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格非:新年特刊 拜年,诗与远方及孔夫子

  一,拜

刘格非:新年特刊 拜年,诗与远方及孔夫子

年,及几句心里话

  距最后一期至今已是4个多月了,再次与大家见面,已是身在狗年。先给大家拜年,祝诸位新春快乐,财源滚滚,旺旺复旺旺!

  还是不断地零星有人在留言催更。其实此前我多次表示过会中止或终止本帖,在此再次明确一下:这个帖子,以后将不再连载更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本帖就其功用而言,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一般的读者或网友,确实没有太多的必要,去了解国际博弈的“内情”。这一点,我是大约一两年前才开始慢慢领悟到的。大家应该还有印象:我曾多次表达过对这个世界上,竟没有人(或者机构)披露相关新闻的真实内情或作出正确解读,而感到奇怪、不满甚至愤怒和“痛恨”――因为明明是有许多“高人”了解真相或有充分的能力解读真相的,但他们就是不说!而任由网络上和媒体上充斥着“胡言乱语”。正是数年前从天涯社区的“国际观察”中看到类似时事新闻解读评论之后,我才开始尝试写作本帖,并随着本帖时评的深入进行,我的思维逐渐进入国际(相应的国内)博弈进程,而对种种“真相”烛照之后,这种“痛恨”之感日盛。我想通过自身努力,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让大家充分明了时事新闻的真相及其背后的关联性与连续性,从而能够独立看待世界,并不受外界影响地独立思考。但是,后来我慢慢领悟到:那些“高人”的沉默“不说”,是有道理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完全没有必要关心了解大国博弈的任何“真相”――不是说你我这样的“普罗大众”没有权利了解这些,而是就社会分工的意义上而言,除绝少数“专业领域者”之外,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因为即使人人都透彻、充分地了解了这些,对其个体自身及整个国家社会来说,都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或利益,且反而徒增资源浪费。(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对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了全新的领悟,见下文附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2,本帖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是最关键的。曾经(及至今),因为我在所有媒体上(不止是中文媒体),都没有见到过任何对涉及轰轰烈烈国际博弈的枯燥、冷漠时事,进行符合事实真相,从而能够持续地自圆其说的解读,所以,我决意用我生命中的一段(比如5年,或者10年甚至更长),来忠实记录、即时描述和持续演绎中国崛起最为壮丽的这一历史时期。但是,我有所失望――有时是深深失望――我也曾经在本帖中多次向大家吐槽过:对大部分已经上传过的章节,我都没有勇气回头再看一遍,有时为了核对查验以前的新闻而不得不往回翻看,总会看得我面红耳赤,浑身燥热,并伴有强烈的呕吐感!我为这些“烂”文字都是我亲手打出来的而绝望。让我羞赧、痛悔而绝望的,有的是即时判断上的失误(好在这一类的失误,在后续进程中,都得到了合理的纠正),但更主要的是我自认为已熟练掌握的文字运用的浮夸及其语言风格的虚骄狂妄。为何会写成这样呢?我经常问自己,也似乎找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答案:充分自由的网络写作,很容易流于浮夸虚妄;而我的这种连续、连贯而又近乎即时的评论方式,有很强的时限性,导致每一期的时评,都是即写即上传(也就是说,贴出来的每一期,都是第一稿的草稿)。假如先放上几天再校对复审后上传,情况肯定就会好得多,诸多不适之处就一定会被删除或重写。但是,我原本设定一周一评,如果这样严格地按工期工序写作上传的话,新的时事又会在前一期尚未上传时,不断冒出来且滚雪球般聚成一团乱麻,完全打乱写作节奏并无法持续进行。所以,只能一写完就闭着眼睛上传。自然,这个帖子的质量,离我的初衷与期望值,已是咫尺天涯,导致我最终决定终止之,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本有别于虚浮快餐式网络文字的严肃的国际政治著作。

