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肿瘤手术做一半发现无肿瘤,到底谁的错,医院该担责吗?

前一阵子,有一个新闻比较引人注目,说的是一女患者术前诊断肿瘤,结果术中没有找到。

根据新闻的报道,两个月前,53岁的宜宾市民谢女士在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根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提示是“盆腔内见大小约6.4cmX5.4cm混合性回声块影,边界较清,由无回声及团絮状中强回声组成。”

女子肿瘤手术做一半发现无肿瘤,到底谁的错,医院该担责吗?

作为医生来说,从这个B超结果来看,的确诊断腹腔肿瘤的可能性很大,从影像学描述来说,很典型的肿块。

但是,为什么手术中间却找不到肿瘤那?

这个临床上其实也是有的,要知道,仪器不是万能的,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信号,来判断有无异常的,也就是,并不是肉眼直接看到肿瘤,而是机器根据超声波的信号还原出来的图像。如果腹腔内的组织信号恰好类似于畸胎瘤的信号,那么这个就有可能有误判的可能。

过去曾经有个“茶水门”的医疗事件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有?就是记者拿着茶水冒充尿液,送到医院化验,而医院居然真的给出了检查结果,机器并没有识别出来不是真正的尿液,甚至能化验出来茶水里面有白细胞,让医生怀疑记者有泌尿系炎症可能。于是,当时记者以此来指责医院坑害患者。但是,实际上,医院的仪器并不是判断这是不是尿液,而是检查里面各种成分的指标,例如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葡萄糖、蛋白等等成分。只要茶水里的成分和杂质恰好和尿液里的成分在机器上的识别信号类似,结果里自然也会有检查出来人体细胞的可能。也就是说“茶水验尿”是记者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

女子肿瘤手术做一半发现无肿瘤,到底谁的错,医院该担责吗?

回到本新闻事件,为什么B超发现肿块,术中却没有?

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某段肠管大便较多,肠管胀气等等,由于各种原因,在B超检查下信号非常类似于肿瘤的信号,于是被影像科的医师认为是肿瘤可能报了结果,也有可能是黄体瘤输卵管积液扩张的可能,但是后来积液排出或者吸收了,所以术中找不到肿瘤,或者是其他可能。

所以说,仪器上能看到典型的表现,影像科的医生也给出了肿瘤的报告单,诊断依据有啊,所以临床医生可能也很委屈。

如果全怪医生,的确不合理,因为妇科的疾病,很多通过病史、体检和B超,就可以诊断出来了,如果每一个患者都CT、磁共振全部做一套,那么医疗费用就太高了。

但是,我认为医院是由一定责任的,因为毕竟不论如何,患者做了不必要的手术。

女子肿瘤手术做一半发现无肿瘤,到底谁的错,医院该担责吗?

患者及家属对于这种结果难以理解和接受,作为医生我能理解,给予患者适当的补偿是应该的。

但也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能接受由于当前医疗技术条件所限导致的意外,那么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要求百分之百把握,可能反而让医生趋于过度保守,或者为了避免那万分之一的可能,统统大检查,大大增加病人的费用,浪费了大量金钱。医生是人不是神,只要医生尽了全力去帮助病人,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包容!

目前对于医疗和医务人员过于苛刻是不争的现实,医生现在处境较差是很无奈,但是我觉得我们医生也要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就诊的患者。对此事,我们医生也要自省,从影像科发报告的,管床医生,手术医师,是否遵从了医疗规范,是否做到了基本的问诊体查,回顾一下整个诊疗过程,有无遗漏的地方?有时候只看检查单,不注重病史、查体,开了影像学检查只看报告单,不亲自看影像片子,临床上的确存在有一部分医生朋友临床思维僵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去进步,减少此类误诊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