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腫瘤手術做一半發現無腫瘤,到底誰的錯,醫院該擔責嗎?

前一陣子,有一個新聞比較引人注目,說的是一女患者術前診斷腫瘤,結果術中沒有找到。

根據新聞的報道,兩個月前,53歲的宜賓市民謝女士在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根據腹部B超檢查結果,提示是“盆腔內見大小約6.4cmX5.4cm混合性回聲塊影,邊界較清,由無回聲及團絮狀中強回聲組成。”

女子腫瘤手術做一半發現無腫瘤,到底誰的錯,醫院該擔責嗎?

作為醫生來說,從這個B超結果來看,的確診斷腹腔腫瘤的可能性很大,從影像學描述來說,很典型的腫塊。

但是,為什麼手術中間卻找不到腫瘤那?

這個臨床上其實也是有的,要知道,儀器不是萬能的,超聲檢查是通過超聲波的回聲信號,來判斷有無異常的,也就是,並不是肉眼直接看到腫瘤,而是機器根據超聲波的信號還原出來的圖像。如果腹腔內的組織信號恰好類似於畸胎瘤的信號,那麼這個就有可能有誤判的可能。

過去曾經有個“茶水門”的醫療事件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有?就是記者拿著茶水冒充尿液,送到醫院化驗,而醫院居然真的給出了檢查結果,機器並沒有識別出來不是真正的尿液,甚至能化驗出來茶水裡面有白細胞,讓醫生懷疑記者有泌尿系炎症可能。於是,當時記者以此來指責醫院坑害患者。但是,實際上,醫院的儀器並不是判斷這是不是尿液,而是檢查裡面各種成分的指標,例如有無白細胞、紅細胞、葡萄糖、蛋白等等成分。只要茶水裡的成分和雜質恰好和尿液裡的成分在機器上的識別信號類似,結果裡自然也會有檢查出來人體細胞的可能。也就是說“茶水驗尿”是記者缺乏科學素養的表現。

女子腫瘤手術做一半發現無腫瘤,到底誰的錯,醫院該擔責嗎?

回到本新聞事件,為什麼B超發現腫塊,術中卻沒有?

我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某段腸管大便較多,腸管脹氣等等,由於各種原因,在B超檢查下信號非常類似於腫瘤的信號,於是被影像科的醫師認為是腫瘤可能報了結果,也有可能是黃體瘤輸卵管積液擴張的可能,但是後來積液排出或者吸收了,所以術中找不到腫瘤,或者是其他可能。

所以說,儀器上能看到典型的表現,影像科的醫生也給出了腫瘤的報告單,診斷依據有啊,所以臨床醫生可能也很委屈。

如果全怪醫生,的確不合理,因為婦科的疾病,很多通過病史、體檢和B超,就可以診斷出來了,如果每一個患者都CT、磁共振全部做一套,那麼醫療費用就太高了。

但是,我認為醫院是由一定責任的,因為畢竟不論如何,患者做了不必要的手術。

女子腫瘤手術做一半發現無腫瘤,到底誰的錯,醫院該擔責嗎?

患者及家屬對於這種結果難以理解和接受,作為醫生我能理解,給予患者適當的補償是應該的。

但也希望患者和家屬能夠認識到醫學的侷限性,如果每一個人都不能接受由於當前醫療技術條件所限導致的意外,那麼對於臨床醫生來說,要求百分之百把握,可能反而讓醫生趨於過度保守,或者為了避免那萬分之一的可能,統統大檢查,大大增加病人的費用,浪費了大量金錢。醫生是人不是神,只要醫生盡了全力去幫助病人,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應該包容!

目前對於醫療和醫務人員過於苛刻是不爭的現實,醫生現在處境較差是很無奈,但是我覺得我們醫生也要尊重和重視每一個就診的患者。對此事,我們醫生也要自省,從影像科發報告的,管床醫生,手術醫師,是否遵從了醫療規範,是否做到了基本的問診體查,回顧一下整個診療過程,有無遺漏的地方?有時候只看檢查單,不注重病史、查體,開了影像學檢查只看報告單,不親自看影像片子,臨床上的確存在有一部分醫生朋友臨床思維僵化,需要我們進一步去學習去進步,減少此類誤診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