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牧野之戰簡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牧野之戰經過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歷經初興、中衰、復振、全盛、寖弱諸階段後,到了商紂王(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在封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出現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亂局面。與此同時,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國勢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在各方面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制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了。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準備伺機興師。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周武王11年,西元前1027年,武王姬發趁紂王派大軍遠征東夷之際,東進伐商。周軍抵達孟津時,與庸、盧、彭、濮、蜀、羌、微等反商方國部落的部隊會合。隨後,周軍由孟津東進,從汜地渡過黃河進入中原,至百泉而往東行,直抵商都朝歌近郊的牧野。周軍進攻的音訊傳至朝歌,商代廷高低一片驚慌。商紂王沒辦法當中只好匆促擺設進攻。但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域,沒法立刻調回。因而只好武裝多量僕從,連同保衛都城的商軍共約17萬人,開赴牧野迎戰周師。誓師後,武王讓呂尚帶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隊伍向商軍應戰,以管束利誘朋友,並打亂其陣腳。商軍中的僕從和戰俘心向武王,這時候便紛繁叛逆,掉轉戈矛,協助周帥作戰。武王乘勢以“大卒衝馳帝紂師”,狠惡衝殺敵軍。因而商軍十幾萬之眾須臾分崩離析。紂王見局勢盡去,於當天早晨倉遑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淪亡商代。此後,武王分兵四出,撻伐商代各地諸侯,消除殷商殘餘勢力。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牧野之戰意義

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對後世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商紂王之所以迅速敗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殷商統治集團政治腐朽,橫行暴斂,嚴刑酷法,導致喪盡民心,眾叛親離。其次是對東方進行長期的掠奪戰爭,削弱了力量,且造成軍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統治者對周人的戰略意圖缺乏警惕,放鬆戒備,自食惡果;四是作戰指揮上消極被動,無所作為。而“小邦周”一戰而勝“大邑商”,決非偶然。商紂暴虐,不得人心,內部反叛,成為商朝敗亡的致命因素。商紂未能擺脫東西兩面受敵的困境,顧此失彼,為周軍造成可乘之隙。周文王卑事商紂,韜光養晦,暗圖進取,政治攻勢與軍事蠶食相結合,奪得戰略主動權。周武王正確選擇決戰時機,先發制人,達成戰略進攻的突然性,終於一朝滅商。周人成功的謀略運用,標誌著中國古代早期戰略的形成。

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你瞭解麼?牧野之戰有什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