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吹出來的還是真的?

用戶92366370785


名將很多,但當得起多多益善的,自古以來不超過10個,韓信為其中之一,除他之外,白起算一個,衛青算一個,徐達算一個,近代的,就只有彭大將軍和林彪了,不過彭總基本靠人硬推,戰術上不那麼細緻。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打得多麼漂亮。這就是軍神。帶10萬人打仗和帶100萬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試試管理10個人齊步走,和100,1000人齊步走是什麼區別?打仗時考慮更多更細緻,後勤,通信,指揮,執行,應變,決斷。據說林彪能把命令親自下達到每個營,這什麼概念明白嗎?就像打遊戲,同時操控100個兵,每個兵的狀態,位置,全在你腦子裡,而且瞬間調整每一個兵。這才能叫軍神。


fisher16246770122


誇大的,《史記》上說韓信被封為“大將軍”,其實當時並沒有大將軍一職,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太尉盧綰。所以韓信根本不是什麼大將軍,只是一般的將領。劉邦並沒有把兵權交給韓信,因為韓信只是紙上談兵,並無實戰經驗,劉邦手下將領都有戰功,滅秦之戰表明這些將領是能打勝仗的,劉邦為求穩會用這些將領,而不會冒險用韓信。韓信就相當於一個參謀。平定三秦之戰是劉邦指揮眾將打的,韓信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在《淮陰侯列傳》中對平定三秦之戰一筆帶過,因為沒有什麼好寫的。司馬遷對韓信的每一次戰役都寫的很詳細。要是韓信真的打了平定三秦之戰,是不可能不詳寫的。

在彭城之敗以後,韓信收集了一部分敗退的漢軍,劉邦於是命令韓信與曹參分頭帶軍平定魏王豹的叛亂。

韓信率領的漢軍的戰鬥力很強,打得是一幫烏合之眾。所以是以強打弱。這幫諸侯王的烏合之眾在救趙之戰時不敢與秦軍對戰,只是遠遠的觀望楚軍與秦軍交戰。在彭城之戰時大崩潰。說明其戰鬥力本來就很弱。韓信滅的那幾國還沒有現在一個省大,統治基礎不牢,其實就相當於軍閥,還不如曹操滅的那幾個垃圾軍閥強大。而且還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滅魏的功勞主要是曹參的。滅趙的功勞也不都是張耳韓信的,曹參斬了夏說,劉邦率領眾將攻克了趙都城邯鄲。滅齊是在曹參灌嬰的幫助下完成的。說是趙軍有20萬,其實是號稱,實際只有幾萬人。這些軍閥的將帥沒有什麼過人之處,軍隊缺乏訓練,沒有鬥志,都是些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韓信的謀略的作用被誇大了,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曹參不用什麼謀略直接上,照樣攻城掠地,大殺四方。

打仗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是關鍵。沒有他韓信也一樣,劉邦隨便派幾個將領就能解決,劉邦手下文有蕭何張良陳平,武有曹參灌嬰樊噲,諸侯王有彭越英布。不是說離了韓信就不行了。韓信離了劉邦肯定是不行的,韓信說劉邦只能統帥10萬軍隊,但是劉邦照樣把項羽的10萬大軍困於垓下。而韓信率領30萬大軍卻被10萬楚軍擊敗,多虧劉邦坐陣指揮。令孔將軍和費將軍領率軍隊從兩翼包超楚軍,才打敗楚軍


wangbabulao


韓信的軍事才能毫不誇張是真的。“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是漢高祖劉邦對韓信的評價,這句話也充分說明了韓信領兵打仗的能力的確強大,在韓信為劉邦效力期間,基本上劉邦所遇到的所有重大戰役,都是由韓信指揮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這裡引用司馬光對韓信的評價: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但是,如果把韓信換成白起,劉邦必敗,因為白起嗜殺,在統兵期間共坑殺六國軍隊100餘萬人,而劉邦的起家則是因為韓信所指揮的戰役往往是兵不血刃,收繳降軍,使得劉邦的實力迅速增強,如果換成白起,那麼,呵呵,首先會使得與其作戰的軍隊拼死反抗,導致其軍隊傷亡大大增加,而後,會導致周圍勢力同仇敵愾,聯合起來對付劉邦,別說建立西漢王朝了,不被第一個滅了就不錯了。


