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为宝宝和老人了解一下

1

维生素D是干啥的?

维持骨骼健康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钙、磷吸收,使骨骼变硬的作用,缺乏维生素D,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相较于补钙,妈妈更应该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

2

维生素D哪里来?

食物来源少

日照充足的情况下,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日光,自行合成维生素D。

但小宝宝皮肤较嫩,不适合直接接触阳光(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婴幼儿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晒太阳并不是宝宝获得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

维生素D还可通过食物获取,但来源非常少,正常膳食很难满足维生素D的需求。这个时候需要膳食补充剂。

3

维生素D怎么补?

补充剂,每天400IU

0-4岁宝宝每天需要维生素400IU;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以下婴儿每日至少摄入维生素D400IU,1岁以上每天600IU.

母乳宝宝:母乳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所以母乳宝宝从出生数天后即需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IU。

奶粉宝宝/混合喂养: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如果宝宝奶量足够,就不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奶粉都按标准添加了维生素D。

但如果妈妈纠结宝宝的奶量,担心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以根据奶粉标签和奶量算一算;不足的部分,通过几天服用一次维生素D补充剂来补足。

加辅食后:考虑到日常膳食很难满足,建议继续使用膳食补充剂。

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0-4岁宝宝每天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800IU,奶粉宝宝千万注意不要补多了。

4

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而且日常摄入不足的老人,尤其是绝经期以后的妇女,可以补充维生素D来预防骨质疏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