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為什麼他可以稱帝,而張韓二人卻不行呢?

手機用戶61527372237


格局之大,可吞天掩地,可夾細求生!

格:人格魅力; 局:胸懷氣度。

劉邦雖然才華兵法不如張良、韓信,能夠開國稱帝,創立漢朝基業,靠的就是他偌大的格局。

劉邦任泗水亭長時,曾指著秦始皇的儀仗隊這樣說:“大丈夫當如是!”

放眼整個天下,在面對氣勢宏大的皇帝出行隊伍,哪個不是俯首跪地、頭都不敢抬。但劉邦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地方差吏,能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說明他有高遠的志向。這也映證了英雄確實不問出處。



↑漢高祖 劉邦

劉邦先於項羽進去咸陽,按約定應封為關中王。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家底不夠項羽打的,就果斷放棄了,在鴻門宴上對項羽一陣吹捧,灰溜溜地到漢中做個偏遠王爺。所以劉邦識時務,不會做以卵擊石的事,換句話說就是格局大,能屈能伸!

張良雖然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蓋世奇才,但與劉邦相比,他的格局小了許多。

說一件事就可以證明:張良是韓國世家,祖上兩代皆位列宰相,他本可順理成章坐上首官的職位,然而秦國滅韓之後他的希望破滅了,因此他是懷著私心仇視秦國的。後來他又謀劃刺殺秦始皇,指揮一名大力士揮鐵錘砸向儀仗隊馬車後便逃之夭夭。



↑張良

秦始皇作為九五至尊,張良隻身行刺無疑是以卵擊石,這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指揮大力士砸向馬車,不待確認就逃跑,放在今天看來就如同你拿石頭砸別人家玻璃,砸完就跑,這是無勇的表現。

被仇恨衝昏頭腦,無勇逃竄,是為格局狹隘,無法與劉邦相提並論。

韓信集兵法之大成,能征善戰,但不善隱匿自己的企圖,無法判定天下局勢,格局也無法與劉邦相比。

↑韓信

楚漢相爭時,韓信手中有三十萬軍隊,劉邦不足二十萬,項羽四十萬。而且劉邦、項羽曾一同派人拉攏韓信,如果他能夠擁兵自重,天下三分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韓信因在項羽帳下時對他的“言不聽,計不用”而懷恨在心,將天下大勢拋在腦後,感情用事投了劉邦。殊不知“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投劉邦後,憑藉自己拿捏住了劉的命脈公然討要爵位,犯了帝王之術的大忌,劉邦對他不得不加以提防。雖然戰時答應了他的要求,戰後不算賬是不可能的。


所以,格局才是劉邦能夠稱帝的關鍵所在,也是才華橫溢的張良、韓信只能依附於他而不能稱帝的原因!


土豆夜談


劉邦原文是這麼說的: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這三個人一個是兵仙,一個你謀聖,一個是管家小能手。劉邦會用人,這個就是他成功的關鍵,知道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讓其發揮最大的價值

張良和韓信為什麼稱不了帝,是因為他們沒有稱帝的理想!張良從開始想的就是推翻爆秦。為韓國報仇。韓信是因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一方面他不會背棄劉邦去自立為王,另外一方面,雖然他有幾十萬大軍,但是很多將領都是劉邦的親信,他真造反,手下也沒人跟他造反。

所以說有的人適合做將領,有的人適合做領袖帶領將領。劉邦就是這樣的人。


徐彩瞬間


天下之眾,開朝帝王,屈指可數。凡帝王者,必負天命。此謂天子也!劉季天生異樣,面有龍相,臥而龍現。呂雉相貌乃天下貴人相,二人相配,此乃天意!劉邦行事,膽大心細。先舉“芒碭山”起義,再行“鴻門宴"之險。佈局“楚漢相爭”之壯舉。一曲“四面楚歌”吹㪚十萬敵軍之心。逼項羽自刎於烏江!完成帝業!韓信不忍背漢,居功自傲,圖齊王之福,缺爭天下勇氣。造成“狡兔死,走狥烹的結局。張良乃謀士,沒有兵權,有謀略而缺政治遠見,故遠走自保。此二人差遠而。


君臨麗人


劉邦顯示出了超強的駕馭人的能力,劉邦再三推辭不做主公,但是沒有人能勝任,還有就是平臺的力量,有能力的人需要平臺來展現自己,蕭何,韓信,張良三人正是需要平臺,但是自己不能夠建立平臺的優秀人才,所以,劉邦當了皇帝


奮鬥36558


正所謂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劉邦能夠當開國皇帝是時也命也項羽的優柔寡斷葬送了大好時機不肯過江東雖然有不想禍水東引的想法但是當時的環境已經不允許項羽重新來過了以劉邦的心狠手辣會容許一個威脅自己的存在的樊噲如此韓信亦如此哼╯^╰哼!


阿波菲斯110455581


如張良韓信他們都受過教育,到了關鍵時刻突不破自己的底線,被自己底線束縛住了,也即孔子說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劉邦就是一個市井無賴,根本就沒有底線可言,什麼爛事都能幹,所以他行,但也從劉邦打敗項羽,中國的所謂“士”就消失了。


道不遠人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