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殺官渡之戰取勝的關鍵人物許攸?

藍彌貓深巷


經過十年的打拼,你的公司終於上市了,在納斯達克敲鐘的時候,你的一個員工,突然對你說:“狗蛋,沒有我的幫助,你能在這裡人模狗樣地敲鐘嗎?”你滿臉堆笑地回答說:“那肯定不能,都是你的功勞啊!”但這個員工還不收斂,經常和其他同事聊天時說:“王狗蛋如果沒有我的幫助,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你會不會開除他?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漲工資、給股票都沒問題,畢竟立過不少功勞,但是天天在同事面前講董事長的糗事,直呼董事長的小名,認為自己功勞最大,目中無人,不開除你開除誰?

許攸被殺也是這個原因,《三國志》引用《魏略》記載“紹破走,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大意是說官渡之戰許攸立了大功,但他自恃功勞,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公共場合沒大沒小,經常喊曹操的小名,還說曹操沒有他就得不到冀州,曹操忍了,結果這哥們兒還不收斂,又和其他人說同樣的話,最後就被“收之”了。

有人可能會說“收之”也不一定是被殺了啊。但是在《三國志·崔琰傳》中提到,“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這裡就明確說明許攸是被殺了。

至於《三國演義》中描寫許褚殺了許攸,個人覺得作者安排得很好,和許褚小說裡的人設很符合,曹操的反應也很符合他奸雄的人設,但小說的情節無法在正史中得到百分之百的證實,不過也不必深究了,至少可以肯定,不管是正史還是小說中,許攸都是因為自恃功勞,囂張不知收斂被殺的。




Ace心晴


可以說,許攸之死,主要還是咎由自取,是他自己作死。



許攸從袁紹那裡投奔曹操,曹操忘履相迎,讓許攸格外感動的同時,也持寵而嬌,仗著給曹操獻計偷襲袁紹的後勤基地烏巢的功勞,不斷炫耀,自誇自擂,甚至當著眾人的面叫曹操的小名曹阿瞞,還在市井之間傳播曹操曾經不光彩的故事。



許攸的猖狂,嚴重的敗壞了曹操的名聲,曹操在眾人面前強忍著沒有找他算賬,其實心裡早就想收拾他了,正苦無奈。



許褚路過,看見許攸在眾人面前揭曹操的短,還不斷挑釁,許褚看不慣一刀把許攸給劈了,曹操裝作懲罰許褚,內心卻想正合我意,終於解決了這個麻煩。



許攸不懂人臣之道,仗著自己的功勞詆譭自己的領導,可以說,許攸之死,咎由自取。


津城沐雨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公元200年,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意圖吞併曹操。當時的許攸積極獻計,希望袁紹可以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許昌,這樣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疲於奔命,結果袁紹根本沒有采納。恰在這時,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罪,審配還把許攸的家人逮捕,告訴了袁紹,袁紹便訓斥許攸一次。許攸因此投奔了曹操。

投奔曹操時,曹操亮出了最高規格的迎接禮儀,光著腳出來迎接,並且說許子遠到來,大事可成。此時的曹操對許攸禮遇有加,可以說雙方都找到了知音。



來到曹營後,許攸積極的出謀劃策,讓曹操夜襲烏巢,大破袁紹,之後在曹操北伐袁紹的過程中屢次獻計。

公元204年,許攸為曹操獻計攻破鄴城,佔領冀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同時許攸也狂妄到了極點。不論任何場合、地點,許攸總是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而且還經常對著曹操和其手下的將領說:“沒有我,你們就進不了這鄴城。”這些事搞得曹操非常沒有面子,只得表面堆笑著敷衍許攸:“你說得對,沒有許子遠,就沒有我曹操的今天。”

最後一次,許攸在路過鄴城的東門時,對著手下的奴僕和守城士兵公然挑戰曹操的權威,又說出了那句話:“沒有我許子遠,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鄴城!”



