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內幕

揭秘中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內幕

嫦娥四號著陸點被命名為“天河基地”,附近四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 泰山

在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後,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現狀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陝西的地方媒體日前披露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內幕。

揭秘中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內幕

北京時間2月17日,中國《西安日報》刊文介紹,嫦娥四號的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機構是位於陝西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 據介紹,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使用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最初是用於中國首個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上。 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的過程要求發動機具備深度節流能力,能夠實現多種推力工況的快速變化,7,500N變推力發動機在嫦娥三號任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報道稱,而與嫦娥三號相比,嫦娥四號要實現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環境更復雜,對發動機的要求也更嚴苛。為此,嫦娥四號的變推力發動機進行了技術升級,除了更新外觀塗層、延長使用壽命外,衡量發動機性能的指標——比衝從原來的308秒提高到310秒。

揭秘中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內幕

報道介紹,7,500N變推力發動機的研製自2006年已經開啟,中國的科技團隊面臨“從未有任何變推力發動機研製經驗”、“國外資料嚴重封鎖無可借鑑”等多重困境。 在解決發動機溫度過高、性能低、推力室燒穿等難題後,中國研製團隊於2008年4月完成600秒長時間變推力發動機可靠性試車,標誌該發動機“關鍵技術得到全面突破”。 進入工程研製後,中國的研製團隊“提出了創新的冷卻方式”,使該發動機“性能和冷卻技術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1年底,中國7,500N變推力發動機連續8臺可靠性試車全部成功。

揭秘中國嫦娥四號變推力發動機研製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