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难以想象,李隆基最为信任的人竟然是宦官高力士。

二人相识、相知五十年,又相伴离世。高力士的一生是对李隆基忠心耿耿的一生,甚至有人评价高力士是千古贤宦第一人。

但这个评价有些过分了,高力士不过是寄生在李隆基身上的一株藤蔓,一个庸人而已。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高力士短短三四年走完了别人需要走几十年的路】

高力士乃是名门之后,当年威震岭南的冼夫人是他的祖先。

少年时因卷入谋反案被阉割入宫,服侍过武则天。后来被武三思门下高姓宦官收为养子,从此改姓高。

少年高力士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做事谨慎周密、聪慧机智,深得武则天喜爱,但一直不过是宫中一个小宦官。直到二十多岁,高力士结交了还没当上皇帝的李隆基,这个冷灶烧得太好了。

后来李隆基两次政变,高力士都参与了,并且都立下功劳,直接就成了从三品高官。

开元初李隆基掌握大权,高力士兼任右监门大将军,负责管理内侍省,升到了正三品,这已经超过了当初李世民规定的宦官最高正四品官位。

那时,高力士29岁,李隆基28岁,高力士结识李隆基不过短短三四年的时间。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仕途上,有雄心勃勃的皇帝信任,担任守卫皇宫、管理皇家事务的重任,四方上来的奏章先从高力士过一手,小事情可以直接决定。李隆基经常说:“有高力士在,我能睡个好觉”;

生活上,高力士娶了京城小吏的美貌女儿为妻,老丈人一家都当上了大官。岳母去世,办了盛大的葬礼,地方京城各方争着来祭奠送礼,从家里到墓地一路车马不绝;

还有一位好兄弟,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是结义兄弟。高力士生母去世,程伯献当孝子接受宾客吊唁,这个程咬金的亲孙子把他爷爷的脸丢光了,后来在开元后期被耿直的宰相韩休弹劾贬官出京。

那时的高力士,太子都要管他叫二哥,可以算是春风得意,人生赢家。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高力士对大唐开元盛世的影响,远比想象的大】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还是个励精图治、雄心勃勃的优秀帝王。

这时的高力士,虽然在生活上追求享受,权倾朝野,但面对李隆基时仍然维持了少年时的小心谨慎,国事上对李隆基颇多影响。

开元初期宰相姚崇是个能干活儿的,但有时也摸不透李隆基的喜好。一次与李隆基商议一些小官员的使用问题,李隆基不愿意回答,姚崇很担心的离开。高力士说:“陛下刚继位,和大臣谈话时不理人,不是虚怀纳谏。”李隆基回答说:“姚崇是宰相,大事情我决定,这种小事情不应该来烦我。”高力士就把这个情况透露给姚崇,让他放心大胆干事,于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高力士救了同样能干活儿的宰相张说一命。张说因罪入狱,高力士奉命探望,回来后描述了张说的惨状,并诉说张说曾有功于国。于是李隆基赦免张说,继续使用;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林甫当宰相的事情上高力士也涉入很深。开始的时候是武三思的女儿想请高力士运作此事,但高力士觉得时机不成熟,就没直接说话,走了一个曲线,让李林甫交好新任的宰相韩休,韩休后来推荐李林甫入相;

开元后期李林甫推荐牛仙客当宰相,牛仙客唯唯诺诺、独善其身,属下请示事情他的回答经常是一句“按惯例执行。”李隆基问高力士,回答说:“牛仙客就是个小吏的能力,当宰相不合适。”牛仙客后来被罢相。

其他的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源乾曜等人,在任职和执政期间,多少都能看到高力士的影子。包括李隆基废立太子,高力士也能插话建议太子人选。

高力士对朝政的影响,远比表面上大得多。

但高力士非常谨慎,知道李隆基的底线在哪里,绝不会为哪怕最亲密的人触怒李隆基,这是他得李隆基信任五十年的根本。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高力士的进言还影响了一件大事】

李隆基重用宦官从开元年间就开始了。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恶果,但宦官只要做出成绩就会得到高官显爵,王承恩、边令诚等一批宦官都是这时提拔起来的,高力士是这些宦官的头儿。

