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中國停車產業新引擎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高文在中 共中 央 政治局講解人工智能發展後首次接受專訪,他指出,中國必須抓住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機遇,在全球技術轉型升級中搶得先機。此外,高文院士還介紹了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所具備四大優勢,包括政策優勢、數據優勢、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和投融資數額高的經濟優勢。

人工智能成中國停車產業新引擎

在人工智能產業佈局上,廣東再次勇立潮頭。今年8月,廣東省政府正式公佈《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動多個人工智能產業集約集聚發展。11月28日,深圳率先啟動8個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佈局發展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信息經濟領跑計劃。

在人工智能和停車產業密切相關的智能設備製造、智慧停車等領域,深圳形成了較完備的產業鏈,助力深圳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人工智能無感停車降低時間成本,盤活閒置資源,將大幅提高行業管理效率,並有效減少資源浪費,能夠切切實實解決停車難題,並全面改善停車體驗。

在深圳,智慧停車推進成果非常突出。繼成為全國首個智慧停車落地城市之後,今年深圳在“人工智能+停車”領域又另闢蹊徑,目前大鵬新區已率先啟動了首個人工智能無感停車試點工作,在停車收費管理上實現“無感出入、無感支付、無人值守”新模式,有助於肅清“跑冒滴漏”等亂象,並節省大量人工成本。不同於地磁等感應機制,人工智能無感停車利用高位視頻高清攝像頭進行車牌識別,其精確度更高,可同時管理多個車位,還能對停車動態行為進行動態識別,並上傳到後臺存檔,便於後期取證,無需配備巡檢員或收費員。

21世紀,最貴的就是人工成本,為此深圳市政府痛下決心,利用人工智能無感停車技術,最終實現全市一個平臺一張網的共享停車理念!對此,不少人擔心人工智能將帶來新一輪下崗潮,高文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必然會引起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是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機器的應用雖然導致了大量從事傳統輕工業的工人下崗,但是卻創造了更多的新興產業的就業崗位。人工智能也是一樣,隨著它的發展,肯定會產生很多新的機會,這些工作機會要比被機器取代的數量大得多,只是可能對技能的要求更高一些……人工智能若想真正挑戰人類智能,道路實在還太遙遠。

應該說,無論人工智能怎麼發展,總歸是要服務於人類意志。當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建設智慧城市的最大推動力,人工智能串聯起了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等核心科技,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人工智能無感停車符合大眾便捷停車最廣泛的需求,也順應科技發展潮流,既解決了民生痛點,又培育起新經濟增長點,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