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上大班了,平常我們幾個媽媽帶娃一起玩的時候,就會聊關於孩子上小學後的事情。

大家對於孩子上了小學後,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夠陪孩子順利度過小學六年,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父母們會擔心,孩子能否適應新環境,能否結交到好朋友,作業能否按時完成,學習方面能否跟上老師節奏等等。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其實這些問題,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中,都有很多現成的答案。

這本書的作者劉稱蓮,是一名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2013年,被評為中國榜樣家長;2015年,被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家庭教育作家。

這本書主要是結合了她女兒小學的成長經歷,羅列大量簡單實在的育兒乾貨。她的女兒品學兼優,高中畢業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同時錄取,北京大學畢業後被公派留學美國學習教育學碩士,如今是一名中學老師。

優秀的孩子後面,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家長。

我們來看看,劉稱蓮在書中具體說了哪些接地氣和實用的方法,可以為我們所用。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習慣方面

小學階段,孩子以學習為主,所以怎樣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很多父母最為看中的。

第一步,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

先幫助孩子調整作息,因為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孩子是否有充沛精力學習的前提。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調查,父母常常認為孩子的睡眠是充足的,但實際上卻不是。研究人員能夠在睡眠時間相差27分鐘的孩子之間,發現行為和情緒上的差異。所以孩子每多睡一分鐘都很重要。

那麼小學生應該睡多少個小時呢?6到13歲的孩子,每天要睡9到11個小時。

睡眠會對孩子的心智發展和情緒好壞產生巨大的影響。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傾向,在學校也表現更差,還會有更多的行為問題。

所以儘量讓孩子在九點鐘就開始睡覺,以保證他足夠的睡眠時間。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二步,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不僅一次聽身邊一些家長苦惱於孩子的作業問題,有的孩子竟然能做到晚上十一點還無法入睡。一方面可能作業的確比較多,但更好注意不良的做作業習慣導致的。比如拖沓、精力不集中等行為。一旦變成習慣,糾正起來,就難上加難。

劉稱蓮的做法是,一開始就和女兒約定好,從學校回來後,先把作業做完才能出去玩。但這個的前提說前期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不能當甩手掌櫃。等習慣成自然了,自然可以放手。

書中講到,有次劉稱蓮因為有事情無法早回家,就讓女兒先回去。等她回到家時正好碰上女兒要出門去玩,說作業已經做完了,她去檢查果真做完了。可見,當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時,就是父母的解放之時。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此外,做作業時要專時專用。

據瞭解,低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而高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一般在半個小時左右。

6-12歲正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高發年齡段,專時專用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在特定時間裡做特定的事情。

比如說晚上7點到7點半做數學作業,這段時間就不再做任何其他事情,父母也不能送水果打擾孩子。如遇到不會的題目,等全部做完後再來問父母。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二、生活方面

小學階段的父母會有一個誤區,特別容易專注於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生活。生活中幫助孩子快速找到好朋友,建立家庭文化和讓孩子多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和他們的學習相輔相成。

第一,幫助孩子找到好朋友。

劉稱蓮的女兒開學後不久就有幾個玩得很好的朋友,這是她在小學六年都特別熱愛學校的重要原因之一,經常寒暑假還沒到開學就想去學校了。

劉稱蓮的做法非常值得父母們借鑑。

她經常利用接女兒的機會和家長們聊天,尋找和女兒玩得來的同學。如果家長允許,放學後孩子們就在學校操場裡玩一會兒再回家。這樣沒過多久,她女兒就有兩三個經常一起玩的好朋友了。

同伴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從對方身上得到認可,或者獲得自己不知道的知識等。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二,固定的家庭活動。

小學階段,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家人定期參加的活動,比如旅行、活動比賽或者遊戲等等。

這個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因為孩子過完小學6年就到了青春期,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有一些非學習類的定期參與的活動,增強父母與孩子之前的情感紐帶,可以幫助孩子很好的度過在青春期期間和父母比較容易發生衝突的狀態。

劉稱蓮一家就有固定的遊戲時間和家庭日。

每天晚上孩子做完作業後,就是他們一家三口的遊戲時間。這個世界如果比較長,他們就去樓下去盪鞦韆,短的話則在家裡下跳五子棋或者玩撲克牌等。

每週日是他們固定的家庭日,基本貫徹了孩子整個小學六年,足跡遍佈了圓明園、植物園、動物園,科技館的球幕電影院,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香山、八大處和鳳凰嶺等等。

這些經歷,都會變成孩子和父母一生的美好回憶,是無價之寶。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第三、要讓孩子多運動。

運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小學要求孩子跳繩每分鐘至少是100個才算及格,這也對孩子們的體能提出了要求。小學階段是孩子大量長身體的時候,運動能強身健體,提高學習效率,更能他們獲得自信。

2003年的非典肆虐,學校停課後,劉稱蓮的女兒和她同學都被關在清華校園裡。他們經常會約上幾家人一起去運動,家長在廣場上打羽毛球,孩子們就在旁邊玩滑輪、玩單槓雙杆或者玩跳皮筋。

兩個月之後,孩子們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精神每天都非常飽滿。他們非但沒有因為玩兒或者做運動耽誤功課。相反的,為了能夠和小朋友們多玩一會兒,在家聽完老師在電視上的講課後,就會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做完,效率比平時高很多。

可見,運動可以讓孩子們身心更加的健康快樂的同時,也會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三、關注孩子的心理

孩子在小學階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支持,但如果父母的關心和支持只是停留在學習層面,會讓他們非常的無助,甚至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小學六年,孩子的身心發生著非常大的變化,因為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一言不合就容易發脾氣。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是父母的重要課題。

比如,是因為家裡不能養狗,劉稱蓮的女兒非常生氣,一邊大聲哭喊,一邊把陽臺上伸晾衣架的腳手拽下來,狠狠在地上摔成了兩截。

劉稱蓮當時也非常生氣,她嚴厲地告訴女兒,用這樣的方式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並讓她把腳手架重新按回去。

真正的溝通是在第二天,當她們心情都平靜後,她告訴女兒,即使再生氣,破壞東西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你可以拿沙發墊拼命的捶,但摔東西,堅決不允許。

我們要給到孩子發洩情緒的機會,但也要設定一定的界限,告知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

更要注意,當雙方情緒都不好時,停止無效地溝通,等心平氣和之後再溝通才是上上策。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另外,小學生“談情說愛”了,家長不要太緊張。

孩子六歲左右開始進入婚姻敏感期,這個階段會有喜歡某個同學的現象,很正常。而且他們的感情都是很純真的好朋友關係,所以父母們大可不必太擔心。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中,有一幕我記得非常清楚。一個寒冷的早晨,劉稱蓮開門去倒垃圾時,發現有個小男孩站在門口。

原來這個男孩喜歡她女兒,以前每天在學校裡追,現在直接追到家裡來了。

劉稱蓮心裡覺得好笑,但還是假裝鎮定的教育女兒,說如果不喜歡人家,就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對方,並且告訴女兒,有人喜歡說明她很可愛。後來,這個男孩看她女兒不喜歡他,就去追其他女生了。

她女兒也喜歡一個叫國豪的男生,學習很好,而且很願意幫助她。不過一段時間後,他們兩個也都“移情別戀”了,但她發現女兒沒有絲毫的難過和遺憾。

劉稱蓮說,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交往,或者說“相愛”了,都是很正常的。這種愛往往都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家長們放平心態最重要。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上學,這不是僅僅是孩子的學習,更是父母的。只有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一同成長,才有可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小學六年,為青春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你家孩子快要上小學了嗎,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