“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无论在军中还是到地方,派出去的宦官是绝对的钦差大臣。

当年随同李隆基发动两次政变的王毛仲等人,在李隆基掌权后都位列公卿。但这些人原本都是小军官,当大官后大多嚣张跋扈。高力士就向李隆基谏言:“这些人势力太大了,而且都是一条心,如果不除掉,将来是大患。”

于是,李隆基把王毛仲、葛福顺等潜邸旧人都贬官流放到外地,基本上就剩下陈玄礼一个谨慎人了。

这是唐朝宦官势力膨胀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原本是有从龙之功的将领和亲信宦官两股势力平衡,现在这个局面被破坏,朝廷直属禁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并引发了宦官在安史之乱后直掌军权。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吴筠、李白与高力士的故事】

吴筠和李白是一类人,有才华,性情高洁孤傲,但仕途不畅。

李白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吴筠推荐下入朝同为侍诏翰林。这个官位听起来好听,不过是专门和皇帝研究诗词歌赋一类与治国无关的小道,意思不大。

李白酒后新词“婉丽精切无留思”,很得李隆基欣赏。一次在宫中醉了,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当场没发作,事后说李白的诗句中有讽刺杨贵妃的,于是杨玉环阻止了李隆基给李白封官。

李白估计也是觉得自己在朝中没有什么前途了,索性得罪高力士,这样李隆基才能放人;

吴筠多次入朝给李隆基讲道,以道家思想劝诫李隆基,并给李隆基求仙炼药的念头泼了冷水。从开元年间一直到天宝末,吴筠一直是李隆基的座上宾客,李隆基还不算糊涂,能接受吴筠的劝诫。

而高力士信奉佛教,和一群和尚就在背后说吴筠的坏话。吴筠看出来天宝盛世下隐藏的危机,借机坚决请求回山,逃过了安史之乱。

后人对吴筠评价很高:“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两位神仙一样的人物。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吴筠

【陪伴李隆基到死的高力士】

天宝之后的李隆基开始犯糊涂了,曾经对高力士说要求仙炼气,国事托付给李林甫。高力士劝谏说天子权威不能假手他人,李隆基不高兴,高力士只好跪地认错,从此不再参与朝政。

既然李隆基不好好当皇帝了,高力士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主持修建寺庙,立了一口大钟。高力士宴请公卿,敲一下钟随礼十万,一般都敲十下二十下。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要那么多干什么?就和高力士娶的媳妇一样。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在陈玄礼、高力士的陪同下入蜀又回长安,当上了幸福的太上皇。

这时,原本高力士手下的宦官李辅国掌权了,一个标准的势力小人。在唐肃宗李亨的默许下,李辅国开始给李隆基及仅有的几个亲信穿小鞋,包括缩小李隆基活动范围、降低生活待遇,并逼迫李隆基更换寝宫。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隆基一行在皇宫中被五百士兵包围,李隆基吓得险些从马上掉下来。李辅国骑在马上,身后簇拥数十铁甲骑兵,让李隆基搬家换地方。

这时,高力士最后一次作为李隆基的忠臣爆发了,挺身而出,厉声说:“这是五十年的太平皇帝,李辅国你要干什么!”并要求李辅国下马。李辅国马缰脱手,大骂“老头不懂事儿!”斩杀了一个随从;高力士又大喊:“太上皇向各位将士问好!”将士们都收起兵刃高呼万岁,并向李隆基行叩拜礼;高力士又叫李辅国给李隆基牵马,一同到了太极宫。

李隆基拉着高力士的手说:“今天要不是你,我就成为刀下鬼了。”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李辅国这种无耻小人真是太浅薄了,被死老虎一吓就垮了。但小人就是小人,玩些阴暗手段还是在行的,给李隆基只留了几十老弱作为侍卫,又把李隆基身边人都流放到外地,陈玄礼致仕,高力士也被流配到了巫州(湖南怀化)。

李隆基不久郁郁而终,高力士在得知李隆基死讯后,吐血而亡。

后来唐代宗继位,追赠高力士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李隆基的泰陵。在一起五十年的两个人,终于永远在地下相伴了。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还是坏人?

高力士对李隆基确实忠心耿耿,虽然并未利用这种亲厚关系大权独揽,但也对当时的朝政有深远影响。而高力士才具平常,缺乏识人能力,更多是凭自己喜好来说话。

他算不上一个奸臣,但绝对也算不上“千古贤宦第一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