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作者|楊義堂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大孔府》出版8年了,這部描寫天下第一家孔府興衰沒落的長篇傳記文學自問世以來就十分受歡迎,年年加印,在史學界、文學界和孔子文化研究方面贏得廣泛讚譽,許多研究孔府和民國曆史人物如吳伯簫、王獻唐、屈萬里、莊陔蘭、李炳南等的專家,也經常引用本書的內容。

2015年10月,《大孔府》在日本東京獲得了第四屆孔子文化獎中的“孔子文學獎”,主辦方日本世界孔子協會給作者的頒獎詞是:長篇小說《大孔府》,揭示了孔府的神秘生活和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的成長曆程,具有《紅樓夢》一樣的迷人魅力和史詩一樣的重要價值。

《紅樓夢》是中國文化的高峰,也是一座瑰麗的歷史文化迷宮。解讀《紅樓夢》,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科——紅學。紅學有許多的學派,索引派、註釋派、隱喻派等等,許多大家如王國維、蔡元培、胡適、魯迅、毛澤東,最近又出了一個劉心武,山東有個馬瑞芳,都來研究紅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蔡元培說,紅樓夢隱喻的是皇宮政治鬥爭。

魯迅的那句名言大家都很清楚了,他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山東曲阜孔府作為孔子歷代嫡系長孫的府第,承載著歷代王朝利用孔子思想治理國家的願望,這個家庭也因此世世代代享受著鐘鼎玉食、詩禮傳家的貴族生活。《大孔府》作為一部反映末代孔府主人生活的長篇傳記文學,描寫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曲阜解放的30年間,天下第一家孔府裡發生的一系列曲折故事,如妻妾爭位、老公爺出殯、民國祭孔、大修家譜、小姐于歸、廢除爵位、受命新職、盛大婚禮、南下抗日等。

本書將孔子和孔氏後裔家族2000多年的興衰映射到末代主人的生活中來,作為宏大的背景之一。同時,在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發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革”,封建王朝被推翻,“孔家店”被打倒,古老的孔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在這雙重背景之下,千年孔府一步步無可避免地走向沒落,大孔府成為一座空宅。

許多看過《大孔府》的人都說,《大孔府》和《紅樓夢》在主題思想、人物命運、藝術特色等方面都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孔府》是一部現代版的紅樓夢,或者說,如果你讀完了《大孔府》,你就有了一把解讀《紅樓夢》的鑰匙。同時,我們也可以說,你把這兩部著作對比著讀,許多的方面可以相互印證,加深理解。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首先,二者有著一樣的悲劇主題。在中外文學史上,悲劇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發人深省、打動人心。《紅樓夢》是一部悲劇題材的小說,寫出百年曆史的一品公府之家——賈府以及史家、薛家、王家等四大貴族家庭敗落的悲劇命運。

《紅樓夢》的賈府從最初的極盡奢華,到後來的子孫飄零,樹倒猢猻散,只落得個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讓人無限感慨。賈府繁盛之時,為秦可卿大辦喪事,買張棺材板就花去一千兩銀子,和尚、道士請了三百多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出殯時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擺出三四里地遠。而後來賈府敗落,王熙鳳生病要用人參,全府上下都找不到好的,好容易在賈母那裡找到一包,卻因年久失效不能用。

《大孔府》也是這樣,在76代衍聖公孔令貽去世後,從前清皇帝溥儀、大總統徐世昌到各路軍閥都來祭奠,他的妻子、一品夫人陶氏為了顯示孔府的榮耀,繼續沿用過去衍聖公的喪儀,光是籌備就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選用的五龍捧聖的上的棺槨,抬棺用給慈禧抬棺的槓夫,十幾個方陣,前面的人已經進了孔林,後面的人還沒有出孔府,比紅樓夢秦可卿的葬禮還要浩大。

孔府裡的宴席一開幾十桌,流水席從早上吃到天黑,各路人等只要是買幅白紙送到府裡弔孝,就能在孔府大吃大喝。但是,由於已是民國,孔府原來在5省30縣的100萬畝土地,已經收不上來地租,也沒有讀書人再到孔府花錢捐官,孔府經濟漸漸入不敷出,捉襟見肘,到大小姐出嫁時,為了籌齊嫁妝款,想盡千方百計也沒有籌齊3000元大洋。陶氏去世時,客人來了連飯也管不起了,只好靠孔府各家近支來派飯。

