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中國打贏了甲午戰爭,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

黑駿馬163253723


如果甲午戰爭清國勝,實際上就是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戰勝日軍。

有此不世之功,李鴻章或可華麗變身楊堅轉世,提前16年左右,終結滿清統治。退一步而言,至少可以將清酋傀儡化,挾清酋以命諸侯,成為中國政治的實際控制人,2代時再廢黜。

中國可以少支付對日2億兩白銀,對8國4.5億兩白銀鉅額賠款。

日本無法壯大,2戰中無法也無力侵華,可少犧牲4500萬人性命。中國僅需留意來自俄國或蘇聯一處的威脅。

以李鴻章之見識和國際政治手腕,中國可提前80年政治經濟改革、提升國力。在2戰時,與美、蘇同為超級大國。若中國軍事發展與列強同步,當與蘇聯同時進入裝甲化時代,外蒙無法獨立。

也不會有清朝倒臺後20多年軍閥混戰,以及後來的內戰和長期對峙。

大概率借兩次大戰,拓疆漢文化影響圈。藏南、北緬、越北會成為新領土。東南亞(泰緬柬越菲馬)、朝鮮、日本,整體成為中國附屬。

儒家仍將成為中國人主流信仰,要改進的方面是,去除滿清奴化,實現儒學與西學的有效融合。


白馬非馬1001


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藉此可以把晚清內外關係梳理一下。我的回答是:“甲午戰爭勝利了,也只能延緩滿清的統治,該發生的一樣會發生,現在的中國還是現在的樣子。

與日本的關係。

由於問題假設不清,是在朝鮮陸地上就把日本擊敗了?還是甲午海戰打勝了?還是最後日軍遼東、山東兩路入侵後打勝了?分別分析:

(1)在朝鮮,清軍陸戰勝利。清軍在李鴻章領導下對日軍登陸部隊迎頭痛擊,日軍戰敗求和。清日雙方損失都不大,海軍都保存完好,日本意識到與中國軍隊在陸地上戰鬥佔不到便宜,而當時的清國對日本還是有心裡優勢的,政治談判也佔不到便宜。

這時,與抗美援朝之後的情況相似,日本雖然仍然保持海上優勢,但不敢再與滿清進行陸上決戰。最大可能是在伊藤博文等“有識之士”的帶領下,積極尋求和滿清的合作,雙方聯合接受英國的支持,共同對抗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如此,日本將繼續延續與中國兩千年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

當然,也有可能在日本某些激進派的鼓動下,繼續發展海軍,並偷襲消滅北洋水師,再封鎖朝鮮半島海上交通路線,藉機佔領朝鮮,但同樣不敢與滿清進行陸上決戰。這只是出了一口氣,很難獲得實際利益,與日本發展戰略違背。可能性存在,但概率較小;

與之相比,趁著西班牙衰落,把菲律賓收入囊中更為有利,更能發揮日本海軍的優勢,那時美國尚未崛起,菲律賓相當於無主之地。打荷蘭,佔領荷蘭在亞洲的殖民地也是選擇。

(西班牙殖民地)

(2)甲午海戰滿清戰勝日本海軍。海軍是日本最強的一點,而且海軍是日本保命基礎,海軍失敗比陸軍失敗後果要嚴重的多,對日本心理上的打擊也將更為嚴重。這時,日本唯一的結局就是向中國屈膝投降,徹底淪入被掠奪國家行列。那時的日本可不像在二戰時對中國養足了自信心的日本,喊不出幾億玉碎的口號。當然,日本陸軍的戰鬥力也是一個籌碼,可以以出兵幫助清國對抗俄國來爭取英國的支持,日本應該不至於輸光。

(3)日軍海陸兩路勝利,最後突然就失敗了,或者在滿清堅決抵抗下支撐不住,退兵求和。這時的日本已經損失巨大,靠透支國力才支持到了這個時候,還拿不到戰勝的賠款,日本將徹底破產,變賣海軍艦船是日本維持國內經濟、償還戰爭債務的唯一出路。

但日本可能通過表現出來的海軍、陸軍戰鬥力,為政治談判增加籌碼,並通過英國的支持有可能獲得較好的結局。但日本退出朝鮮、沒有戰爭收益是必然的,最起碼會恢復到朝鮮清日共管的局面。這種情況下,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集聚的全部力量都已經消耗在這場戰爭當中,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捲土重來。而滿清在日本身上找到了自信,會繼續擠壓日本生存空間,為日本恢復增加難度。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海軍)