這件事讓曹操徹底爆發,當著自己的面經常喊小名也就算了,如今當著諸多奴僕下人說自己無能,這就是赤裸裸的挑戰曹操的威信。於是曹操首先將許攸收監,最終處死了。

從許攸的經歷來看,許攸確實有人脈、有能力,而且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及平定北方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不過他的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一個成為主公的人,早已經不是曾經的發小,表面上的稱兄道弟根本不能當真。



再說,曹操將許攸收監之後沒有立刻殺掉,實際上為了看看天下人的反應。結果當時根本沒有一個人為許攸求情,以此可見許攸的人緣差到了何種地步。這也導致了曹操下定決心處死了許攸。


我是越關


許攸本是袁紹麾下重要謀士,這個人有謀略,但是很貪婪。

在官渡之戰的緊經關頭,許攸突然投降曹操,這是曹操得以取勝的關鍵。

當時曹操聽聞許攸來降,大喜過望,沒來得及穿鞋子,就赤著腳出來迎接,引為上賓,置酒款待。許攸獻策道:“明公孤軍作戰,外無援兵,內無糧谷,已是危險到極點。袁紹有輜重車一萬餘輛,現在正停於故市、烏巢之間,守衛的軍隊戒備不嚴。倘若派出輕裝部隊出其不意偷襲,焚燬輜重,不用三天的時間,袁紹不戰自敗。”

這個情報對曹操太重要了,他聽罷大喜。鑑於此役的重要性,曹操決定親自出馬,帶上精銳步騎兵五千人,走小路直奔烏巢。烏巢一戰,把袁紹的糧食燒個精光,這是袁紹最終失敗的一大關鍵。

後來許攸一直沾沾自得,不把曹操麾下謀臣放在眼裡,恃功自傲,甚至在曹操面前也十分無禮。他無禮到什麼程度呢?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要不是我,你奪不了冀州的。”

曹操心裡十窩火,當時由於袁氏未平,還用得上許攸,故而表面上還客客氣氣。直到曹操攻取袁氏大本營鄴城後,許攸仍然醉心於自己的功勞。有一次,他從鄴城東門進出時,心血來潮,又向左右吹牛說:“要不是我有,曹氏進不了這個門的。”

囂張,實在太囂張了。

曹操雖有氣量,卻不能忍受這種無限制的飛揚跋扈。作為謀士,許攸的水平並不比荀彧荀攸、郭嘉、賈詡高明,既然他能背叛袁紹,難保哪天也背叛曹操。這種人,留之何用!這次曹操不陪他玩了,不堆起虛假的笑容迎合了,當笑容散去時,許攸才發現曹操原來是多麼可怕的人。

許攸玩完了,他的腦袋被砍了下來。

平心而論,許攸罪不致死。但他的死,並沒有引起太多同情。曹操麾下的謀士及部將,很多來自敵方陣營,他都能不計前嫌,一視同仁。不過許攸與其他人還是有所不同,其他人投降或歸附,並不出賣自己的老上司,許攸作為袁紹麾下重要謀士,不僅背叛,還出賣自己的老主人,導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在時人看來,這是不忠不義之人,人品是不行的。故而許攸之死,曹軍內部沒人同情,冀州百姓也沒人同情。


君山話史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其實在袁紹的麾下,許攸還是比較得重用的,地位與沮授,田豐,逢紀等人相仿,也是最高決策層中的一員。關於烏巢存糧的地點和守備情況,許攸都瞭如指掌,這可是袁紹集團的最高軍事機密,這說明他確實參與了集團內的最高核心事務。然而,許攸領著袁紹薪俸的同時,又縱容家人在袁紹的領地上犯法,為自己貪汙錢財中飽私囊。在家人的違法行為被鐵面無私的審配發現並逮捕後,許攸心中不忿,覺得同僚很不給他面子。再加上所獻的計策並未被袁紹所採納,令許攸感到自己已經在主公面前失寵。於是,他又帶著在袁紹軍中所知的情報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換取自己的地位……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然而,許攸卻自峙功勞高,覺得曹操能打敗袁紹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許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沒有“低調”二字的概念,反而還越來越輕慢和驕狂,就連對主子曹操,許攸也是毫不避諱自己的態度,經常在公共場合稱大呼其小名……曹操雖對此頗有芥蒂,不過也沒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覺得許攸也不過就是一介愛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計較了。不過,許攸繼續縱容家人貪贓枉法,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勢力範圍內有包攬地方大權,甚至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這點就很難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經對許攸動了殺心,但又怕背上“害賢”和“殺功臣”的罪名,所以這事對他來說很難辦。曹操一直在等待機會和理由,終於等到有人告發許攸,等於是給了老曹一個臺階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對許攸痛下殺手。

靠著投機起家的許攸,最終死在了自己的投機舉動上。其實投機二字並非是貶義詞,三國時代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多多少少玩過投機這套把戲。關鍵在於,投機也需要對於形勢的把握和判斷,不然就遲早玩完,而許攸恰恰是不明白這一點的。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許攸的利用價值是無限大,而官渡之戰過後,他的價值就明顯降低了。這個時候許攸明顯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和曹操曾經的舊識關係,高估了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作用,高估了自己之前的豐功偉業……對於政治家來說,你以前立下多少功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你能為他創造多少價值。一旦你帶來的危險大於你所能創造的價值,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除掉你。只可惜,死到臨頭的許攸還是沒有想通這一層厲害關係,他不明白為什麼當初他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曹操那麼歡迎他,甚至在歷史上留下了“倒履相迎”的佳話,最後結果卻是這樣……