小卡歷史


我不認為韓信的能力是吹出來的。但是拿白起和韓信來比也是不合適的。

韓信事蹟的記載,最權威的還是司馬遷的《史記》。而《史記》為歷代史學家所推崇,並奉司馬遷為史家鼻祖,除了因司馬遷為著史而忍辱負重外,最重要的是《史記》是“信史”。除少數上古時期無法考證的內容以及文化認知,世界觀上的一些問題外,記錄的歷史事件絕大多數是可信的。

韓信是漢初三傑,離司馬遷年代並不遙遠,而且韓信並不是劉家最終認可之人,對當朝漢武帝尚要秉筆直書之人,沒有必要去粉飾韓信,所以我相信所錄韓信戰績都是真實的。而韓信自登壇拜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從關中出兵開始,幾乎將項羽分封回覆到秦統一之前的各諸侯國重新滅了一遍,從未嘗一次敗績,大多還是以少勝多,最終滅項羽於垓下。以功績論,是王翦父子功績之和,而所耗費時間和兵力卻少得多,的確當得上“用兵如神”四個字,“兵仙”當之無愧!

不記得在那裡看到過一段,說韓信看不起白起,說白起的仗大多是以多打少,並且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戰,遠不如自己以少勝多。不管說沒說過,都不認可這個觀點。戰國時期,大爭之世,各國無不強軍練兵,都有一群驕兵悍將,只是國力不同,數量、裝備上有些差別,但都是一群老兵,久經戰陣。在戰場上,老兵與新兵的戰力差別可不是一點點,打個cs都知道,隊伍裡有一個新手豬隊友,就只是被虐的份了。白起的秦軍隊手都是這樣的軍隊,特別如趙軍,更是硬得如卵石一般,這種情況下的百戰百勝極為難得。

韓信的對手,強大的秦軍被項羽消滅掉了,各個復國的王們,手中軍隊剛剛建立,數量雖龐大,可戰力卻差很多,這與戰國時的各國軍隊是完全不能比的。所以生拉白起和韓信比較,是不靠譜的。





淨月暖陽


肯定有不小吹噓成分, 韓信雖然被認為是楚漢第一名將,但是韓信這樣的將才在歷史上是一抓一大把,什麼兵仙確實是名不副實的,中國人思維能力低,特別是普通老百姓特別崇拜功成名就者,所以容易產生各種言過其實的吹捧。從韓信的個人經歷可以看出,除非他是超級天才,而且東方人要比歐洲出現質的智力差距,比如白人和黑人的智力差距,否則他的軍事才能最多就是當時羅馬一個軍團長水平。

韓信23歲從軍,而這個時候羅馬許多軍事貴族的子弟已經從軍好幾年了,這些貴族子弟一般憑藉關係或者就是直接給父親當助手,所以得到高級軍官的悉心栽培和指點的,在軍事經驗和理論方面絕對不是韓信能夠相比的,這些羅馬軍事貴族的子弟幹了10年以後,各種表現出色到了30歲才可能被任命為軍團長!而韓信幾乎沒有任何大指揮作戰的經驗就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了,這個其實說明了當時中國軍事水平很低的,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秦始皇那麼膩害,轉眼10年時間被人殺個乾乾淨淨的現象。

韓信當了大將軍以後幹了什麼呢?一直到了他36歲死亡,韓信可能娶了8到10房老婆,哈哈,就是說韓信一年一房,現在如果一個年輕人,23歲的時候開始娶老婆,一年一個,把精力放在房事上面,應該沒有多少出息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肯定是一塌糊塗毫無建樹了,就是你是拳王也不能這麼玩啊!哈哈。而到韓信36歲死亡的年紀,羅馬的軍團長們終於成熟了,其中的佼佼者才可能成為羅馬的執政官或者地方總督級別,著名的凱撒大帝在40歲的時候才終於從羅馬的軍團長中間混出來,遠征高盧建立自己的不世戰功,另外一個羅馬皇帝圖拉真也是40歲左右了,才終於被羅馬皇帝看中,被認為義子,承繼大統的,36歲的韓信憑什麼比凱撒大帝和圖拉真強呢?韓信兵仙之說絕對是謬論!