所以,甲午戰爭對於滿清來說,無論海陸只要勝一路就達到戰略目的,能逼迫日本退兵;而日本必須海陸全勝,才能佔據朝鮮、威脅北京,並取得最大利益;

但這場戰爭對於英國就是一場選拔賽,看誰是將來對抗俄國的最好對象。對於英國來說,清國出陸軍,日本出海軍,可能是對英國最有利的局面。

因此,

如果甲午獲勝,與日本保持20年和平是可以確定的

與沙皇俄國的關係。

多少土地、財富都填不飽沙俄那頭北極熊的胃口,因此,滿清在甲午之後就要考慮面對沙俄的問題了。而幸運的是,滿清的對手無論日本還是沙俄,都是列強中較為弱小的,滿清是有條件對抗的。

而且,一旦投奔了當時的第一強國英國,對抗沙俄就是政治正確了,沒有其他選擇。而沙俄在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完成之前,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並不強。能打敗日本,就具備了在東北或西北打敗沙俄的能力。即使不能取得全勝,也會給沙俄造成極大的損失。

而沙俄這隻雙頭鷹的戰略重點還是在歐洲,不可能舉全國之力入侵遠東,西伯利亞鐵路即使建設完成也不足以支撐。

因此,別看沙俄很嚇人,從國家實力、後勤補給和國家戰略三個層面分析,都不具備全面佔領長城以北、實現黃俄羅斯夢想的可能

與其他列強的關係。

與沙俄相比之下,英國還是能餵飽的,而英國吃剩下的一些殘渣就足以填飽美國、德國這些國家的肚子。因此,甲午如果滿清取勝,與其他列強的關係不會進一步惡化,除非像慈禧那樣做出對十一國宣戰的蠢事。

中國的內部變化。

滿清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北洋集團的實力將會恢復,北洋水師也將保持原有規模或繼續擴大,再次回到甲午之前的局面,滿清中央政府繼續依靠李鴻章的個人忠誠保證中央權威;少了馬關條約和未來的辛丑條約賠款,滿清財政壓力能夠有所緩解;對日勝利證明了洋務運動是正確的,將會繼續實施,雖然這次勝利掩蓋了其他問題;地方勢力也能夠繼續蓬勃發展,但仍然無法形成合力。

因此,滿清的統治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但也不會對局面改善起到作用,越來越像印度。

(光緒和珍妃)

君主立憲派將會採用比較緩和的方式上書建言,可能還是康有為或梁啟超,但不會被採納,戊戌變法可能不會發生。一些改良性政策將可能會實施,是洋務運動的繼續,雖然同樣毫無意義;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失去了日本的支持,活動將不會那麼活躍,也不會那麼方便。但他們理想堅定,在更為艱苦的環境下也將繼續戰鬥,也同樣會有一大批知識青年加入到革命黨之中。並在中山先生領導下繼續發動武裝起義;

義和團還將繼續存在,並繼續爆發,但之前“扶清滅洋”的口號可能不會再提了,而是類似“反清復明”或者“驅逐韃虜”之類的口號。或者直接針對英國,叫“扶清滅英”。

這和歷史上實際的晚清區別並不大,滿清仍然沒有解決中國逢此三千年大變局時該向何處去的問題;滿清仍然存在中央、地方權力失衡的問題;各種社會矛盾的積累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對列強的態度仍然是投降主義,雖然從一群主子變成了只剩下英國一個。這不是一次甲午勝利甚至對沙俄取勝就能解決的。

誰將是滿清的掘墓人?

還是同歷史上實際發生的一樣,或者同幾千年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情況一樣。或者是農民起義,或者是革命軍起義,地方勢力袖手旁觀看結果,並選擇合適的時機篡奪革命成果。

但無論如何,滿清死定了,只是死法不確定而已。北洋還將拿到最大一塊蛋糕,因為只有北洋的勢力最強大。

總之,某隻蝴蝶扇動翅膀能造成一場風暴,前提是風暴已經具備了產生的條件,沒有蝴蝶還會有蜘蛛。而歷史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具體事件只能延緩或加速歷史發展進程,或在某個時間段走上其他分支。但該來的一樣會來,歷史自己會扭轉這些偏差,中國仍然將接受資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革命的洗禮,建立現在的中國。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結果是清朝失敗,日本崛起。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改變了以後的世界格局。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並不被認可為一個強國,而清朝則是當時世界公認的東亞最強大的國家。

