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難以想象,李隆基最為信任的人竟然是宦官高力士。

二人相識、相知五十年,又相伴離世。高力士的一生是對李隆基忠心耿耿的一生,甚至有人評價高力士是千古賢宦第一人。

但這個評價有些過分了,高力士不過是寄生在李隆基身上的一株藤蔓,一個庸人而已。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高力士短短三四年走完了別人需要走幾十年的路】

高力士乃是名門之後,當年威震嶺南的冼夫人是他的祖先。

少年時因捲入謀反案被閹割入宮,服侍過武則天。後來被武三思門下高姓宦官收為養子,從此改姓高。

少年高力士身材高大、儀表堂堂,做事謹慎周密、聰慧機智,深得武則天喜愛,但一直不過是宮中一個小宦官。直到二十多歲,高力士結交了還沒當上皇帝的李隆基,這個冷灶燒得太好了。

後來李隆基兩次政變,高力士都參與了,並且都立下功勞,直接就成了從三品高官。

開元初李隆基掌握大權,高力士兼任右監門大將軍,負責管理內侍省,升到了正三品,這已經超過了當初李世民規定的宦官最高正四品官位。

那時,高力士29歲,李隆基28歲,高力士結識李隆基不過短短三四年的時間。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仕途上,有雄心勃勃的皇帝信任,擔任守衛皇宮、管理皇家事務的重任,四方上來的奏章先從高力士過一手,小事情可以直接決定。李隆基經常說:“有高力士在,我能睡個好覺”;

生活上,高力士娶了京城小吏的美貌女兒為妻,老丈人一家都當上了大官。岳母去世,辦了盛大的葬禮,地方京城各方爭著來祭奠送禮,從家裡到墓地一路車馬不絕;

還有一位好兄弟,金吾大將軍程伯獻是結義兄弟。高力士生母去世,程伯獻當孝子接受賓客弔唁,這個程咬金的親孫子把他爺爺的臉丟光了,後來在開元后期被耿直的宰相韓休彈劾貶官出京。

那時的高力士,太子都要管他叫二哥,可以算是春風得意,人生贏家。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高力士對大唐開元盛世的影響,遠比想象的大】

開元年間的李隆基,還是個勵精圖治、雄心勃勃的優秀帝王。

這時的高力士,雖然在生活上追求享受,權傾朝野,但面對李隆基時仍然維持了少年時的小心謹慎,國事上對李隆基頗多影響。

開元初期宰相姚崇是個能幹活兒的,但有時也摸不透李隆基的喜好。一次與李隆基商議一些小官員的使用問題,李隆基不願意回答,姚崇很擔心的離開。高力士說:“陛下剛繼位,和大臣談話時不理人,不是虛懷納諫。”李隆基回答說:“姚崇是宰相,大事情我決定,這種小事情不應該來煩我。”高力士就把這個情況透露給姚崇,讓他放心大膽幹事,於是“進賢退不肖而天下治”;

高力士救了同樣能幹活兒的宰相張說一命。張說因罪入獄,高力士奉命探望,回來後描述了張說的慘狀,並訴說張說曾有功於國。於是李隆基赦免張說,繼續使用;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李林甫當宰相的事情上高力士也涉入很深。開始的時候是武三思的女兒想請高力士運作此事,但高力士覺得時機不成熟,就沒直接說話,走了一個曲線,讓李林甫交好新任的宰相韓休,韓休後來推薦李林甫入相;

開元后期李林甫推薦牛仙客當宰相,牛仙客唯唯諾諾、獨善其身,屬下請示事情他的回答經常是一句“按慣例執行。”李隆基問高力士,回答說:“牛仙客就是個小吏的能力,當宰相不合適。”牛仙客後來被罷相。

其他的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源乾曜等人,在任職和執政期間,多少都能看到高力士的影子。包括李隆基廢立太子,高力士也能插話建議太子人選。

高力士對朝政的影響,遠比表面上大得多。

但高力士非常謹慎,知道李隆基的底線在哪裡,絕不會為哪怕最親密的人觸怒李隆基,這是他得李隆基信任五十年的根本。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高力士的進言還影響了一件大事】

李隆基重用宦官從開元年間就開始了。雖然沒有造成什麼惡果,但宦官只要做出成績就會得到高官顯爵,王承恩、邊令誠等一批宦官都是這時提拔起來的,高力士是這些宦官的頭兒。

“監軍則權過節度,出使則列郡辟易”,無論在軍中還是到地方,派出去的宦官是絕對的欽差大臣。

當年隨同李隆基發動兩次政變的王毛仲等人,在李隆基掌權後都位列公卿。但這些人原本都是小軍官,當大官後大多囂張跋扈。高力士就向李隆基諫言:“這些人勢力太大了,而且都是一條心,如果不除掉,將來是大患。”