  3,本帖对我而言,使命已经完成。虽然这个帖子有严重缺陷(先天性畸形儿),但它对我而言价值连城。它培养了我跟踪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并赋予了我在第一时间就能直接“嗅”出新闻背后的真相及其关联的“特异功能”,使我构建起了完整的国际视觉和全新世界观,对大国博弈的趋势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把握。而且,我还因此得到一个宝贵收获――那就是你们这些忠实的读者网友。虽然这是全球唯一的时事评论,但我把它写成了这样,你们却依然一期又一期地等待更新,实在让我感动而又愧疚。我非常希望本帖所提供的角度和方法,能有助于你们开拓视野,完善思维,有益于你们的人生事业。我之所以决定花大力气写书,既是为了给自己“正名”,也是希望借此能对你们一直以来不离不弃的鼓励和支持有所回报补偿。(当然,这个书真是太难写了!我争取今年上半年弄出眉目,但依然不敢保证)。

  二,附件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解

  孔子的语录,大都简洁、明快、隽永,是思想智慧与语言艺术的完美结晶,使后世受用无穷。唯独他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让后人莫衷一是,歧见百出,甚至有人凭此一句,将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奉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民不可惑也”等信念,在那个年代就拥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先圣师哲,贴上“视民众为愚昧”、“鼓吹愚民政策”的反动政治道德标签!何其冤枉!又令人何其感慨!

  为何圣人也因言获“罪”?造成这旷世奇“冤”的原因何在呢?

  我们还是先查询百度,浏览下史家是如何解读这一“金句”的。

  1,将句读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历代主要有何晏、邢�m、范文澜、冯友兰、钱穆等。他们的语意解释分别如下:

  1)“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何晏《论语集释》。

  2)“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邢�m《论语疏》。

  3)“孔子把民看做愚昧无知的人,可使服从,不可使知之。。。孔子政治思想保守。”――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4)“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使他们听从驱使,孔子鼓吹愚民政策。”――冯友兰《论孔丘》

  5)“先生说: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意义所在。”――钱穆《论语新解》。

  2,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要有杨伯峻、宦懋庸、俞志慧等。其解读分别如下:

  1)“群众赞同的,就要执行;群众不理解的,就要向群众解释清楚。”――杨伯峻《论语译注》。

  2)“对于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其知之。或曰:舆论所可者则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其知之。”――宦懋庸《【论语】稽》。

  3)“当执政者认为老百姓的道德、行为符合‘道’、‘礼’的要求时,就随他去,不要管他;如果老百姓的道德、行为不符合‘道’、‘礼’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俞志慧《【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新解》。

  3,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语意解释为:“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刘LAN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别解》。

  4,还有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语意解释为:“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王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

  5,更有搞笑一般的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肯定地说,上述诸人的解读,都不是孔子原意,而且大多数远远偏离了孔子的正宗主旨,有的甚至生硬曲解之,令人无法原谅!

  孔子此语,断句当然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其意思则是――“(在老百姓生存空间及其技能之内的领域)任由老百姓自由活动而不干涉他们(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怎么做,无需任何干预或教导);(那些超出老百姓生存空间及其技能之外的领域的知识或技能等)则没必要告诉或教给他们掌握(因为对他们无用)”。正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是纯粹从社会分工与管理的角度区分“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客观存在的阶层(而不是具体的“个人”:“个人”是可以在两者间转化流动的)一样,孔子在这里,也只是将经济学中有关社会组织和分工的效率优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概括提炼,并将它放在“为政”篇内。而它造成后人理解困难、歧见纷纷的关键在于:一则出于语言的精炼简洁之考虑,二则基于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孔子省略了其内在推理过程(上述译文中括弧内的部分),只将结果示众。殊不知,两千多年后的后人,竟然跟不上孔子的思维逻辑节奏,以至于出现种种误读。

  在孔子时代,“士农工商”的概念已经出现(见《管子・士农工商》)。其中,“士”是朝政管理层的主体,而“农”即农民,是作为朝政管理对象――“民”的主体部分。在孔子(及所有理智正常的人)看来,农民的本份或“天性”,就是务农耕作,春种秋收。一切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农民”天然具有或构成。假如还有人要去指导农民如何种田收稻的话,当然是笑话。那么,毫无疑问,在此领域,必须也必然是“民可使由之”!