清朝在日本面前也一直是天朝上國的姿態,甲午事件8年以前的1886年,清朝水師曾到訪日本,威懾日本,引發了日本朝野巨大的恐慌。併發生了清朝水師在日本鬧事的事件,該事件在清朝的艦船威懾下,最終以日本道歉而告終。



因此,和當今很多言論不同的是,在甲午事件之前,清朝對日本其實一直處於領先和強勢地位。在甲午事件中,清朝全國上下並沒有人認為會敗於日本,西方列強也未相信日本會取勝。即便日本,在衝突中也曾一度絕望。事實上,日本發動的甲午戰爭,其實完全是一個一賭國運的做法。

甲午戰爭最初在朝鮮半島進行,在清朝的干預下,日本並沒有佔足上風。但是在對峙中,清軍心理防線奔潰,率先放棄。而同處於絕境中的日本,則依靠最後的一絲堅持贏得了勝利。整個甲午衝突,清朝基本上就在這種狀態中稀裡糊塗失敗了。

縱觀整個過程,清朝取得勝利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不過,清朝如果取勝利,對清朝自身影響其實並不大。其意義和左宗棠打敗中亞浩瀚國差不多,因為清朝並沒有將日本當做一個強大的對手。勝了也就勝了,清朝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樣子。

但是日本若敗了,日本將和當時的東南亞各國一樣,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東亞歷史上也不大可能會出現日本這個強國了。

當然,日本打敗清朝,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應。清朝的國際地位一下降落至低谷。原本對清朝尚有部分忌憚的國家,也放開膽子,掀起了在清朝劃分勢力的高潮,這是清朝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清朝勝於日本,則這一系列現象都不會發生。清朝依然會維持著天朝上國的假象,歐洲列強也不至於大肆凌辱清朝。但同時,清朝內部問題同樣還是會發生。而另一方面,在洋務運動中崛起,擁有巨大實力的漢臣,極有可能在二三十年間取代虛弱的清朝。


蘇綻


如果,如果我們當年打贏了甲午戰爭,中國也許有新的命運嗎?

當時世界列強對滿清頗為刮目相看,北洋水師世界第七,亞洲第一,而且當時中國的戰爭潛力很大,中國近代礦業已經開始機器採煤,開平煤礦在1894年產量達到24.7萬噸,1893年竣工的漢陽鐵廠,設備是當時最先進的德國設備,擁有10個工廠,3000多工人,生產的鐵除供應國內,還出口到美日等國。1879年在天津成立的電報總局,到1885年,沿海、沿江各省都架設了電線,連廈門和臺灣之間都架設了海底電纜。這些官辦的洋務運動都是按照世界級最高標準打造的。

所以甲午戰爭列強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為日本如果向大清國挑戰,必敗無疑。

繼續回到假設

假設我們贏了,英國一直在靜靜地觀察,尋找他遏制沙皇俄國的遠東幫手,他猶豫到底是選大清還是日本,我們和日本的國運之戰,誰贏了他就選誰(可以說我們失去了一次成為世界列強之一的機會)!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就成為英國(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在遠東的盟友,在1904年和沙皇俄國再來一場國運PK,這我們得有多好的運氣才能在這場比武中PK獲勝?!

如果我們被沙皇俄國打敗,就回到了甲午戰敗的那個時間點,繼續演繹下去。

結束語

我們之所以被打敗,不是輸給了運氣,而是大清的制度輸給了他們,虛胖的大清一戰就原形畢露。北洋水師遠談不上是一支現代軍隊,終究是一隻有著現代裝備和現代制度,卻無現代理唸的腐敗的封建軍隊。

我是愛聊三國聊歷史的天下會會天下,請隨手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很多答主都認為甲午戰爭即便戰勝,也於事無補,或者認為站隊很重要。

但基本上很多都忽視了這一點:

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的試金石。

贏了,大清繼續洋務運動,進行漸進式改革,不可回逆;敗了,結果大家都知道。

甲午戰爭大清贏了的話,就意味著:

1、外東北俄羅斯沒有落井下石的機會,也不敢武力奪取。沒有了海參崴,俄羅斯的遠東就是一團渣,更別談什麼太平洋艦隊。

2、日本繼續發展,為獲取對日優勢,大清必然進行更全面的改革,避免日本復仇。

3,大清繼續保持東亞第一地位,成為英國日本美國對抗俄羅斯的主要盟友。

4,八國聯軍和日俄戰爭不會發生,只有清俄戰爭。沒有外東北,清俄戰爭就是尼布楚條約的翻版,成不了多大氣候。

5,因為有甲午戰爭這個勝利這個信心支持,大清將進行有軍事,外交到內政,文化的漸進式改革,戊戌變法,義和團,孫文等激進主義沒有生存土壤。


一戰時的站位問題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贏了,進行漸進式改革,那麼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大清是和英國結盟,還是和德國結盟呢?

