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聖誕節前夜,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上空飄著鵝毛大雪。12歲的小舒爾茨赤腳穿著單鞋,站在街邊商店的櫥窗外,望著店裡那些包裝精美的咖啡,很想把它們帶回家送給父親當聖誕禮物。
在舒爾茨的童年記憶裡,父母只捨得喝速溶咖啡,而父親每天都會抱怨它們有多麼難以下嚥,所以舒爾茨那時的心願,就是能買得起好喝的咖啡。
上帝發給他一手爛牌,他卻一直努力經營自己的人生
1952年,霍華德·舒爾茨出生在紐約一個平民家庭,他的父親是普通藍領,收入微薄,一家人只能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公寓裡。
霍華德·舒爾茨9歲時,一場車禍讓父親的腿受了傷,一家人平靜的生活也被打破——失去工作的父親性情大變,每天借酒消愁、打罵家人,原本拮据的家庭只能靠借錢度日。
窘迫的生活讓舒爾茨很早就明白賺錢養家的重要性。從12歲起,舒爾茨就開始在課餘時間送報紙、端盤子,還到皮貨店和編織工廠打零工。
在當時的美國,人人都懷揣著生機勃勃的“美國夢”,每個人都想在其中分上一杯羹。舒爾茨的母親也一直堅持著這個理想,希望家裡的三個孩子都能完成大學的學業。
舒爾茨沒有讓母親失望,憑藉優異的橄欖球成績進入了北密歇根大學,生平第一次走出了布魯克林。
抽芽的樹木、草坪上的飛盤、歡笑的學生,大學校園在舒爾茨眼中,就像電影中的場景。19歲的舒爾茨躊躇滿志,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貧窮的命運。
三個文藝青年,開了一家小眾咖啡店
就在舒爾茨進入大學的同一年,西雅圖的三位學者聯手創辦了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咖啡豆專賣店。
星巴克創始人
歷史老師傑夫·西格,英語老師傑瑞·鮑德溫和作家戈登·鮑克(從左到右)
三個人對拍電影、音樂、寫作、美食和咖啡有著共同的愛好,而他們創辦星巴克的原因很簡單:想讓西雅圖擁有優質的咖啡。
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美國的咖啡品牌開始打價格戰,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使用廉價的咖啡豆製作咖啡,這使得當時的罐裝咖啡質量越來越差。
到了70 年代初,少數美國人開始摒棄工業化生產的食品,選擇新鮮的蔬菜、肉類和麵包,購買新鮮的咖啡豆自己研磨。而這一批人也成為了星巴克咖啡店最初的常客。
和現在的星巴克不同,當時店內以出售咖啡豆、茶、香料為主,有30多種咖啡豆供客人們挑選,有時會提供樣品讓顧客品嚐。人們很願意喝著咖啡在店裡逗留,聊一聊關於咖啡的故事。
這家充滿浪漫情懷的咖啡店,很快吸引了大批志同道合的咖啡愛好者,從開業那天起,銷量就出乎意料地好。小店還引起了《西雅圖時報》的注意,登上了當紅專欄。從那以後,星巴克的名氣越來越大。
但三位創始人卻很“沉得住氣”,他們和普通的生意人迥然不同——沒有人想把星巴克做大做強,作為純咖啡主義者,他們更希望服務對咖啡有鑑賞能力的“圈內人”,而非大眾群體。
“星巴克”這個名字取材於小說人物,logo則是神話中的海妖塞壬,象徵咖啡對人的誘惑。而對於那時的舒爾茨來說,西雅圖還十分遙遠。
我奮鬥了二十年,才喝到了一杯可口的咖啡
1975年大學畢業後,舒爾茨進入著名的施樂公司,成為了一名銷售,這份工作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五年後,他跳槽到一家瑞士公司,負責銷售滴濾咖啡壺等家居用品,沒過多久,舒爾茨就被提升為副總裁兼總經理,領導一個銷售團隊。
當時的舒爾茨已經小有成就,7.5萬美元的年薪足夠他過上童年嚮往的生活,但他並沒有就此滿足,“我開始坐立不安。也許這就是我的弱點:我總是好奇接下來該做什麼”。
直到這時,命運才安排舒爾茨和星巴克相遇。一天,舒爾茨接到了來自星巴克滴濾咖啡壺的訂單,因為數量很多,引起了他的注意。帶著好奇心,舒爾茨來到西雅圖,找到了三位創始人。
經過十年的發展,星巴克已經擁有了四家門店,仍舊是以出售咖啡豆為主業。在嘗過星巴克的咖啡之後,舒爾茨立刻成為了這家店的粉絲,並迅速發現了星巴克潛在的商業價值——“我們可以創新,我們可以發掘企業的全部創新價值,但星巴克的優質咖啡,以及其新鮮烘焙原粒咖啡的原則不變,這是我們的精神遺產”。
可惜的是,舒爾茨起初並沒能說服三位“文青”,但不能否認,從那時起,舒爾茨和星巴克的命運都開始發生改變。
“如果你說你從未有過機會,那可能是你從未抓住過機會”
回到紐約的舒爾茨一直對星巴克念念不忘,就連喝其他咖啡都覺得寡淡無味,這家小店對舒爾茨的吸引力,是連他自己都料想不到的。