  那么,农民需要不需要关心或了解如何做工、经商以及读书当官为“士”?当然不需要!因为关心或了解这些,不仅无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因无效付出而减少农民收入。这是人类社会组织管理和分工效率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不可使知之”!(注意:这并非说身份是“农民”的某个特定“人”不需要或不能关心、了解做工、经商、为“士”,只是当这个“人”这么做的时候,他已不是农民,而成了工匠、商人或“士”)。

  在漫长农耕时代,农民的地位一直很高(仅次于一小撮“士”),是社会主流群体和人类生存物质提供者,但他们基本不识字,他们没有必要也无任何条件去“知”或“被知”或“使之知”任何外部知识技能(假如他们都去“扫盲”识字掌握其他知识技能的话,整个社会很快就会“饿死”)。这也是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得以合理存在的现实基础。

  其实,孔子的这句话,千百年来的众多“读书人”,都是心中明了的。只是他们与孔子一样,都认为这是“常识”(基本原理)而勿需特别解释。他们只在自己的著述中,间接证明之或自然流露出与它的“传承”关系――比如,韩愈在《师说》中的“术业有专攻”,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最佳注脚。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是绝妙反证:这里的进退皆“忧”,是对“士”的道义情怀要求,但从来没有人对“农”做如此要求――因为既无必要,又无可能;离得越近的,对“农”(以及“工”与“商”)越重要,专注于此也就对“农”自己及国家社会越有益,离得越远的,则越无益、越要放弃;如果我们要求一个一辈子“处江湖之远”的农民,也整天“忧其君”的话,这个社会可就乱套了。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及效率优化的客观规律,要求各司其职,各作各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类个体只能集中时间精力于越来越小的领域。人们也应该越来越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本意。然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竟然上下沆瀣一气,给孔子扣上“愚民”的大帽子,并使之成为民意主流乃至民族“共识”,这岂止是孔子个人的悲哀!

  因为近年来网上写作国际时评这个帖子,我更加深切地有了上述感悟,也更加为孔夫子老先生鸣不平,一直想把它写出来,却拖延至今。这次给自己下达了“硬性”规定:就算不回老家过大年,也要完成这个任务!我想,早点儿“平反”,孔老先生或就能早些瞑目安息、含笑九泉呢。

  三,附件二:两首小词

  其一:

  临江仙・望南归

  懵懂当年离故里,倏然卅载相违。

  家山难忘竹松梅。

  尤怜檐下燕,款款梦中飞。

  北国京城栖楚客,西风不解凝眉。

  凭轩南望问留归?

  乡愁千万里,啼血杜鹃催。

  说明:这首词,是大年三十前一天所写。当时本来想着是岁末年关,既然国际时评已空缺这么久了,那么就评评国内罢,但是,写好的一段国内博弈,总无法通过公众号的审核。思乡之情和无法发文的郁闷,只好通过一首小词加以抒发。

  其二:

  临江仙・钓鱼岛

  美日同盟东海闹,台前幕后双妖。

  钓鱼岛上逞强豪。

  秋冬潮起落,风雨正潇潇。

  战舰千艘排列好,踏平万里波涛。

  百年国耻旦夕销。

  金瓯凡片片,收拾入天*朝。

  说明:这是我的第一首词。写于2012年12月,也就是中日钓鱼岛之争最激烈,我刚刚开始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当时尚无微信,只在天涯社区和新浪博客贴出,最“资深”的网友应还有印象。这次一并审定刊出。

  这两首小词,都是首次在公众号推出,是最终版本,希望大家喜欢。以后,如有新的诗作,我会在这里推出,与大家分享。如有精彩的大国博弈出现,我或许还会在这里不定期加以评论,只是大家莫抱太大希望。事实上,中美围绕上海原油期货上市,在今年一月份已经十分激烈地“斗”过一轮了,而且还没有完――从原定的1月18日上市,又推迟到了3月26日。我也本来就此写了一段,实在因时间太紧任务太重,难以完成而未能上传。大家不妨留意――在此前后,中美必有重大博弈或交易出现。

  时间永在流驶,今天已是“破五”了。狗年必旺旺――除了发财,还要发声。记得契诃夫曾说过:“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大狗的存在而自卑。所有的狗,都有叫的权利。。。就让它们用各自天赋的声音叫好了”。。。希望大家都能发出欢快或激越动听的叫声。

  再次祝福大家新年顺利,万事如意!也祝愿伟大祖国,始终航行在正确航道上!

  (2018年2月20日星期二)

刘格非:新年特刊 拜年,诗与远方及孔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