這個很難預測,因為大清同時和英國和德國購買戰艦槍炮等武器,又同時欣賞英國和德國。估計國內會分成兩派,親英派和親德派。由於北洋水師是以英國海軍為榜樣,因此海軍實力會親英。陸軍因為德國那一套嚴謹的操練需要而選擇學習德國,因此陸軍會親德。

但也有可能保持中立,這個可能性最大。

另外一戰中歐戰和東亞戰爭將同等重要,但又有很大不同。

一戰時東亞很有可能是清英聯盟V S日俄聯盟,戰爭將會在日本海和外東北進行。


總結

甲午戰爭是一場信心之戰,決定大清能否走漸進式改革!甲午戰爭大清贏了,大清就能通過漸進式改革強大起來。

被擊敗的日本和一心想要外東北的俄羅斯將會結盟,大清最為東亞最強的海陸國家,自然是和英國,美國等聯盟。這才是一戰時東亞的主角。

對於一戰的歐洲部分,由於海軍親英,陸軍親德,大清很有可能兩不相幫,保持中立。

甲午戰爭,和秦國商鞅變法後的河西之戰一樣的性質,都是對變法信心的檢測。

手機手打原創,隨手關注支持!

歷史哨聲


其實進入20世紀,未來國運會怎麼樣,跟國力無關,跟站隊有關。

也就是假設大清在甲午打勝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會站哪一邊?

很遺憾的假設,大清打贏甲午,很有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站在同盟國這一邊。

首先,德清沒有矛盾,沒有甲午自然不會有青島膠州灣一事,那麼德國是西歐唯一沒有欺負清的列強,民眾自然更喜歡這樣的國家,包括官員甚至帝王。

其次,德國的帝制更符合清的政治制度。對此帝王有天然的好感,肯定對立憲的英國跟共和的法國沒有好感。如果走得太近,萬一民眾有此想法怎麼了得?還是跟德國走近一些,告訴民眾有皇帝國家更強。

第三,甲午如果打贏,清與俄的矛盾是最深的。清會索取遠東之地,而俄對清東北也不會放棄,兩國必有一戰。俄既加入協約,清必不會加入協約。

結局嘛,看看奧匈帝國跟土耳其帝國就知道清最後的結局了。





銫媒體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當時的清朝打贏了甲午戰爭,今日的我國一定不會有今日的國際地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作為我國近代以來一場普通的戰爭,甲午海戰無論是規模還是持續時間都不長。但是這場戰爭卻將昏昏欲睡的清王朝徹底打懵了。雖然沒有猛然驚醒,但是因為頭痛,腦子確實開始不怎麼一團漿糊了,接著就是逐漸甦醒了!

因為這場戰爭的結局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長期被人瞧不起的日本居然擊敗了體量巨大的清王朝,其冷門程度不亞於世界乒乓球名將張繼科在預賽中就被淘汰!

而對於清朝而言,一向瞧不上的日本居然擊敗了自己,扯下了清朝最後的遮羞布,清朝終於顏面掃地,不得不痛定思痛,尋求新的圖強之路。

而甲午戰爭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這場士大夫階層旨在維護皇權統治的努力化為泡影,新的救國道路被髮掘出來,清朝開始面臨新的命運!

所以靜夜史一直認為:甲午戰爭才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個真正的開端!

但是,如果甲午戰爭清朝沒有戰敗,而是慘勝,或者大獲全勝,其後的結局會如何呢?靜夜史認為今天我國面臨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以下情況很可能就會發生!

