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宮保雞丁”

不尋常的“宮保雞丁”

中國食譜中有一家常“名”菜:宮保雞丁。宮保雞丁絕對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道菜。殊不知這道菜可是大有來頭,我們都知道“宮”字代表的皇家、官家,所以這道菜原本並不家常。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宮保雞丁的故事。

不尋常的“宮保雞丁”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光緒二年任四川總督。

說起宮保雞丁不得不說他的創始人丁寶楨。據傳,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成品色澤紅亮,肉嫩味美,花生酥脆。山東任職時,他就常命家廚製作這道美味供友人品嚐。當時這道雞丁佳餚只是丁家的“私房菜”,後來越傳越廣,盡人皆知。但是知道它為什麼被命名為“宮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據《中國曆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的權力,有的還是死後追贈的,通稱為“宮銜”。在咸豐以後,這幾個虛銜不再用 “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在山東做了近十年的巡撫。在任時,他治理黃河,興修水利,誅殺患逆,整頓吏治,興辦洋務,體恤民困。時人對丁寶楨的清風亮節推崇備至,贊其操守“清絕一世”,這在晚清封建官僚中是少見的。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說,“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也算是對這位丁大人的紀念了。

今天有很多飯館把宮保雞丁寫成“宮爆雞丁”,其實是不對的,雖一字之差,卻失去紀念丁寶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