官渡之戰以前,荀彧就曾評論過袁紹麾下的眾謀士,其中給過許攸一句“貪而不知”的評價,大概意思是指許攸貪圖利益,雖然有一定才能,做事卻不夠明智。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這四個字的形容十分貼切,許攸真的是貪功,貪名,貪財樣樣佔全,空有一些才能在身,做事卻完全不知道分寸。所以說白了,許攸熱衷於投機,卻並非是個成功的投機者,甚至連投機小人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一“投機小丑”。對他這樣的人來說,身首異處的結局是必然的,問題僅在於遲早而已……

PS:《三國演義》上說,許攸是因為和曹操的首席護衛許褚起了衝突,被後者一怒之下殺死。當然這只是小說的劇情,在《三國志》中只提到有人告發許攸的行為,卻並未指明是誰。不過,書中許褚說的那句:“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卻是很好地代表了老曹軍中上下(包括曹操本人)對於許攸這號“恃功狂放者”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所以,演義中的曹操在得知許攸被殺一事以後,也沒有處罰許褚,只是在口頭上“深責”之,完全是心照不宣的態度。之後,曹操還要以公候之禮厚葬許攸,並在許攸的葬禮上痛哭流涕,絮叨以往舊情,表示不忘之前官渡之戰中所立下的功勞等……當然,曹操的目的不過是藉此機會,在天下人面前再炒作一次,表達自己的痛失賢才的遺憾,以籠絡人心。說白了,這也就是一場帶有政治性質的表演……


薩沙


許攸與曹操袁紹都是好友,曾同朝為官,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雖然三國志認為他與崔琰和孔融同一類而引致曹操殺害,私以為不盡然,許攸與他們完全不同,“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相同者僅是死於同一人之手而已,曹操厚待善待降將,但大多指老曹自己欣賞而對方來降的,如徐晃張遼,而對於主動來降的則不大感冒,如朱靈張繡,許攸也是此類,這種人一般正常對待,別惹他也會安全。


許攸來得不是時候,二大好友決戰,許攸先為袁紹獻計襲許都抄曹操後路,袁紹不聽,表示要正面與曹操扛,打敗他活捉他,計不見用,許攸心中不爽,個人又貪而無智(荀彧語),家人在後方斂財巧取豪奪,被審配查緝歸案,心知大勢已去,一怒之下降曹。(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這是不得不來降,不走沒有好結局,並非那種審時度勢或心慕主公英明等其它原因。曹操與許攸的對話,一直被後人作為奸雄的證據之一,明明糧盡了還騙對方說有一年、三月、一月的存糧,這席話,也可認為是對許攸打心眼裡的不信任。


曹操聽了許攸之謀,親率主力偷襲烏巢燒袁紹糧草,陣前斬了袁紹的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人,手下將領割掉主將淳于瓊的鼻子,把他押來見曹操,時許攸也在座,曹操問淳于瓊,知道你為什麼失敗嗎?淳于瓊回說,成敗在天,何必多言。曹操有點欣賞他,打算釋放收為己用,這時許攸的小人性格便體現出來了,不顧與淳于瓊同僚一場,勸曹操殺了他,不殺必生後禍,理由是他被割掉鼻子,就算投降,每天照鏡子時看到自己這副尊容,會怨恨難當記得是誰下的手,

“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曹操於是下令殺了淳于瓊。這樣一來逆了曹操的意,又被看出這人連舊人還不能相容。(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上面那些都是積薪,火苗是攻下鄴城之後,自以為與曹操是好友的許攸,也曾獻計破袁紹根據地鄴城,等到進城,自恃功高忘乎所以,在慶功宴上,小人嘴臉藏不住露於形骸,叫曹操的小名說,阿瞞,如果沒有我,你沒有辦法進這個城,對吧?曹操滿臉堆笑的說對對對。還不時與曹操狎笑,而不注意場合氣氛。一次走出曹操府,在路上向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就來不了這裡。有人把這些話向曹操彙報,曹操得知他在外面也胡言亂語,再也忍不住了,下令把他捉拿處死。搶領導的功勞,能活才怪。