1、“黃俄羅斯”計劃得逞,今日國土損失大半

“黃俄羅斯”計劃是19世紀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的旨在分裂我國國土的計劃。此計劃從新疆的喬戈裡峰到俄羅斯的海參崴畫一條線,此線以北的土地全部劃入俄羅斯,稱為“黃俄羅斯”。

這個臭名昭著的計劃因為1917年的沙俄“二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徹底終結沙皇統治而夭折。而計劃的開始時間,則是在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在甲午戰爭前,這條罪惡的計劃就開始在醞釀了。

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沙俄不僅在歐洲不斷擴張,成為歐洲國家的死敵,在亞洲也不斷侵略清朝和中亞,奪去大片土地!而在“黃俄羅斯”計劃提出後,沙俄更是向東北、喀爾喀蒙古以及新疆大肆滲透,為罪惡的計劃鋪路。

因為歐洲強國林立,落後的沙俄在歐洲的爭奪中得不到好處,但是,在亞洲的擴張卻是順風順水,攫取了更大的利益,這些助長了沙俄在亞洲的野心!

因為清朝長期打不過沙俄,所以面對沙俄的侵略,清朝除了退步就是妥協,除了賠款就是割地,所以沙俄特別喜歡在清朝身上找平衡,特別是在歐洲被揍了以後。

所以如無意外,順著沙俄的設想,清朝失去長城以北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甲午戰爭清朝敗了,日本佔據了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成為沙俄的強力對手,這導致日俄的矛盾白熱化,最終在東北爆發了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在遠東爭奪權益的戰爭,戰爭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將沙俄的勢力逐出了東北,客觀上遏制了沙俄的擴張腳步。

而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日本被打回原形閉關修煉,清朝還是打不過沙俄,最後的結果不僅僅是東北會丟,朝鮮也一樣保不住!

而沙俄一直是一個吃肉不吐骨頭的角色,想要從它手中奪回土地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長城以北被佔據,那麼今日的我國北界,也就只能止步于山海關!

沒有廣闊的領土,大國之路就無從談起!

2、中日決戰延期,今日的我國國力依然積貧積弱

甲午戰爭是日本傾全國之力進行的一場賭博,雖然戰前日本多方活動,爭取了西方列強的支持,但是世界依然普遍認為日本的能力不足以挑戰清朝。

但是,日本卻以難以置信的勝利,狠狠打了清朝以及世界各國的臉,戰後的日本成為亞洲最強的國家。經過1905年的日本更是成為世界新晉列強,和英法美俄等傳統列強平起平坐,出盡了風頭。

甲午戰爭的失敗也讓世界各國看透了清朝孱弱不堪的本質,遂在戰後紛紛掀起了瓜分我國的狂潮,我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世界之交甚至出現了差點亡國滅種的危機!

看起來,這一切都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造成的。如果甲午戰爭勝利,那麼清朝肯定不會被列強瓜分!

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不會!

因為雖然當時的清朝有可能擊敗日本,但是在西方列強的眼裡,清朝就是孱弱的東亞病夫。況且日本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眼裡也是個小角色,根本就談不上強大!

所以,無論清朝能否打贏甲午戰爭,因為清朝的孱弱本質,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下,列強掀起瓜分我國的狂潮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20世紀初完成,這意味著這時的列強一定會想法設法在全球爭奪殖民地和市場,清朝被瓜分是必然事件,只不過會有前後幾年的變動!

因為清朝的衰落不僅不可避免,而且還越來越厲害!早在1872年,也就是明治維新開始後的第5年,日本就大肆入侵寶島,狠狠打了清朝臉。雖然在1886年清朝北洋艦隊訪問日本震驚了日本全國,找回了清朝的面子。但是很快日本上下就掀起了買軍艦,強海軍的浪潮,海軍的實力迅速上升!

等到1894年,一切準備就緒,日本終於選擇向清朝開戰。

可以說,日本是有備而來,而且是志在必得。作為地狹人稠沒資源的小國,日本輸不起,每一戰都是在賭國運!所以日本全國上下都同仇敵愾,戰鬥力異常高昂。

而清朝,一如既往地打瞌睡,雖然李鴻章極力避戰,但是求戰心切的光緒還是選擇了向日本開戰!

這種情況下,清朝怎麼能夠勝利?如果勝利了,也是僥倖,因為日本處於上升期,擊敗清朝是遲早的事!如果甲午戰爭失敗,那麼重新冷卻的日本會在幾年後再次和清朝開戰。

不同的是,因為積攢了更多的能量!清朝會敗得更慘!