到最後,孔府末代主人們各奔東西,飄零異地,延續了2000多年的天下第一家從此無人居住,成為文化遺產,遙想當年的繁華,怎不讓人感慨系之!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其次,二者都是記錄時代的百科全書。在《紅樓夢》中,有寧榮二府生活的詳細描寫,吃穿用度、宴會酒席、詩社茶圍、紅白喜事等等,簡直就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而我們的《大孔府》也不乏對孔府生活風俗的細緻描摹。有孔府的年節風俗、一年四季的生活場景、各個房間的佈置擺設,讓人們身臨其境。如孔府夏天各院子裡都搭起涼棚,門口掛上竹簾子,主人的房間裡擺上冰塊降溫;冬天,房間門口掛上棉被做的簾子,房間裡的香爐裡燻著木炭,主人們手裡提著精緻的小手爐。孔府的宴會,從滿漢全席、上等的燕菜席、下等的幾碗菜,孔府的釀酒作坊、各色點心都在故事情節當中極盡鋪陳,難怪在孔府里長大的孔德墉老先生驚歎:《大孔府》寫出了一個真實的孔府。

《大孔府》和《紅樓夢》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賈府和孔府都是一品公府級別的府第,規制一樣。林黛玉進賈府時有一段詳細的描寫,說是小轎子來到一條大街上,這大街上只有兩座府邸,是兄弟二人的,東邊是寧國公、西邊是榮國公。孔府也是一品公府,曲阜東華門大街上,只有這一座府邸。孔府也有大門、二門、垂花門以及各進院落,規制一樣。不同的是,寧榮二位國公不用在家裡辦公,而衍聖公的職責就是照看孔廟孔林,祭祀孔子,孔府是前殿後宅、宅衙合一的府第。此外,《大孔府》裡還有盛大的祭孔典禮、佛堂樓裡祭祀北斗星的神秘場景、泰山斗母宮佛院尼姑的生活、孔府教師用周易推演小聖人前程的步驟,都十分神秘、神奇,是一部兩千年孔府生活的寫照。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第三,二者對各類人物命運都有深刻的思考。《紅樓夢》塑造了賈寶玉這個叛逆者的形象,這位公子哥,“只是在丫頭群裡鬧”。他“厭惡讀書”,拒走仕途經濟之路。不僅“於國無望”。對世間一切正經事一概不懂。醫生給晴雯看完了病,該給多少轎馬之資,他不知道,麝月拿過稱銀子的戥子來問他,他不知一兩的星在哪裡。家裡大事小事都指不上他。他與林黛玉的愛情是世間少有的純真之愛,但是被生生拆散,最後出家為僧,落得個“貧窮難耐淒涼”的下場。

而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作為一品公爺,也是一位銜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出生時孔府戒備森嚴,恐怕被“狸貓換太子”。但是,孔德成的命運又有時代的特點,他受到嫡母陶夫人和孔府教師、僕人們嚴格的管教,飽讀詩書,學貫中西,在大是大非面前深明大義,在日寇步步緊逼的形勢下,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而是離開孔府,南下抗日,並且在重慶和文化名流教學相長,組織孔學會宣傳抗日,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擔當起了其應肩負的歷史責任。

大觀園裡的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秦可卿、賈元春等金陵十二釵,雖然出身、性格各不相同,但都無法擺脫“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悲劇命運。《紅樓夢》中的實際女當家人是王熙鳳,她精明強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榮府的實際施政者,她高踞在榮府幾百口人的總理寶座上,有著八面玲瓏之威,思維敏捷,口才了得,卻又心狠手辣、笑裡藏刀,是一位有計謀的管家奶奶。她為了三千兩的銀子,她逼得張家的女兒和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她犯醋意,用計害死了賈璉之妾尤二姐。賈府旁支少年賈瑞喜歡她,她卻設相思局害死了賈瑞。