於是,李隆基把王毛仲、葛福順等潛邸舊人都貶官流放到外地,基本上就剩下陳玄禮一個謹慎人了。

這是唐朝宦官勢力膨脹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原本是有從龍之功的將領和親信宦官兩股勢力平衡,現在這個局面被破壞,朝廷直屬禁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並引發了宦官在安史之亂後直掌軍權。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吳筠、李白與高力士的故事】

吳筠和李白是一類人,有才華,性情高潔孤傲,但仕途不暢。

李白的故事廣為人知,在吳筠推薦下入朝同為侍詔翰林。這個官位聽起來好聽,不過是專門和皇帝研究詩詞歌賦一類與治國無關的小道,意思不大。

李白酒後新詞“婉麗精切無留思”,很得李隆基欣賞。一次在宮中醉了,讓高力士給他脫靴子,高力士當場沒發作,事後說李白的詩句中有諷刺楊貴妃的,於是楊玉環阻止了李隆基給李白封官。

李白估計也是覺得自己在朝中沒有什麼前途了,索性得罪高力士,這樣李隆基才能放人;

吳筠多次入朝給李隆基講道,以道家思想勸誡李隆基,並給李隆基求仙煉藥的念頭潑了冷水。從開元年間一直到天寶末,吳筠一直是李隆基的座上賓客,李隆基還不算糊塗,能接受吳筠的勸誡。

而高力士信奉佛教,和一群和尚就在背後說吳筠的壞話。吳筠看出來天寶盛世下隱藏的危機,藉機堅決請求回山,逃過了安史之亂。

後人對吳筠評價很高:“雖李白之放蕩,杜甫之壯麗,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兩位神仙一樣的人物。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吳筠

【陪伴李隆基到死的高力士】

天寶之後的李隆基開始犯糊塗了,曾經對高力士說要求仙煉氣,國事託付給李林甫。高力士勸諫說天子權威不能假手他人,李隆基不高興,高力士只好跪地認錯,從此不再參與朝政。

既然李隆基不好好當皇帝了,高力士也就破罐子破摔了。主持修建寺廟,立了一口大鐘。高力士宴請公卿,敲一下鍾隨禮十萬,一般都敲十下二十下。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要那麼多幹什麼?就和高力士娶的媳婦一樣。

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在陳玄禮、高力士的陪同下入蜀又回長安,當上了幸福的太上皇。

這時,原本高力士手下的宦官李輔國掌權了,一個標準的勢力小人。在唐肅宗李亨的默許下,李輔國開始給李隆基及僅有的幾個親信穿小鞋,包括縮小李隆基活動範圍、降低生活待遇,並逼迫李隆基更換寢宮。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李隆基一行在皇宮中被五百士兵包圍,李隆基嚇得險些從馬上掉下來。李輔國騎在馬上,身後簇擁數十鐵甲騎兵,讓李隆基搬家換地方。

這時,高力士最後一次作為李隆基的忠臣爆發了,挺身而出,厲聲說:“這是五十年的太平皇帝,李輔國你要幹什麼!”並要求李輔國下馬。李輔國馬韁脫手,大罵“老頭不懂事兒!”斬殺了一個隨從;高力士又大喊:“太上皇向各位將士問好!”將士們都收起兵刃高呼萬歲,並向李隆基行叩拜禮;高力士又叫李輔國給李隆基牽馬,一同到了太極宮。

李隆基拉著高力士的手說:“今天要不是你,我就成為刀下鬼了。”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李輔國這種無恥小人真是太淺薄了,被死老虎一嚇就垮了。但小人就是小人,玩些陰暗手段還是在行的,給李隆基只留了幾十老弱作為侍衛,又把李隆基身邊人都流放到外地,陳玄禮致仕,高力士也被流配到了巫州(湖南懷化)。

李隆基不久鬱鬱而終,高力士在得知李隆基死訊後,吐血而亡。

後來唐代宗繼位,追贈高力士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李隆基的泰陵。在一起五十年的兩個人,終於永遠在地下相伴了。

陪伴李隆基五十年、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高力士對李隆基確實忠心耿耿,雖然並未利用這種親厚關係大權獨攬,但也對當時的朝政有深遠影響。而高力士才具平常,缺乏識人能力,更多是憑自己喜好來說話。

他算不上一個奸臣,但絕對也算不上“千古賢宦第一人”。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