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費率並非等於實際利率,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以防被坑

最近收到建行的消費貸短信和朋友推薦的杭州銀行公積貸業務,覺得利率很低,心想可以把這部分錢貸出來,然後再去投資。心裡美滋滋!

先看下這2種貸款方案。

方案1,建行的分期通日常消費分期,額度30萬,最長5年,月手續費僅0.4%,即10萬元每月僅400元手續費。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還款(我把手續費看成利息)。

方案2,杭州銀行的公積貸,最多能貸30萬,10萬元每月利息550元,先息後本。

我應該選擇哪種方案?

兩種方案我都電話詳詢諮詢了,我沒有馬上決定辦理,只是先私底下算了一下每月的真實貸款利率。我用的工具是excel中的IRR(內部收益率)函數。

我準備貸款20萬,貸款3年。

第一種方案,總貸款利息800*36=28800元,每月還款為(200000+28800)/36=6355.56元。

第二種方案,總貸款利息1100*35=38500元,前35個月每月還款1100元,第36個月還款本金200000元。

在excel中輸入兩種方案的現金流如圖所示:

實際費率並非等於實際利率,這個一定要搞清楚,以防被坑

在E2單元格輸入=IRR(B2:B37),得出第一種方案每月的真實貸款利率為0.75%,年利率為0.75%*12=8.95%

在F2單元格輸入=IRR(C2:C37),算出第二種方案每月的真實貸款利率為0.54%,年利率為0.54%*12=6.43%

意味著我貸出這筆錢後,投資收益率要大於8.95%,第一種方案才不虧錢;投資收益率大於6.43%,第二種方案才不會虧錢。而目前市面上貨幣基金或理財產品利率基本在3%~5%左右。

為什麼我第一眼見到這樣的貸款利率心裡會美滋滋,問題出在哪?因為我美滋滋的心裡忽視了貨幣的時間價值(貨幣用於投資產生的增值、通貨膨脹造成的購買力貶值、未來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等考慮),因為每月支付的利息一樣,所以每次支付的利息都是按照原始本金來計算,所以造成了多付了利息。

那麼到底如何計算其真實利率呢?

正確的算法應該是用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來計算。內部收益率(IRR)是一個專有名詞。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淨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具體來說就是輸入借款總額,每期還款額,就能計算出實際利率,在excel中用IRR函數能輕鬆計算出實際收益率,就像剛剛上面我們用到的。

雖然上面二種貸款方案我沒有采用,但是如果手頭需要資金週轉,則可以採納。不過現在很多網絡平臺上面的貸款項目、分期付款產品,基本不提利率,只提費率,很多人覺得很划算,但是費率不等於實際利率,如果你忽視了貨幣的時間價值,那麼你承擔的實際利率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