直到有一天,創始人之一傑瑞到紐約旅行,舒爾茨招待了他,並提出與星巴克合作的想法。傑瑞也開始考慮僱傭一個專業的市場營銷高管。
一年之後,舒爾茨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星巴克的一員。這意味著他放棄了7.5萬美元的年薪、汽車和公寓,並且舉家搬到3000英里外的西雅圖。就連母親也勸他,“你幹得好好的,這麼有前途,就別去這個小公司折騰了吧”。但舒爾茨一直不能放棄心中的執念,在堅信,星巴克是一家前途無量的公司,而自己也是可以讓它壯大起來的人。
1982年春天,傑瑞和戈登帶著舒爾茨去會見董事會成員斯蒂夫·多諾萬,幾個人交談甚歡,舒爾茨談到了許多對星巴克未來的設想,包括將它打造成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品牌。
會面之後,舒爾茨十分興奮,一整夜都沒有睡著,信心滿滿地等待好消息的到來。然而,二十四小時之後,傑瑞遺憾地通知他,計劃過於冒險,不符合他們對星巴克的設想。
儘管受到了打擊,但舒爾茨還是決定爭取最後一次機會,他對電話另一頭的傑瑞說,“這是星巴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希望你能堅持自己的選擇,不要讓別人動搖你的決心”。傑瑞沉默了,答應舒爾茨第二天再通一次電話。
又是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好消息終於傳來,舒爾茨得到了在星巴克的工作。在之後的十五年裡,舒爾茨經常會想,如果第一次被拒絕時就輕易放棄,兩者的命運將會截然不同。
道不同不相為謀,即使是伯樂和千里馬也不例外
在星巴克,除了日常的銷售工作,舒爾茨還學習到很多咖啡相關的知識,對咖啡瞭解得越多,舒爾茨就越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在一次去意大利的旅行中,舒爾茨發現,意大利的咖啡店與顧客之間存在著一種溫情,每家店的咖啡師傅都能記住顧客的名字。
這讓舒爾茨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希望能夠將這樣的氣氛帶到星巴克,並引入濃縮咖啡,改變美國人喝咖啡的習慣。
但他的設想再次遭到了星巴克元老們的反對。當時公司因為收購“比特咖啡與茶”,出現了債務問題,沒有多餘的資金,傑瑞也堅持只做咖啡烘焙商,而非飲品店。
1985年,隨著矛盾不斷顯現,舒爾茨只能無奈離開星巴克,創立了自己的品牌:Il Giornale(意大利語,意為“日常”),將理解中的意大利咖啡文化複製在了這家咖啡店裡。
之後的兩年,Il Giornale在消費者之間流行起來,舒爾茨的生意也步入了正軌。
不久之後,舒爾茨聽說了星巴克尋求收購的消息。儘管對於當時的舒爾茨來說,收購星巴克還很吃力,但他深知,自己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於是,舒爾茨拿出當初做銷售的勁頭,聯繫了兩百多位投資者,試圖說服他們幫助自己收購星巴克。最後,有30個人答應了舒爾茨的請求。
1987年,舒爾茨花費400萬美元收購了星巴克,終於如願以償。從此以後,兩者都走向了更廣闊的新世界。
如魚得水,開啟屬於星巴克的時代
在最初的3年裡,舒爾茨大規模的開設新店,導致公司連年虧損了1500萬,但這並沒有打擊舒爾茨的信心,他將重點轉向芝加哥市場,將咖啡店打造成供人休閒放鬆的“第三空間”,意外地大獲成功。
星巴克的銷售就此踏上了平坦大道,一路甩開許多競爭對手,成了咖啡店的巨頭。1992年,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美股售價17美元。
截止到2000年,星巴克在全球13個國家開設了2600家店面。此時已經功成名就的舒爾茨第一次選擇了卸任。
而在舒爾茨卸任後,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星巴克再次陷入困境。2008年,舒爾茨歸來,再次挽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星巴克。
如今,星巴克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企業,擁有超過25000家門店。
儘管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但舒爾茨從沒忘記過自己的初心,他仍舊會從繁忙的公務中抽出時間,回到西雅圖的老店,撫摸著店裡木製扶手上的紋路,回想起那段野心勃勃的歲月。
閱讀更多 蛋解創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