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化」社工日誌:藝術矯正讓我成為“最美社工”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2013年,我成為一名社區矯正社工。在做好日常教育幫扶工作之餘,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服務對象普遍文化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運用藝術手法消除社區服刑人員剛進社區矯正時的迷茫,使他們更快地融入社區矯正,增強他們的在刑意識。所謂實踐出真知,想法雖好但不加以實踐只是紙上談兵。所以,自2015年3月開始,我將這些想法逐步融入進教育矯正實際工作中去,將社區矯正和藝術繪畫結合在一起,“張珍華藝術矯正工作室”正式成立了。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2017年,我以農民畫的形式描述了社區矯正的全部流程。今年,我以九宮格的形式展現出社區矯正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入矯宣告。這一次創新的目的在於:一是分塊分任務共同合作,增進社區服刑人員的合作能力;二是通過合作交流,促進社區服刑人員的社交能力;三是在繪畫過程中宣洩情感,讓社區服刑人員釋放心理壓力;四是利用小組模式,提升在刑意識,順利迴歸社會。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農民畫—“九宮格”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農民畫的繪製過程也是一個合作學習的過程,有的服務對象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繪畫,需要從繪畫工具的使用等基礎知識從頭學起,有的服務對象以前接觸過但沒有深入學習,就需要從顏色的搭配開始起步,逐漸過渡。為了讓社區服刑人員調整心態,從而能更快更好地通過藝術矯正來進行心理調適,我通過九宮格的形式創造一個團體合作的機會,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讓服務對象增進團體意識,學會畫畫的同時,也豐富了社區矯正教育形式。學會了守法,也學會了齊心協力。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藝術,能逐步修養人的道德品位,能讓繪畫者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直面心理壓力,並找到恰當的釋放方法,幫助他們走出心靈上的沼澤地,從而做到自我調適,確立自我發展目標,完成自我規劃,真正做到“我也可以”!同時,通過藝術矯正這個平臺,告訴他們:“只要有信心,我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我始終認為,一幅作品的好壞和一個人的好壞是一樣的,能給他人帶來最直觀的感受。通過農民畫這樣通俗易懂的形式來輔助教育矯正工作,這是藝術賦予社區矯正的魅力,更是社區矯正社會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在給服務對象做評估時,對象陳某表示:“張老師,以後教育矯正的課程中還會有農民畫課嗎?我還想參加這個集體活動,我在畫畫中,找回了自我,肯定了自我。”對象王某則表示:“這一次,我感受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讓我今後更加自信的適應社會,這是我的心聲。謝謝你們提供的機會,你們是我人生當中認識的最美的社工。”

我想說:“通過農民畫這樣的藝術形式結合社區矯正工作,是一次嘗試和突破。也謝謝你們對藝術矯正的信任和配合,在社區服刑中,認真的悔改,永不放棄自己,看到你們每一個人都順順利利的迴歸社會,這才是我最大的安慰。”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張珍華藝術矯正工作室”通過這三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成果,但我從不滿足於現狀。我將繼續在這社區矯正這片熱土上揮灑我的汗水,不斷探索藝術矯正的無限可能,側身踐行,兢兢業業。

「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法文化」社工日志:艺术矫正让我成为“最美社工”

長按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