血山飛蟲


韓信被後人稱為“兵仙”,是當之無愧的,像稱李白為“詩仙”一樣,絕不含糊,毫無爭議。

要說韓信的武力並不高,我相信,他是屬於智將一類的。也就是說讓韓信衝鋒陷陣,跟人對砍,他不行;但是在指揮別人打仗,他很在行。

韓信最早在項羽帳下任一個文職小官,他想表現自己,能夠受到項羽的重視,但上交了多份軍事戰略計劃,全被項羽當垃圾扔了。而項羽是一員猛將,他喜歡和對方硬碰硬的衝殺,不喜歡什麼作戰計劃、軍事謀略之類的。項羽認為有個范增就足夠了,有時連范增的話都不願聽。韓信覺得項羽其實就是個莽夫,在他麾下永遠也不會有出頭之日。

韓信捨棄項羽,來到劉邦團隊,在蕭何的幫助下,劉邦正式地任命韓信為大將,命他統帥全軍,並有生殺大權。

劉邦團隊不缺勇猛的大將,缺的就是能做軍事戰略規劃的將軍,而韓信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韓信在與劉邦交流中,透徹地分析了項羽必定會失敗的幾大因素,比如,項羽不能任用手下有才能的將領;對立大功之人不捨得封賞,小氣,不會收買人心;沒有一點政治素養等等,劉邦聽完韓信的彙報,徹底知道了眼前這位侃侃而談的將軍實在是當世軍事天才,於是他把大部分的軍事權力都交給了韓信,讓他放手去幹。

韓信得到了劉邦的全權委託,開始全力實行他進軍關中的計劃。陳倉是秦嶺中唯一能通過較大軍團的地方,而且此處樹林茂密,隱蔽性很強,只要準備充分,暗度時不容易被發現。

韓信針對這種狀況,準備採取突然襲擊的戰術行動,佔領陳倉,大部隊再從這通過進入關中。為了掩護這次行動,他讓人大張旗鼓地修補棧道(因此前為了麻痺項羽,棧道被劉邦破壞了),表明自己要從這回到關中的意圖,同時為了表現得更加真實,他自己也每天待在棧道邊上,監督工程的進度,並向那些不知情的士兵說:“很快我們就能回到中原了。”大家聽了,都幹勁十足,畢竟這兒不是自己的家鄉,誰都想趕緊回家。

當章邯(項羽的軍事指揮官)接到報告說漢軍正在修棧道時不以為然,誰都知道棧道不是那麼好修的!讓他們修吧,時間多的是,我到時派兵守在另一邊就行了。他完全沒有想到這只是韓信的煙霧彈,在掩護另一邊的行動,而章邯目前頹廢、自暴自棄的狀態也影響了他的思維能力。

此時的章邯,已經不具備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的素質了,而項羽還以當初倆人火拼時的狀態來評價他,並把他安排在抵抗劉邦的第一線,不能不說是一大敗筆,因為項羽沒想到當初那位叱吒風雲的秦國名將會淪為這般模樣。

當章邯的目光還在棧道時,樊噲軍團已經進入陳倉,由於陳倉的守軍沒想到漢軍會在這兒出現,所以整個暗度過程非常順利。陳倉陷落後,章邯不得已率軍向東退去。

這時,劉邦率大軍進入關中,兵壓關中其他二王,對於漢軍的從天而降,司馬欣、董翳先後投降。整個關中只剩下章邯的都城在抗拒著漢軍。

韓信到達前線後,經過一番視察,下令堵住雍水,讓水流入城中。章邯無奈,不忍心再把城中百姓拖入戰火,於是下令開城投降,自己也覺得活著再沒什麼意思了,就揮劍自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這一仗,也成為軍事謀略史上很經典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語的由來。