而一旦清朝敗仗,因為清朝此時比甲午戰爭更衰落,淪為殖民地的可能性會更大!屆時我國就無法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改變國際地位,我國被日本長期壓制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這種情況成真,那麼今日的我國必定不會有今日的大國地位!我們的命運,很可能和印度一樣,空有大國之名,而無大國之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是給一些熱血沸騰的網友澆涼水,也不是為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洩火!而是必須客觀的認識當年甲午戰爭我們為什麼在兵力、裝備和國力都戰上風的情況下,反而被我們的看不起的島國日本無情的擊敗!正視歷史並清楚的認識我們的不足才能從歷史教訓中學到東西,甲午戰爭若我們打贏了,極有可能結局更加悲慘!



甲午戰爭的戰敗實際上起到了水落石出和撕破遮羞布的作用,以甲午戰爭以前,整個社會氛圍從上到下都洋溢著清朝似乎又回到了泱泱大國的地位,海軍艦隊規模亞洲第一,何其霸氣!



而當時清政府之所以有這種自滿驕傲的態度,源於洋務運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很驕人的,鋼鐵冶煉、艦船製造等已經初具規模,和日本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洋務運動只相當於對晚清政府的孱弱的一種修正,這就相當於在已經被水寖泡的鬆軟的土地上興建高樓大廈,垮塌是必然的,而作為壓垮這一根稻草的恰恰是宿敵日本人的野心擴張!



假如甲午戰爭我們戰勝,那意味著日本人的賭注是失敗的,日本人會再次閉關鎖國或者韜光養晦,而大清帝國的那種洋洋得意的自大會繼續延續,繼續如皇帝的新衣一樣洋洋得意的耽誤戰略覺醒期20-50之久,當然沒了日本的競爭,列強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清帝國身上,也許會藉助大清帝國的戰勝日本的餘威牽制沙俄,但影響力不過是遠東或者中亞!



而對當時世界的中心歐洲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一點都不影響歐洲繼續進行工業技術能力提升,差距或許越來越大!沒了日本的威脅,大清帝國不會繼續維持一支耗資巨大的現代化艦隊,當然已經有的可能會繼續維持,但更新換代或者和跟隨歐洲強國發展是不可能的!



當時我們雖然基礎工業有一定的能力,但在造船工業上也僅僅是能建造船殼而已,蒸汽機和武器裝備全部依賴從西方進口,以漢陽兵工產為例,直到民國時期都造不出可以製造槍管的高性能鋼材,若在自大下去,當西方內燃機普及後,大清帝國或許會像印第安人一樣被消滅,到時候就不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而是徹底被西方殖民者瓜分殖民的殖民地!


涇水書生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劇但是可以翻拍一下。那麼如果甲午年中國幹掉了日本,後來的我們又會是什麼樣呢?

1894年9月17日,大清花費巨資組建,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中國與日本帝國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生了海戰,戰鬥中清軍英勇奮戰,終於打敗了日軍。


事後,北洋艦隊直接開到日本本島,日本被迫與清求和,清朝也終於簽訂了一次揚眉吐氣的馬關條約。此戰後列強不敢再小看中國。清國也不用割讓臺灣和琉球群島,到了民國,中國內戰,日本故技重施佔領琉球,但礙於甲午海戰失利不敢靠近中國領海,知道1931年,一向看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發動戰爭,攻佔中國東北,日本海軍才知道中國的虛弱,頓時老母雞變鴨對中國海軍大打出手。恩,以後的結果就和現在差不多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電視劇裡看歷史


甲午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謂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歷史課本上稱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如果我們打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呢?


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清政府在世界上及西方國家眼裡的威望必將提升,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化也將大大加快,洋務派實力的不斷增強或許會更早更實際的推動國家的憲政,清政府的滅亡將會推遲。不過愛國志士依然要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道路上艱苦奮鬥,馬克蘇主義依然是救中國的一劑良藥!

即便我們真的打贏了甲午戰爭,歷史的大方向是不會有太大偏差的,畢竟我們依然落後,清政府統治階級依然是以慈禧太后為主,西方列強依然將我們當成是待宰的羔羊。如果我們打贏了日本,我們也將是殘勝,會付出極大的代價,或許1905年的日俄戰爭,與俄國對抗的就是我們了,我們可沒有太大的勝算。

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日本的崛起也將會延後,我們對於日本的民族有信心依然存在,對於我們和世界這都將是利好。以日本崛起必將執行的大陸政策,我們與日本之間的再一次戰爭將無法避免,到那個時候誰贏誰輸也將是一個未知數。

一場戰爭的勝利或許會短暫改變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參見中法戰爭的勝利及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但是作為一個積弊難返、矛盾尖銳到不可調和的國家,變革與革命最終會狠狠砸碎那個封建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