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入職前的「精養」與「散養」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幫助老師成長為好老師是學校永遠的責任與課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的培養就要從準備邁進職場的那一刻開始。

大學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之後,學校會從職業道德、專業能力、學校規章制度等方面開展系列培訓。但我們發現新入職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在開始幾年仍停留在當初對自己老師的認知上,自己的老師什麼樣就認為教師應該成什麼樣。經過幾年實際工作的摸爬滾打,才逐步感受到優秀教師的特質是什麼,這期間無論學校還是教師個人都浪費了時間、走了彎路。

怎樣一開始讓新入職教師對優秀教師這個角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主動學習積極向優秀教師看齊呢?入職前的集中見習期是一個很好地由學生到職業人的過渡階段,也是一個給新入職教師集中展示和體會優秀教師特質的機會。這期間學校需精心設計培育方案,把對新入職教師的“精養”與“散養”有機結合起來。

對新入職教師所謂的“精養”,是指所有的培育過程是精心設計,而不是隨便給個班和一位老師實習就可以。這期間學校統一排課,通過理論課、實踐課、反思課、彙報課等給新入職教師樹立各方面優秀教師榜樣,用這個標準去探尋成為優秀教師的背後原因,從而明確前行的方向與方法。

理論課是邀請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不同職務的優秀教師講課,講對教育的認識、職業的感受、工作的方法。例如,請入職一年以內角色轉換較好的教師,針對新教師存在的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不適應、教材的不熟悉、學生特點的不清楚、教學常規要求的不熟練等問題,講解如何通過師徒結對、備課做題、團結隊友、分析學情、處處留心、做好記錄等方式逐步從茫然到適應;請教齡10年左右的優秀骨幹教師分享成為名師的渠道以及他們的具體做法;請學科主任講學科教學常規、教學技能、教學研究實施的方法與策略;請班主任分享他們的成長之路、班級管理技能;請教齡30年的教師分享教育思想和教育感悟;請學校管理幹部講解他們對優秀教師的認識與評價。通過各方面表現優秀的教師授課,為新入職教師樹立職業發展的標杆。

實踐課是給新入職教師指派兩個導師,即班主任導師與學科導師。新入職教師跟隨班主任導師瞭解班級管理的全部流程,班主任導師具體指導跟學生交流的方式方法。新入職教師跟隨學科導師同步備課,跟導師一起開展同課異構研討,感受導師的備課方法與授課特點。

反思課即是“一日三省”活動。每天設置固定的時間,以小組活動的形式研討所看所學所思,要求以美篇形式呈現反思結果。由於學生的千差萬別以及教學內容的不斷髮展變化,需要教師要以發展的、不斷反思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新入職教師每天堅持做“一日三省”活動,善於反思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彙報課是定期嚮導師、所有新入職教師、學科教師上公開課,彙報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可以是班級管理中的班會設計、班幹部管理、班級文化建設等,也可以是具體的學科課程的教案設計、說課和授課等,通過導師評課大家議課,新入職教師間也相互取長補短,在反覆打磨彙報課的過程中,加深對學科教學方法和學生管理策略的掌握。

對新入職教師所謂的“散養”,是學校精心提供“肥沃的草地”,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空間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激發自我成長的內動力。

全校課堂向新入職教師開放。提供優秀教師名單,設有開放性問題。新入職教師帶著問題,在全校課堂尋找答案定期提交總結材料,並在總結會上分享。促使新入職教師主動探究所謂好教學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管理向見習教師開放。每位見習教師都被指派為特定班級的副班主任,並提供優秀班級名單。從班級一日常規、班級文化建設、個體輔導、家長溝通等全過程跟崗學習,對照所學習的優秀班主任做法,思考班級管理的策略。尤其要新入職教師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疏導是教師的本質工作之一。

服務崗位向見習老師開放。通過跟崗體會行政崗位工作的不易,加強雙方的相互理解。同時感受學校對常規教學的要求,站在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教師的職業特點以及對教師職業要求的必要性。

面對教師職業對象發展的複雜性,面對教師角色的多樣性,通過對新進教師入職前的“精養”與“散養”,初步體會教師是傳道者、授業者、示範者、指導者、促進者、管理者、朋友等的職業特點。對教師職業的本質如愛崗敬業、教育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以及對學生的愛與責任有一個正確認識。對如何搞好教育教學以及成為怎樣的優秀教師有一個明晰的方向。這些都為新入職教師的職業發展指明瞭道路。這樣的見習培訓對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以及學校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