自此,關中又被重新納入劉邦的統治範圍,而距離上次離開到現在僅僅過了四個月。

韓信可以說是中國絕代名將,他一生的事業,從投靠劉邦開始。從率軍暗度陳倉到垓下會戰,中間平定關中、破魏、滅趙、降燕、伐齊(由於篇幅有限,在這裡不一一說明),無一敗績,功勳卓越,他的一次次戰例也堪稱經典。

有人總願拿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與韓信相比較,如果把韓信換成白起,劉邦肯定統一不了西漢,雖然白起也不差,但綜合起來韓信比白起更勝一籌。

因為在劉邦和項羽爭霸中,劉邦最需要的人就是韓信。下面一段史料,可以說明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高到什麼程度。

韓信被劉邦逮回來貶為淮陰侯,有一次,劉邦就問他:“我能帶多少兵啊?”

韓信:“陛下您不過能帶十萬兵。超過這個數,就不行了。”

劉邦:“那你呢,你能帶多少?”

韓信:“臣多多益善。給我多少,我就能帶多少。”

劉邦:“你多多益善,為啥還被我抓了呢?”

韓信:“陛下您雖然不善於帶兵,但您擅長帶將。何況我的本領是學來的,而您的本領是天生的,是老天給您的,所以我才被您抓。”

這個談話也點出了劉邦和韓信的區別與互補,韓信的軍事才能勝過劉邦,但劉邦的政治才能遠高於韓信。因為能夠帶兵打仗的,是跟兵打交道;而能夠坐天下的,是在跟將領打交道 。指揮兵是一種才能;而指揮眾多將領,使大將們都聽自己的話,則是一種藝術,一種天賦。

綜上所述,軍事天才、絕代名將韓信被稱為“兵仙”並不是誇大其詞,而是實至名歸。


隨弈談


韓信,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將領,命運多舛,結局充滿悲情。人都是有英雄情結的,而大多又是壯志未酬的;所以,對諸如韓信這等富有悲劇色彩的英雄,我們總是懷有莫大的同情,具有更多的好感。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對韓信,冠以“兵仙”稱謂,其軍事才能,究竟是惋惜後的吹捧?還是基於事實的客觀評價?確實值得一說。



首先,我們來看看時人對韓信軍事才能基於特殊局勢的主觀評價。

首先是蕭何說:“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後來是武涉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再後來是蒯通說:“當今兩主之命縣(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

後世大眾對韓信軍事才能的普遍認可,主要以此為依據,顯然,有點盲目。

因為蕭何這樣說,是為了說服劉邦挽留韓信,予以重任,得極力彰顯他的才幹,以吸引劉邦的注意力;武涉這樣說,是為了遊說韓信背叛劉邦,與項羽合作,得極力突出他對劉邦的威脅性,以勾起韓信的危機意識;蒯通這樣說,是為了鼓動韓信擁兵自重,得極力強調他的軍事實力,以增強韓信的自信心。

很明顯,他們的說法都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所以,此等觀點,主觀意識過重,水分不少,不足以以理服人。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對韓信軍事才能基於功勞的客觀評價。

太史公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司馬遷的評論,盡顯痛惜之情。韓信對劉邦重要程度,足以比肩周公旦、召公、姜太公之流對周武王。只是,在做臣子這塊,韓信比不過他們,所以下場很慘。

韓信一生的榮耀,體現在奉命率軍北伐之中。這前後,楚漢之間陣營對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邦東進,彭城之戰前,天下諸侯分成十三塊,項羽佔五塊,劉邦佔八塊。

楚:雍(章邯)、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塞(司馬欣)、翟(董翳)、魏(魏豹)、趙(趙歇)、代(陳餘)、齊(田榮、田廣)、閩越(無諸)、建成侯(彭越)

第二階段:彭城之戰,以劉邦慘敗告終;之後,不少勢力紛紛反叛,轉投項羽,漢方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這時,天下諸侯分成十塊,項羽獨佔九塊。

楚:雍(章邯)、魏(魏豹)、代(陳餘)、趙(趙歇)、齊(田廣)、燕(韓廣)、九江(英布)、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建成侯(彭越)

第三階段:韓信臨危受命,開始北伐;經過一路切瓜砍菜,天下諸侯分成八塊,項羽淪為兩塊,劉邦佔有六塊。

楚:臨江(共尉)、衡山(吳芮)

