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對待任何一位歷史人物,我們都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進行評判。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不能因為某個人是“忠臣”,就不敢說他的過;也不能因為某個人是“奸臣”,就不敢說他的功。以古為鏡,才能正衣冠。

提起唐代大宦官高力士,我們的印象中他不是什麼好鳥,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奸臣,是壞蛋,是和趙高、魏忠賢、李蓮英等一樣的貨色。很多野史文趣裡對他有不好的看法,尤其是把他和唐玄宗的寵愛楊貴妃連到一起,認為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佞臣,李白曾有醉酒逼高力士脫靴的典故,更是讓人有這一印象。

其實,在歷朝歷代的大宦官中,高力士雖然權傾朝野,參與了政事,但縱觀他的一生,似乎並沒有幹什麼禍國殃民的壞事。相反,他對唐代形成“開元盛世”的局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高力士的一生忠心耿耿,他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高力士幼年入宮,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玄宗統治期間,他的地位達到頂點。他後來幫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

高力士有他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和道德品質標準,這在歷代宦官中可以可以說是個出類拔萃的高人,與魏忠賢之流也有本質的不同。

高力士是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才智首先表現在審時度勢上。由於自小生活在宮中,他親眼目睹了種種險惡和殘酷,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處世絕學。他從不輕易站隊,但是一旦選定主人,就毫不猶豫地投身進去。在“神龍政變”中,他看中了年輕氣盛、精明強幹的潞州別駕李隆基,從此他就堅定不移地跟他幹了下去。後人不能不佩服高力士的遠見卓識。那時人們都在交結朝中的高官達貴,但是他看的並不是眼前的利益,他看重的是長遠的打算。

高力士的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忠心耿耿,兩肋插刀,決不變心。一旦跟定了主人,不管這個主人處在輝煌的頂峰,還是跌落到人生的低谷,他都是一如既往,自始至終。他幫助李隆基誅殺了太平公主勢力,為李隆基日後登基掃清了障礙。李隆基後來當了皇帝,他更是忠心事君,死心塌地地為李隆基效力。他曾說:“竭誠盡節,上答皇慈”,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表達了他對玄宗的耿耿忠心。

760年,已經下臺的李隆基被逼“遷居”。面對李輔國的咄咄逼人,高力士挺身而出,厲聲質問:“太上皇乃五十年太平天子,今駕幸西門,你戎服領兵而來,想幹什麼?”權傾朝野的李輔國惱羞成怒,手起刀落,斬殺了高力士的一個侍從,李隆基和一干人都嚇得渾身發抖,只有高力士毫不畏懼,他對攔截的士兵大聲喝問:“太上皇問將士們好,還不趕快放下兵器,高呼萬歲!”兵士們被高力士的凜然正氣所震懾,紛紛刀劍入鞘,跳下馬來,向玄宗高呼萬歲。高力士又喝令李輔國:“還不趕快給太上皇牽馬護駕!”李輔國聽後可能也感覺自己理虧,沒了囂張氣焰,只好乖乖地把玄宗護送到西內太極宮。

事後,玄宗拉著高力士的手,泣說:“若非卿膽識非凡,孤家恐怕已做了他們的刀下之鬼了。”

“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高力士一生讓人稱道的地方,就在於積極輔助唐玄宗李隆基,開闢了“開元盛世”的局面。他做事精明、果敢,為玄宗皇帝屢獻奇謀,他還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設法保護了一些有功大臣,從而保持了當時政局的穩定。

726年春,宰相張說被李林甫等人彈劾而下獄。玄宗令高力士到獄中複查,準備依律治罪。高力士知道這是個誣告,他細心複查後,對玄宗說:“張說在獄中蓬頭垢面,用瓦器當餐具,正悽慘地等待判罪呢。”玄宗聽了,憐憫之心油然而生。高力士見玄宗心有所動,趕緊說:“張說對大唐有功,雖有過錯,不應治罪太深。”玄宗聽從了高力士的意見,對張說做了從輕處罰。不久,玄宗重用張說做了尚書右丞相兼集賢殿學士,這不能不說是高力士的功勞。

738年,已經54歲的唐玄宗面臨著立太子的疑難,他輾轉反側,在幾個二子間舉棋不定。高力士私下獻計說:“推長而立,誰還敢爭立太子?”玄宗聽後茅塞頓開,斷然立了李璵為太子。李璵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高力士的建議,避免了為爭皇太子而可能發生的兄弟相殺事件,也就避免了一場殘酷的宮廷鬥爭,維護了當時政治的穩定。

高力士還有一大特點,他強烈反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主張實事求是,說真話,辦實事。754年,朝廷派兵征服南詔失利,大軍全軍覆沒,宰相楊國忠欺騙玄宗,把失敗說成了勝利,唐玄宗覺得高枕無憂。朝中大臣誰也不敢向玄宗反映真實情況,只有高力士尖銳地指出:“臣聞雲南數次喪師,又加邊將擁兵自重,陛下將用什麼辦法制之?臣恐一旦禍發,無可挽救,豈能說是高枕無憂呢?”

這年秋天,關中地區陰雨連綿長達數十天,莊稼顆粒無收,饑民怨聲載道。楊國忠仍然謊報國情,說天下太平,無災無難。玄宗聽到一些災情的耳風,就問高力士。高力士把實際情況告訴了玄宗,並進諫說:“陛下將權力付與宰相,本來是期望他能為陛下分憂解難。可是,當今政令不行,紀綱不肅,陰陽失調,天下哪裡還有太平可言呢?臣子不願說實話,是因為宰相專權,有意閉塞言路,不讓人講真話之故。”

由此可見,高力士決不是那種唯唯諾諾之輩,但他與魏徵、張九齡等人的犯顏直諫又有本質的區別,歷史上說他採取的是“順而不諛,諫而不犯”,足見他的高明和藝術。

總之,開元晚期,尤其是天寶時期,隨著玄宗從“怠於政事”到“荒於理政”的變化,高力士的正面作用也愈來愈重要了。玄宗曾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的確,高力士作為玄宗的心腹,在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決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了他的遠見和卓識。

高力士雖然身居高位,但為人處事低調,歷史上說他“性情溫和且少過”,即使大權在握,士大夫們卻對他沒有多少恨意,說明他是一個既聰明又謹慎的人。

高力士在歷史舞臺上最精彩的一齣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對於這件事的是非,歷史已經作了很好的回答。對於楊玉環,後世甚至說“成也高力士,死也高力士”,這是題外話了。

當然,高力士的“完人”形象是對特定一時期說的,他也有很多的過錯。他最大的過錯就是沒有看出安祿山的狼子野心,沒有勸玄宗及時殺掉安祿山,導致了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不過,“安史之亂”的爆發有複雜的原因,引起這場戰亂的直接元兇應該是楊國忠,而非高力士。但高力士在安祿山得寵時沒有提醒玄宗對他進行必要的防範,或抑制其勢力的擴張,以致養虎為患,這個責任他是推卸不了的。不過,他一個宦官,要承擔這麼大一個責任,事實上也有點勉為其難。

還有發跡之後的高力士,在朝中作威作福,過著腐朽沒落的生活,這大概是他為後人留下“奸臣”、“壞蛋”名聲的直接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