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相信上班族都是星巴克的常客,只是,時常去星巴克的你們,不知道是否有認真觀察過,星巴克有四個特別有趣的現象?

1.星巴克的排隊模式是橫向排隊的,不同於別家的豎向排隊;

2.星巴克陳列櫃裡的“X雲礦泉水”,幾呼賣不出去,卻仍然天天擺在那兒;

3.即便你什麼都不買,乾坐在星巴克,工作人員也不會趕你;

4.星巴克的工作人員總是熱情不高。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1.降低對方焦慮的方法,是讓他看到過程

首先,我們來說第一個現象,星巴克為什麼設計橫向排隊呢?這有什麼好處?

當我們橫向排隊時,能擴大我們的視野範圍,讓我們所有顧客都面對工作區,看到工作人員忙忙碌碌,一杯又一杯地調製咖啡,讓我們能感覺到自己的那杯也會很快地到來了,焦慮感也會隨之降低,這其實就是最大的好處。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相反,細想一下,是否每次我們按豎形排隊時,大家都是焦急的望向櫃檯,心裡還會不聽地嘀咕:“怎麼這麼慢?”

這樣的情景,就像我們乘坐電梯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的盯著門上樓層變化的顯示;又跟我們塞車時,忍不住把頭伸出窗外去一探究竟,是一樣的,就算說路面情況不會因為我們看到塞車原因而變好,但是我們心裡總是會覺得好受一些。

其實這些都是在消除內心的焦慮。

這樣的應用在工作中,其實有很多實例。

假如,你是一位創業者,你可以考慮如何把內部運作的流程向客戶展示,這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客戶的信任感和參與感。

就像很多飯店的後廚是全透明的,可以讓客戶看到整個過程;又比如,很多公司會把內部例會的內容公開,讓用戶看到,這些都是為了增加用戶的參與感。

假如,你是一個職場人,領導給你佈置工作,你也可以在整個過程中時時彙報,這會讓領導對你的信任感加深,而不是你做完事情了,有了結果再來給領導彙報。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有對比,就會有選擇,這是人的主觀感受

星巴克的陳列櫃裡,永遠擺放著“x雲礦泉水”,其實根本不是賣的,而只是給你看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個礦泉水在星巴克標價一般是20多人民幣,而星巴克的咖啡價格在20-30上下,所以,這支礦泉水,只是放在那裡做個陪襯,它只是在向你傳遞一個潛臺詞:

一瓶水都要賣20多元,我一杯咖啡才20-30,算貴嗎?

這種現象在營銷領域是很常見的。有一家雜誌社想要推出網絡版,於是營銷專家做了兩個套餐:

購買網絡版要56美元;

購買網絡加紙質版要125美元。

結果,大多數用戶都是選擇56美元的網絡版。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的情況,那紙質版就沒有人買了,於是,又有一位營銷大師給出了3個套餐:

1、購買網絡版要56美元;

2、購買紙質版125美元;

3、購買網絡加紙質版125美元。

結果可想而知,大家都是選擇第三個套餐。其實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很是常見,第二個套餐其實基本就是一個陪襯,目的,就是為了讓客戶購買網絡版和紙質版,同時,也是為了能夠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做成決策。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這種“陪襯機制”的原理,運用在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而它的原理就是:人類的主觀感受主要是來源於對比。所謂“有對比,就會有選擇”。

那我們怎麼運用到工作去呢?

比如,寫報告,如果你時間充足,第一稿可以糙一點,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怎樣,領導看完都會提出意見讓你改的,所以在第二稿就要卯足勁,寫得完美,對比之下,那就比第一稿好很多,通過率自然就會高了;

3.經營如做人,不要太過於勢利

之前,有一次跟幾個朋友約在星巴克談事情,但是,我們什麼都沒點,就這麼幹坐著。

過了一會兒,有一位工作人員向我們走了過來,我們以為是來攆我們走的,連忙站了起來。

可她只是笑了笑說:“沒關係,你們坐。我就是看到桌子上有點汙漬,過來擦擦乾淨。”

說完,她快速地收拾乾淨桌子離開了。

我們幾個也沒好意思繼續幹坐著,於是點了幾杯“摩卡”。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本來我以為,那一次只是恰巧碰見了那位工作人員個人的行為和態度,但是後來每次去星巴克,我都發現,不管是什麼人坐在星巴克,不管他是否點東西,工作人員都不會把人攆走。有一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滿身油汙的流浪漢,天天坐在那兒玩手機,工作人員非但置之不理,甚至店內分發免費飲品的時候,還分給他一小杯。

於是,我問一名工作人員,為什麼這個人什麼都不點,天天就只是在這坐,你們也不敢走?

工作人員告訴我,因為公司規定,“只要是坐在店裡的人,都是顧客。”

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是放眼過去,如今我們看到很多的餐廳、茶飲,都很少會讓你白坐,你剛坐下沒一會兒,店員就會過來問你,你需要喝點什麼?

假如你說什麼都不要,“那不好意思,這裡不消費不能白坐。”

即便是當下一個顧客也沒有,店家也會下逐客令。

其實這就是格局大小的區別了。只有格局不夠大的人,才會只把花了錢的當客戶,忽略那些潛在的消費者。

客戶坐久了,大多數人也都會去花銷,那不就轉化為真正的客戶了嗎?即便不消費,也能攢個人氣呀,坐在店裡的人多,路過的人看到店裡熱火朝天的,也會有進來的衝動。

有句話說,來者都是客,現在不消費,但終究是有消費的機會。

時常去星巴克,為什麼工作人員從不攆人,也不熱情

4.他們不是不熱情,而是彼此尊重

去年有次在星巴克遇見一件事,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婦女,一直在大聲呵斥倆熊孩子。

其中一個熊孩子把飲料打翻了,她氣的尖叫起來,給了娃倆巴掌,娃大聲的哭了起來,她氣急敗壞地對著櫃檯大吼:“服務員!快拿抹布來啊!”

然而,櫃檯內的幾個工作人員,都沒一個理會她。

她走向櫃檯,對著一個工作人員嚷道:“服務員!我叫你呢,你裝作沒聽見是怎樣?”

工作人員環顧左右,一臉懵懂又似很認真的說:“我不知道你叫誰,這裡沒有服務員,只有咖啡師。”

婦女更氣了,威脅到:“你們這種服務態度,不想讓客人再來了嗎?”

然而工作人員只是微微一笑,說:“請便!”

確實,他們不是服務員。常去星巴克的你一定發現,她們不像海底撈那般的熱情,當然,他們也不是冷冰冰的,只是,他們不會刻意去討好你,他們是和你平起平坐的態度。

這其實正是他們企業文化的體現。他們內部也從來不稱呼“店員”或者是“員工”,而是彼此相稱“夥伴”,他們的文化就是:每個人之間都要彼此尊重。

這大概就是咖啡師們不太熱情,卻又恰如其分的原因了吧。曾經聽過一句話:“管理就像教育小孩,身體力行大於說教,你對員工什麼樣,員工就會對客戶什麼樣。”

想想,也確實如此,不管是經營還是管理,不論是對待客戶還是員工,還是迴歸本性好些。不因為員工身處底層而飛揚跋扈,也不因為客戶手握財源而媚顏百獻,對人實實在在,把該做好的做好,比什麼都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