漢:魏(相國、建成侯彭越)、趙(張耳)、齊(韓信)、燕(韓廣)、淮南(原九江,英布)、閩越(無諸)

(韓信北伐:破魏、滅代、奪趙、降燕、平齊,南滅楚軍二十萬。)

用數據說話,事實勝於雄辯。韓信對漢朝所做的重要貢獻,不是一言兩語就能夠隨隨便便抹平的。因此,上述司馬遷對於韓信的蓋棺定論,還是比較中肯的,這也是韓信具有不二軍事才能的最有力的佐證。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對韓信軍事才能基於具體軍事行動的客觀評價。

伐趙之戰,可以說是把韓信的統兵之道、作戰風格、軍事素養等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用兵如神

韓信攻打趙國,一路長途跋涉,號稱二十萬,實則區區數千人,且“信非得素附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士人而戰之’。”趙國這邊,謀士李左車有言:“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成安君陳餘這邊的兵力,至少十倍於信。

也就是說,韓信率領一群疲憊的新兵,拖著一群不怎麼服從命令的將士,去打一群至少十倍於幾的老兵油子,還竟然完敗趙軍。

在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雖然不多,卻也不少。但像韓信這種情況的,絕對屈指可數。實在是對“世上沒有不會打仗的士兵,只有不會帶兵的將軍”的最經典詮釋。

二、軍事素養

韓信正式進行軍事行動前,先派探子前去偵察敵情。得知成安君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反而愚蠢地地興起“仁義之師”,韓信“乃敢引兵遂下”。一句話總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三、謀戰

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激發這群不服管教的新兵蛋子的求生慾望,成功地讓一窩羊,變成了一群步調整齊劃一的狼。

採用調虎離山之際,派機動部隊直搗黃龍,拔掉敵旗,插上漢旗,不戰而屈人之兵。這與關羽于于萬軍中取敵人首級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此可見,韓信受眾人競相追捧的軍事才能,惋惜之情不足以遮掩事實,吹捧之意不足以埋沒功勞,實至名歸,還真不是蓋的!


史鑑一說


韓信的軍事才能肯定是非常出色的。

首先是蕭何,張良的肯定。韓信沒名沒地位,蕭何獨追韓信,大力舉薦韓信。張良也覺得劉邦手下只有韓信能當方面重任。蕭何張良都是非常有戰略眼光和識人之明的人,他們讚賞韓信,得不到什麼直接好處,只是因為韓信真有將才。

再是韓信的征戰表現,出關後打敗魏豹,背水列陣打敗陳餘,進入齊地再打敗齊王田廣和項羽手下戰將龍且。這都是不能憑運氣,不能吹噓的。

之後劉邦把韓信殺了,也是忌憚韓信的軍事才能。


九十九卷經


韓信的才能肯定是有的,但作用被誇大了,甚至被評價為大漢江山大半都是他打下來的,這肯定不對了。

為什麼我說韓信有才能但作用被誇大?那是因為劉邦的軍事水平被低估了。

首先還定三秦就不是韓信打的,是劉邦親自打的,秦國故地就至少佔天下三分之一了,

其次韓信的功勞是降服除秦楚韓以外的四國,這五國的份額也就佔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韓信之所以能放手打這四國也是因為劉邦親自對陣項羽的緣故,所以北方戰略至少有一半功勞是劉邦的,

考慮到韓信指揮決戰,跟北路軍其他將領的功勞劃分相互抵消,韓信最多算1/6的功勞,說什麼大半都是韓信打的不是誇張嗎?

韓信打的基本上都是弱雞,決戰對項羽也是漢軍佔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

毫無疑問韓信是百戰百勝了,可是含金量值得懷疑。

打個比方說你玩一個遊戲,12345個難度等級,你在1234都通關了,到最難的第5沒有試過,那麼你能不能通第5關呢?誰能說得準呢,也許能也許不能,沒發生的事情怎麼下結論?

我只能說韓信確實是良將,至於是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難說了。


az2777


絕對有誇大的因素,和當今的彭林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