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三国演义》中出场的人物数量超过一千,除了核心的和重要的两三百个人物,更多的是一些次要的、附带性的人物。

蜀将王甫就属于这类人物,他在全书中出现的次数非常有限,占用的篇幅非常小。演义中,王甫第一次出场是在书的第七十三回,当时他正在关羽帐下担任随军司马一职。假如,关羽能够三次都听从他的建议,荆州或许就能够保得住,关羽也不至于被东吴俘虏。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王甫给关羽的第一个建议

关羽拿下了襄阳,犒赏三军,安抚百姓,准备集合荆州兵力再攻取樊城。随军司马王甫提醒关羽,“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荆州兵力毕竟有限,如果全调去攻打樊城,一旦东吴乘虚而入,处境就是非危险,王甫的担忧十分有道理,作为随军司马,他也只能把话讲到这个份上,但此时关羽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取樊城了。为了以防万一,关羽也想出来一个办法,他安排王甫沿江每隔二三十里设置烽火台,一旦东吴又异常动向,则点烟火为号。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结果,东吴正是抓住了荆州兵力空虚的弱点,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

王甫给关羽的第二个建议

当时,糜芳、傅士仁两人在军中饮酒、怠慢军规。关羽杖责二人之后,罚糜芳去守南郡,傅士仁去守公安。王甫又向关羽建议,“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必须再得一人以总督荆州。”

关羽回答到:“吾已差治中潘浚守之,有何虑焉?”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王甫也直接向关羽说出来自己的判断,“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累代之。赵累为人忠城廉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

关羽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并未更改。结果,东吴吕蒙夜袭荆州,潘浚便投降了东吴,糜芳和傅士仁也投降了东吴。关羽带领残部已是无处可去,无奈之下,只得驻扎麦城,坚守待援。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王甫给关羽的第三个建议

坚守麦城的关羽等不来上庸的救命,于是计划趁夜间突围出去,逃回西川,以图将来。正好麦城有一条偏僻小路,可以通往西川,关羽决定就走小路逃回西川。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王甫再一次向关羽进谏,

“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

尽管关羽对前两次都向王甫表达了后悔之意,“吾悔昔日不用公言!”,然而说归说,关羽这一次依然没有听取王甫的建议,“虽有埋伏,吾何惧哉!”。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临别之际,王甫与关羽痛哭告别,

“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与部卒百余人,死据此城;城虽破,身不降也!专望君侯速来救援!”关羽留下周仓与王甫共同坚守麦城,自己带着关平、赵累引残兵突北门而走……。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成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

,结果关羽正中了吕蒙的埋伏,被潘璋擒获,拒降而死。

东吴杀了关羽之后,拿着关羽的头颅来到麦城。王甫看到之后,大叫一声,堕城而死;周仓也自刎而死。

关羽若是听他三句话,荆州或许可以保得住,至少不会被潘璋俘获

尽管演义中以对话的形式,对王甫只是寥寥几笔的描述,但是一个勇而有谋,有血有肉、忠肝义胆的将领就跃然纸上,令后人肃然起敬。也让后人为武圣关羽的下场感到惋惜,假如当时能三次听取王甫的建议,何至于此啊!

(此为原创作品,禁止任何抄袭或剽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