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恐惧与记忆……茅奖作家格非,点破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夜幕之下浮现出多少张脸,这个城市就有多少桩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秘密便直接指向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核心——欲望。

日前,格非先锋小说代表作《欲望的旗帜》《边缘》《敌人》,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重新打造后联袂推出。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这三部中国当代文坛的经典作品也许会带给读者新的思考。

上世纪80年代,作家格非先后发表了《追忆乌攸先生》《迷舟》《褐色鸟群》等中短篇小说,以“先锋作家”的身份进入当代文坛。此后陆续出版了《敌人》《边缘》等长篇小说,

从《欲望的旗帜》起,格非开始书写当代题材,试图从先锋作家转型介入现实。后又凭借“江南三部曲”摘得茅盾文学奖的桂冠。

欲望、恐惧与记忆……茅奖作家格非,点破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二十多年来,格非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成为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学者型作家,然而其早期的三部长篇代表作《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始终是理解和阅读格非的重要作品。

《敌人》是格非创作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被认为是当代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部长篇。它将神秘经验与先锋叙事相融合,讲述了一个具有侦探小说色彩的扑朔迷离的家族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敌人”从未真正出现,却又似乎无处不在。在这种黑暗而令人战栗的恐惧经验中,现代人对于生存困境与生命状态的困厄与无知,成为了更加触目惊心的命题。恐惧的命题、对人心的挖掘、诗意的文笔,使格非这部处女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欲望、恐惧与记忆……茅奖作家格非,点破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继《敌人》之后,格非于1993年推出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边缘》,这是格非将先锋小说叙事锤炼得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

欲望、恐惧与记忆……茅奖作家格非,点破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欲望的旗帜》出版于1996年,是格非从先锋创作试图转型、介入现实的一次有力尝试,也是一部点破时代精神的当代经典。

小说围绕一场学术会议展开,呈现了当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在上海市某高校哲学系,一场重要学术会议召开前夕,大会的执行主席贾教授毫无预兆地跳楼自杀身亡,会议不得不中断。贾教授生前的信息通过其他人的回忆一点点拼贴起来,故事也随之展开,各色人物纷纷登场……

欲望、恐惧与记忆……茅奖作家格非,点破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小说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寻找着填补或解决欲望的方式:爱情、哲学、文学、宗教、婚姻,等等,然而它们无一不走向溃败;在热闹的生活中,在沸腾的名利场,每个人都孤独而痛苦。

如果说,这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失败之书”,那么究竟走向哪里才能找到克服这“失败”的有效路径?“欲望”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思考。

格非始终以诗意的、充满哲思的文字,在其作品中灌注着对社会和人,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的思考,这也是他被誉为“学者型作家”的原因之一。在理性与疯癫之间,在世俗与理想之间,在记忆与消亡之间,无论是其先锋小说,还是现实题材小说,格非都在小心地探测着这些命题之间的尺度和边界,也在捕捉着其间的一丝丝希望与可能。

通过对时间、记忆、恐惧、死亡、欲望等关切着人的生命和存在的根本问题的思考,格非在《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中敞开了无数空间,等着读者走进、展开,面向我们的时代,面向我们的内心,找到那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