南方鵬


誠邀,如題。曹操為什麼要殺許攸?理由很簡單。

首先,許攸是叛主之臣且已經無用。

中國有句古話:狡兔死,走狗烹。對於曹操而言,許攸的價值很簡單,那就是背叛袁紹助曹操奪取冀州,當冀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時,許攸其實已經沒了作用。而且曹操雖然是奸雄,但其也最愛惜忠臣義士。君不見曹操對於義字當先的關羽,寧死不降的張遼都是敬佩有加,所以曹操自己也不喜歡這些叛主之人,只是時局發展使得曹操不得不用這些人罷了。從這方面來講,許攸的死在他投降的那一刻就註定了。

其次,許攸太過張狂。

本來曹操就不喜許攸,如果他能夠夾著尾巴做人,沒準曹操就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許攸這貨太能折騰,不但公然在曹操部下面前稱呼其小名,還公然違背曹操禁酒之令,簡直可以說是“作死”,所以怪不得誰。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曹操戰勝袁紹之後,許攸恃功自傲出言不遜,被許褚所殺。許褚何人也,曹操禁衛軍統帥,老成持重不拘言笑,對主人曹操比誰都瞭解,許攸口出狂言,許褚察言觀色必定知道曹操對許攸殺心已起,所以扮演了這個“紅臉”。

那麼以愛才著稱的曹操為什麼要殺許攸呢?個人認為並不僅僅是他口出狂言對自己不敬,更重要的原因是擔心許攸仗著自己的功勞從此囂張跋扈難以管束,也擔心他一個老鼠禍一鍋湯,影響謀士們的團結協作。我們讀三國演義知道,曹操帳下的謀士們不僅才智過人,相互之間也是非常謙和融洽,突然加進這麼個貨色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天天瞧不起這個看不慣那個,曹老闆的中軍大帳因此天天雞犬不寧,還怎麼打仗?況且袁本初的失敗不也有謀士之間相互傾軋的原因,這一點曹老闆肯定是明白的。


十九閣


許攸,東漢末年的知名謀士,字子遠,河南南陽人,根據目前的史料記載,其在年輕的時候與袁紹、曹操交好。兄弟三件事,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那啥啥,都是經歷過的,說一句發小,鐵哥們也不為過的。

當初曹操和袁紹都是官宦之子,妥妥的官X代,任性好俠講哥們義氣,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的,對學業那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但是酷愛兵書與武藝,這些都為其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兵強馬壯的,許攸也是一看碟下菜的人物,就投奔袁紹做了他的謀士。但是袁紹身邊的謀士不止許攸一個,田豐,荀諶那也是不弱的主,所以許攸出了幾次注意袁紹也沒咋當回事兒,一股懷才不遇的不滿情緒,漸漸的充斥在許攸的心中。終於在官渡之戰的時期,許攸的家人因為犯法被收監,許攸惱羞成怒之下背叛袁紹投奔了曹操。



曹操聽說發小許攸來投奔,光著腳丫子就跑出來親自迎接,這超VIP的待遇讓許攸瞬間就高潮了,捨我其誰?剛一投奔就迫不及待的獻上一計,偷襲袁紹的重要後勤基地烏巢,袁紹後勤補給線斷裂,沒堅持幾天全盤崩潰,帶著僅存的幾百騎逃回河北,曹操大獲全勝。


許攸立了一些功勞,就膨脹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了。曹操團隊搞團建開趴體的時候,許攸那是自恃功高,眼中無人,常常當著小夥伴們的面叫著曹操的小名,得意洋洋的表功,可此時的曹操已經不是當初的曹阿瞞了而是一方霸主曹丞相了。難道人家不要臉嗎,更可氣的還在大街小巷的傳播小道消息,後來被人舉報後,丟入打牢,終被殺。


冊小吏


不是曹操要殺,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當官渡之戰結束之後,許攸逢人就說,包括曹操在內,沒有我,你們是贏不了的,等等的話。不知道低調一些謙遜一些!曹操其他的謀士像荀彧,郭嘉,程煜,賈詡,荀攸等等哪一個比他差,有他這麼招搖的嗎?

曹操還有那麼多武將,都不是善茬,作為一個策士天天這麼囂張,誰願意聽啊!張良那麼牛逼,居功過嗎,口無遮攔過嗎,所以得了善終!禍從口出的道理許攸是一點都不懂啊!

而且還在曹操面前當著很多人的面動不動就阿瞞長阿瞞短的,阿瞞是你叫的嗎別人都叫明公或丞相。你張口閉口阿瞞,不被曹操記恨就怪了,誰都會嫉恨!

所以,許攸就是自己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