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出正常值?吃藥不一定是首選,做好這兩點可重歸健康!

近日,身邊朋友體檢時空腹血糖6.35,並問我:“這個血糖數值是不是很危險?以後是不是要變成糖尿病?我是不是現在就要開始吃藥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高出正常值?吃藥不一定是首選,做好這兩點可重歸健康!

血糖監測

這幾個問題相信也是很多血糖異常的人共同關注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血糖數值。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9-6.1mmol/L;如果體檢結果顯示6.1mmol/L<空腹血糖監測值<7.0mmol/L,則為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受損(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是正常葡萄糖穩態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間的中間代謝狀態,其血糖濃度高於正常,但低於糖尿病的診斷值,表明糖調節受損,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減低IGD合稱葡萄糖受損IGR,是正常葡萄糖穩態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間的中間代謝狀態糖尿病前期階段是目前瞭解到的糖尿病前期唯一有可能轉回正常的階段。也就是說,這個人群的血糖是朝向糖尿病或轉歸為正常血糖兩個方向發展,但是糖尿病發病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所以對葡萄糖受損人群進行早期預防非常重要。

空腹血糖高出正常值?吃藥不一定是首選,做好這兩點可重歸健康!

運動與飲食

採用什麼方法干預最有效果呢?對於糖尿病的預防來說,並不提倡首推藥物干預,而是首選生活方式干預,當生活方式干預無效時才使用藥物。多項研究顯示運動不足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同時,日常高熱量飲食攝入、纖維攝入不足、多不飽和脂肪酸胞和脂肪酸比例低的人,更易患糖尿病。故通過飲食控制、動指導改變患者生活方式,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危險。

針對生活方式干預,國內曾有醫院針對300例空腹血糖受損人群採取不同生活方式干預,並跟蹤隨訪兩年,以研究不同生活方式干預對降低空腹血糖受損人群向糖尿病發展的影響。這300人分成四組:1組為對照組,生活方式不變;2組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但是每天增加30分鐘快走運動;3組飲食控制加每天30分鐘快走;4組飲食控制加標準量化的運動方案(將運動分為低強度、中強度,憑個人喜好選擇運動方式,但是不同運動方式下總消耗能量不變)。結果,與對照1組生活方式不變相比,2組、3組、4組分別提高正常血糖轉歸率45%、50%、66%,說明改變空腹血糖受損IFG人群活方式更能有效的提高正常血糖的轉歸率;另外,3組與4組第1年的轉歸率與第2年比較,相差不大,進而推斷這種干預方式作用主要是在第一年;雖然2組第2年的轉歸率比3組、4組高,但2年累計轉歸率仍低於3組和4組,這說明單純運動干預效果慢於另外兩個干預組。綜合上述的研究成果,

研究建議對空腹血糖受損IFG人群生活方式干預應多采取飲食控制加運動指導,並且第1年的干預結果更應該被關注。

空腹血糖高出正常值?吃藥不一定是首選,做好這兩點可重歸健康!

對照研究

我之所這麼詳細的描述上述研究,是因為很多人對運動方式存在很多顧慮,尤其是對走路跑步,都擔心膝蓋將來會磨損。2017年6月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如果實在不想走路和跑步,可以參照4組的運動干預方案,那就是不限制運動方式,只看運動總消耗量,你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要或者喜歡的運動方式!

所以,降低糖尿病患病風險這兩點,你學到了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