播于天下,除了获得首功的有功之臣被封赏以外,准备了囚车,以待日后捕获敌酋平秀吉等六十一人,将会把他们的首级传示天下,让天下人都知晓凶恶叛逆的贼人的下场,知道天人共愤的心思。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啊!我大明仁义恩德浩荡,只要是对我朝恭敬顺从的国家,有危难都会去救援;我大明朝军威所到,跳梁小丑虽然强横但终会被剿灭。如今昭告天下,告知四方属国,让你等明白我大明不得已出兵剿灭东夷贼寇的原因,知道我大明为什么不能赦免这些贼酋的原因。只要你等不要僭越行事就不会有惩戒,安分守己就会有太平。

凡是我大明文武百官,大小臣子,都应该洁身自好,勤政爱民,奉公守法,忠诚国事,将祸事消除在萌芽中,让天下安康。更顾念诸位臣工劳心费力,耗费国家资财,已经有几年了,现在准于你等休息,这正是时候,一切因为东征加派的钱粮赋税,即日起全部免除,要对百姓善加抚慰,不要再去骚扰百姓,多方咨询,理解体会我的意思。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抗日援朝平倭诏书》发布人介绍:

明神宗朱翊钧,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公元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

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陷于崩溃。

明神宗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中国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 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 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他的主要特征,是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

朱翊钧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在这个历史的大变动中,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根深蒂固,加上朱翊钧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相反在他的手里把明朝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抗日援朝平倭诏书》发布历史背景:

万历朝鲜战争(公元1592年—公元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公元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

公元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军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宋应昌、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

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公元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

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

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也受到损耗。

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明朝由于辽镇精锐损失严重,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朝鲜惨遭连年兵祸,遭受重大损失,国势一蹶不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也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实力大衰,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不敌德川家康,最终为其所灭,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丰臣秀吉的大陆征服计划失败后,日本国内不少人不断鼓吹其计划,致使日本对外扩张思想在此后300多年间日益猖獗。

《抗日援朝平倭诏书》发布于公元1599年,明朝大军凯旋回国,神宗皇帝在午门接见时宣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针对东瀛三岛倭奴侵略者的诏书,虽然是以皇帝的口吻写的,但仍然彰显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独立自由的英雄气概,非常值得后人一读!

大国气象义正辞严之千古诏书《抗日援朝平倭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