而孔府一品誥命夫人陶文潽是一位像王熙鳳一樣精明強幹的女當家人,也是《大孔府》中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人物。她在孔府中很有威嚴,被稱為“母老虎”,在家族內部鬥爭中處心積慮,終於取得孔府的實際控制權,她竭盡所能,為老公爺發大喪,顯示了自己的治家才能,她盡心盡力的撫養和教育好公爺和小妾留下的三個孩子,結交各路軍閥,來鞏固搖搖欲墜的孔府經濟。在大時代的衝擊下,她感到孔府一家勢單力薄,又依靠編訂家譜凝聚天下孔姓人的力量進行抗爭,也得到了孔祥熙的支持和保護。但是,在上有蔡元培等五四元老、下有曲阜師範學校學生鬧事,要求取消衍聖公封號、取消孔府的祭田,陶氏真急了,得了中風,不省人事。在小聖人的呼喚下,在府醫劉夢瀛精心治療下,她又慢慢的恢復起來,可是,隨之而來的是被髮動起來的孔府、佃戶們,開始衝擊孔府,砸壞了孔府門前的石獅子,這位堅強的女人終於倒下了。孔府大小姐孔德齊是一個愛說愛笑、心無城府的女孩子,從小被當作男孩子養大。在她嫁到北京以後,卻發現丈夫是個鐵桿的票友,整天和戲子們鬼混,甚至為了京劇名伶孟小冬,組織殺害梅蘭芳,她徹底絕望了,從此不苟言笑,像換了一個人,最後抑鬱自殺。孔府二小姐自幼柔弱多病,性格懦弱,但是在出嫁以後,發現丈夫是一個賭徒,不僅把家裡所有的東西賭掉,還把自己從孃家帶來的寶貝抵押掉,自己從一個公府的千金小姐變得一貧如洗。在這種情況下,孔德懋竟然堅強起來,靠典當舊衣物、泡豆芽沿街叫賣維持生活,成為一位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

《紅樓夢》還有一條線索也很重要,那就是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活動線,大家對劉姥姥進大觀園可謂耳熟能詳。在《大孔府》中也有這樣一位張姥姥,這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後唐時期,孔府的一位灑掃戶劉末,為人兇悍,為了奪取孔子嫡長孫的爵位,殺害了孔府以及曲阜城裡的孔氏後裔,但是隻有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孔仁玉住在城北張羊村的姥姥家,劉末帶人來張姥姥家追要孩子,張姥姥把自己的孫子交出來讓劉末殺了,張姥姥給孔仁玉改了名,教他讀書,最後考上了狀元,有機會面見皇帝,告知實情,皇帝誅殺了劉末,恢復了孔仁玉的正宗孔氏後裔地位,曲阜現在的孔氏後裔都是孔仁玉的後代。張姥姥也被皇帝賜給龍頭柺杖,負責管教孔府裡的家眷,孔府裡有紅白喜事都要請她來,還要坐上首,這張氏長房媳婦的龍頭柺杖也是代代相傳的。民國時期是31代張姥姥,她是一位非常幹練的鄉下老婆婆,在孔令貽發喪的時候,帶著全村的婦女們來孔府吃請,見到孔府奢侈的生活,也是大開眼見,連吃帶拿,臨走時陶夫人問她要什麼東西,隨便拿。她們高高興興地要了一籃子饃饃回家。第二次進孔府,是在陶氏去世時,孔府已經揭不開鍋,要到近支家裡去派飯,當時已經給張姥姥和張家媳婦們安排好了飯,她卻飯也不吃,饃饃也不拿,用手捂著眼角,也不知道哭些什麼,依依呀呀地走了,別人勸她,她說:“過去來孔府吃請,捎帶些饃饃回家,你們也不在乎。現在孔府遭難了,我們怎麼能不懂事?我們和孔府是多少年的老親了,告訴你們吧,一千多年了!”顯示了她的正直善良。孔德成執掌孔府以後,要到鄉下了解百姓疾苦,小公爺沒有窮親戚啊,就到張姥姥的村裡走訪,為佃戶們取消了鬥尖糧、地皮糧。張姥姥第三次進孔府是在孔德成結婚時,她們挎著一籃子一籃子的花生,一是來給孔府祝賀,二是感謝小公爺減少了地租,有了好的收成,結果正遇到日本住濟南使館的武官花谷中佐纏著孔德成,要主持孔府婚禮,顯示東亞共榮,張姥姥拉開日本人就往兜裡塞花生,說:“你叫花狗啊,花狗來吃花生吧!”衝開了日本人,解救了孔德成。最後一次,是日本人佔領曲阜之後,偷運曲阜的文物,張姥姥認出了一尊千佛塔,帶領百姓搶了回來。日本軍隊把百姓包圍了,為了保護鄉親,她主動承擔責任,讓鬼子放了百姓,自己卻被鬼子殺害。張姥姥的形象,令人既忍俊不禁,又讚歎不已。張姥姥不僅是《大孔府》故事的線索,更是一個偉大母親的化身,是一曲中國普通老百姓識大體、顧大局、大義凜然的正氣歌!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第四,二者書中的詩詞歌賦都有迷人的魅力。《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詩詞歌賦,信手捻來,字字珠璣,大觀園裡的美女們,先是組織海棠詩社,後又組織桃花詩社,按照人物的性格、文化水平不同,寫得詩有粗野之分、文白之別,讀起來美輪美奐,別有情趣。《大孔府》也是這樣,孔德成和他的老師們、結交的文化名流個個都是文化大家、詩詞高手,書中也有大量的詩文。這些詩文之中,既有書中的人物當年留下來的,也有我藉助他們當時的性格、心情為他們創造的。比如七七事變之後,孔德成和王獻唐、屈萬里等人不顧敵人的炮火,瀟瀟灑灑地到周公廟一帶尋找文物,大家你一首我一首,不亦樂乎。王獻唐說,今天不僅撿了個漏,還拾到一首詩:“日寇狼煙起蒼穹,炮火連天仍從容。飢腸裹腹有碑帖,暖到心頭是冷銅。”屈萬里說:“我也拾了一首詩,大家聽:”沂泗迴環路幾程?防山隱隱暮雲平。魯城剩有殘垣在,一任先生曳杖行。”

