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散養”與“自養”


“圈養”、“散養”與“自養”


在和一些朋友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其他學校的教育是“圈養”,而二中的教育是“散養”的說法,大家似乎是在褒獎二中的教育,覺得“散養”教育能夠讓孩子獲得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我告訴他們,教育沒那麼簡單,不是簡單地“圈養”和“散養”能夠概括準確的,嚴格意義上說,二中的教育既不是“圈養”也不是“散養”。那麼二中的教育到底是什麼?

人們常說的“圈養”,就是在學校嚴格規章約束的環境中,在學校統一的教育內容、統一的教育方式、統一的教學這種環境中,學生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事事處處體現著服從意識,結果就是在嚴格的管控中,學生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都沒有任何張揚和展示的空間,學生只能生活在規定的時間和空間裡。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參加校慶,5000多人學校,課間操時所有的學生都在音樂的節拍中,踏著整齊的步伐從教室走到操場,然後做完操後又踏著音樂的節奏回到教室,很多人嘖嘖稱讚,而我卻感覺到了悲哀。讓孩子只能按照成人所設定的規矩和要求去做事,把升學和分數作為唯一目標,學生每天的生活就是聽課、作業、考試,活動空間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這是典型的“圈養”。“圈養”教育,就是基於對於學生的不信任,以控制和約束為主要方式,以規範學生的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培養的孩子沒有獨立自主意識和能力,不敢越雷池一步,中規中矩,喜歡服從。

所謂的“散養”,就是學校完全不約束和控制學生,放任孩子自己去生活,學校有學習的內容,也會有一些學生興趣發展的機會和自發的課外活動、社團及其他校園生活。毫無疑問,這樣的環境比較自由和寬鬆,學生有自由自在的活動機會和空間,有個性發展的機會。沒有太多約束的自由環境,並且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可能是“散養”比較顯著的特點,這也比較符合孩子的天性,更容易彰顯每個孩子的自在的潛質。在許多成人眼中認為沒有規矩的約束的“散養”,其實就是擔心這種教育容易讓孩子缺少規矩,缺少規則意識。雖然孩子可能具有一些自發的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條件,但是總是因為容易放縱孩子而受到家長和社會的置疑。

其實青島二中的教育既不是“圈養”,也不是“散養”,而是“自養”。“自養”就是學校提供資源和條件支持,進行引導和組織,在堅守教育底線的基礎上,放手讓每個孩子決策和設計自己的未來,尋找自己發展的方向,彰顯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質,實現每個學生最充分最全面最獨特的發展。“自養”是以實現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讓學生充分去經歷,去探索,去面對挑戰,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充分激活。“自養”以激發學生為基本追求,既是由外而內的激發,也是由內而外的激發,更是內外結合的激發。我認為“自養”教育應當具有以下特點和條件:

一是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人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尊嚴,尊嚴感是激發人非常重要的動力源泉。人既是自在的、自為的,也是自主的、自覺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客觀存在。青島二中的教育始終堅守一個前提,就是尊重學生。教育是關於人的事業,任何好的教育如果不能真正融入學生的心靈,那就不可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和設想。尊重學生不僅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的關係,創造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更要信任學生,讓學生有自我選擇的權利,有自我決策的條件,有自我實現的機會。教育只有理解了學生,才能實現自主發展。“圈養”沒有給學生應有的尊重,因而學生只能是循規蹈矩地服從;“散養”缺失對於學生應有的關注,因而學生的發展處於“無序”狀態,它也並不是真正的尊重。

二是給學生搭建平臺、創造機會、提供引導。給學生髮展應有的尊重,必須創造真正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和機會。因為每個學生生來並非是一張白紙,而是都有自己內在的發展潛質,具有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所說的“多元智能”。學生的潛質,並非自然而然地就彰顯出來,只有通過一些必要的平臺和機會才能引導和激發出來。這就要求教育不能只進行“散養”,而是要通過引導,讓每個學生認識自己的發展潛質,進行潛質的最大激發,實現自己最好的發展。不僅如此,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提高學生個性發展的水平和層次,更需要學校創造開放的環境和平臺,將學生從繁重的學業和應試的負擔中解放出來,通過校本課程、社團創造、社會實踐以及科技創新等,不斷開闊視野,發現自我。“圈養”式教育完全沒有給孩子任何機會,也不可能讓每個學生去尋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散養”式教育,形式是放開的,但是卻缺少引導和激發的平臺和機會。

三是聚合資源,滿足需要,實現最好發展。面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學校教育應當從學生髮展需要出發,提供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實現學生的充分發展。聚合教育資源的能力,是時代教育中學校最重要的能力。學校應當根據學生各種潛能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高校資源、家長資源、社會的生涯規劃資源、學生的研究資源、校內的教師資源等等,讓各種資源成學生完善人格品質、提升視野境界、培養創新素養、實現個性發展最充分的支持者。

四是控制底線。“自養”的教育追求的並不是去簡單地規範和約束學生,更不是扼殺學生的自由和創造力,而是要讓學校變成為自由翱翔和快樂成長的空間,給孩子提供更加開闊和開放的發展環境,以真正解放學生。所以,二中的教育追求的是嚴格的管理與發展環境的統一、高效益的課堂與素質教育的統一、為了學生的明天和更為學生的今天的統一。由此決定了二中的教育始終是有效地控制底線,充分地開放空間,即控制好道德文明的底線、法紀的底線、健康的底線和安全的底線。學生的任何行為只要不越過四條學校的底線,任何教育行為只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學校就會全力支持並且提供最大的幫助,而不是用簡單的制度與紀律加以限制,讓學生縮手縮腳、無所適從。

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因而也只有從人出發,充分激發每個人的潛質,發揮每個學生自我的內在動力,才能讓教育發揮出最大的效能,為每個學生的未來提供最好的支持。這也就是“自養”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