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意氣用事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其回頭發現一秘密

他從小立志將秦皇取而代之,最後被好兄弟逼到絕路,自殺而死,他就是後人們無比懷念敬仰的英雄,項羽。

他出生在現在的江蘇蘇州,那時秦王暴虐他就立志要推翻暴君的統治。他還在年輕的時候就跟隨自己的叔父起義,後來叔父去世,他就帶領軍隊渡河,打敗了秦朝的主力軍。再後來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也滅完了,他就開始在西楚稱王。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意氣用事


但是這時候他還不能統一天下,因為現在他還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劉邦。其實後人對劉邦有些不屑,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不學無術,卻混了個亭長,後來因為犯事開始逃亡。之後百姓苦不堪言,很多起義接連發生,於是他也開始起兵造反。起義不久便投靠了項羽叔父,項羽和劉邦便是那時認識,相傳關係還不錯。後來秦朝滅亡,他和項羽來了一場鴻門宴後便在成都一帶稱王。

劉邦和項羽在滅秦的過程中都是功不可沒的,當時他們齊心協力,打破了秦始皇世代為王的美夢。但是現在秦王朝終於不復存在,新的野心又在滋生。我們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這兩虎爭鬥中,項羽大部分時候都是處於優勢的,畢竟項羽是蓋世的英雄,深得人心。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意氣用事


但是歷史最後還是來了個大大的轉折,劉邦雖然自己的武力值和人格魅力不及項羽,但是這是戰亂時代,靠的是誰更能運籌帷幄。劉邦知人善用,能合理利用自己屬下的才能,任用了韓信之後,將項羽逼上了絕路。

話說當時項羽戰敗,帶著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信逃到烏江。在江邊竟然停了一條小船,船上正站著一個撐船的漁夫。這簡直是天無絕人之路。漁夫讓項羽上船,但是項羽拒絕了。而項羽為什麼會拒絕成為了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的人覺得項羽太固執了。我們常說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項羽卻在釜底抽了薪。項羽是江動東軍的主心骨,他要是都完了,那麼天下無疑就是劉邦的了。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意氣用事


其實歷史的改寫就在一念之間,而項羽卻心甘情願的放棄了另一個可能,簡直讓人費解。那項羽到底為什麼會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呢?原來他不是因為愚蠢,而是其回頭發現一秘密。

項羽可能曾經有一念也想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就意味著不會停止的戰火。他望著這烏江之水,想到渡江之後可能發生的事情,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他回去百姓們一定會幫助他東山再起,可是這就意味著讓更多的江東百姓捲入戰火。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而自刎?不是因為愚蠢,而是意氣用事


想著自己當初對士兵們的承諾,他要給百姓一個美好的生活。但是當初跟隨自己的數以萬計的江東兵都死了,而自己現在還哪有臉回去。

想到這些,他似乎找到了給江東百姓幸福的秘密,那就是用自己的死來結束這場戰爭,讓百姓更早的休養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