突然,敵人的飛機飛臨曲阜上空,在附近投下了幾枚炸彈。敵機飛走後,孔德成拍拍身上的泥土,不慌不忙地說:“等等,這首詩又回來了:‘齊魯賢達居聖都,晝遊古蹟夜談書。山中歲月時來往,世外風雲任卷舒’。”

孔德成師徒幾人來到四川以後,在樂山大佛遊玩,不期竟然遇到了流落在此的屈萬里靠卜卦謀生。而他也正在閉目養神。離老遠,李義貴就高興的地喊道:“翼鵬,你看誰來了?”江風浩蕩,睡覺之人夢鄉遙遠,竟然沒有喊醒他!大家來到屈萬里身邊,孔德成在他耳邊輕輕呼喚道:“翼鵬兄,我是達生,我是達生啊!”屈萬里睜開眼睛,認真地說:“對啊,就是你,該你作詩了,你卻跑到這裡來!”孔德成滿眼噙淚:“翼鵬兄,你怎麼會在這裡?”屈萬里看看周圍的人,此情此景,恍如隔世,說:“剛才夢到曲阜孔府,我們飲酒作詩,上來一盤神仙鴨子,味道可香了!正待要吃,你們非要我作詩,做完詩後,還沒吃上呢,這又把我吵醒了!我剛才作的詩呢,我念完就忘了,你們誰記得?還我的詩來!”說得大家真是哭笑不得,雪廬先生李炳南立刻搖頭晃腦地說:“你看看是不是這樣一首:佛山巍巍立江邊,背靠大佛卜前端。彌勒冷眼三界外,屈子熱夢到鄉關。”這樣的章節比比皆是,詩文在故事當中流淌,推動了故事的進程。特別是孔德成先生在南下的火車上,妻子即將臨產,日軍的炮火追著火車亂炸,青年孔德成怒不可遏,寫下了《我的抗日聲明》:

“夫先王之道,在敬德保民。孔子之說,曰仁者愛人。而日本天皇,窮兵黷武,以一己之私慾,遣舉國之男子出異域而當炮灰,使其不能親其親、子其子,背信棄義,良心汙損。倭寇入侵中國,攻城掠地,視生命如草芥,姦淫燒殺,使人間如地獄!其面帶猙獰,心陷魔域,荼毒生靈,萬劫不復!天神共憤,人人可得而誅之!

我中華大地,故國神州,孔孟之道,源遠流長。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於天地之間,存吾浩然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當此家園淪陷、祖國蒙難之際,餘自甘毀家紓難,捨棄廟墓,奔來救亡。孔孟之孫,四萬萬眾,當同仇敵愾,戮力同心,驅逐韃虜,血沃中華!”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聲明,而是抗日的戰鬥號角,是喚醒民眾的黃鐘大呂。單就這一點上,《大孔府》已經超越了《紅樓夢》的悲劇色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會有一股從孔孟文化源頭傳下來的浩然正氣,在胸中升騰。

《大孔府》經受了時間的沉澱與洗禮,已經和世界遺產孔府融為一體,成為曲阜三孔景區的文化標配和導遊的培訓書籍,無數的遊客走進孔府,聽完導遊的講解,還覺得不過癮,也要帶一本《大孔府》回去細讀,從中瞭解天下第一家的興衰傳奇,瞭解孔子後裔的家風傳承,瞭解中國家文化的無窮魅力。

歲月沉澱,經典流傳——《大孔府》與《紅樓夢》的同與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