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煉化註冊完成 李湘平出任董事長

山东炼化注册完成 李湘平出任董事长

網絡圖

疾風迅雷。

距離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石油)高調落地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山東“大煉化”悄然成立。

這意味著“一南一北”兩個百億級別的省級地煉航母就此搭建,同時也表明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之後,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五桶油”的山東就此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山東“大煉化”成立

10月8日,“十一”國慶假期結束的首日,山東“大煉化”成立的消息佔據公眾視野。

山东炼化注册完成 李湘平出任董事长

網絡截圖

鳳凰網山東查閱工商註冊資料獲悉,全名為“山東煉化能源有限公司”的山東“大煉化”已於9月27日在濟南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331.9億,公司註冊地址為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經十路199號港溝街道辦事處大院內西樓103-2,法人為李湘平,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

事實上,在山東“大煉化”濟南正式註冊成立的當天,即9月27日,消息就已經對外發布。

是日,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主席、東明石化集團副總裁張留成在新加坡APPEC期間公開宣佈,註冊資本擬定900億元人民幣的山東煉化能源集團公司即將掛牌。

彼時,張留成透露,未來,這個號稱山東地煉航母的“大煉化”將由16家企業聯合出資,首批出資企業為8家,合計先行注資331.9億元,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湘平出任董事長。

他還稱,山東省政府也將通過基金方式以75億元注資該集團,未來將參與其財務管理、產業管理,但不參與日常經營。

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兵表示,東明石化等大型煉化集團的主導、國資的參與將有力地推動山東大煉化的組建與發展進程。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山東“大煉化”的成立,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五桶油”的山東將藉此實現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強省”華麗轉變。“畢竟,該集團公司的願景是未來聯合山東省所有的地煉企業,並最終吸納全國的獨立煉廠。”李兵稱。

據中國能源觀察方面透露,張留成所言的“16家企業”分別為東明石化、江蘇新海、匯豐石化、天弘化學、亞通、壽光魯清、齊潤、海右、清源集團、恆源、無棣鑫嶽、金誠石化、神馳、中海化工、日照嵐橋以及河北豐利。

而此前備受關注的京博、墾利以及利津則似乎仍然未在該聯盟範圍之內。

不過,截至鳳凰網山東發稿時,工商註冊資料披露的首批表態的股東為8位。它們分別為東明石化、藍色經濟區(青島)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天弘化學、清源集團、壽光魯清、江蘇新海、無棣鑫嶽、山東勝星化工有限公司。

這與此前張留成所言的“8家首批出資企業”相合。

同時,鳳凰網山東還注意到,自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9月1日從山東省經信息委拿到《關於加快全省地煉企業轉型發展組建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覆函》到完成工商註冊,山東“大煉化”僅用了不到一月的時間。

行動可謂是疾風迅雷。

第一大股東:東明石化

值得關注的是,“8家首批出資企業”中,東明石化持股22.63%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是藍色經濟區(青島)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2.59%。後6家企業持股比例依次為13.29%、12.20%、7.8%、7.56%、7.26%、6.66%。

公開資料還顯示:第二大股東——藍色經濟區(青島)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於今年8月31日在青島成立的、註冊資本為500萬。其經營範圍為受託管理股權投資基金,從事投資管理及相關諮詢服務,以自有資金投資等。在其股東名冊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山東藍色經濟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3.33%);東明石化(持股20.00%)以及佔股20.00%的青島國投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而東明石化在山東“大煉化”組建中的角色由此可窺一斑。

實際上,作為此次山東地煉整合的主要發起方之一東明石化以及其董事局主席,也是山東煉油化工協會會長的李湘平近年來一直推動著山東煉廠的整合。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在多個場合表示,山東地煉“要抱團取暖,要走集團化”,而事關組建山東“大煉化”的話題也不止一次在各種內部會議上被李湘平提及。

不過,至於“誰來建、怎麼建”,儘管政企態度明確、討論頗多,報告也不少,比如那份曾詳盡闡述了地煉企業生存的內外部環境、山東地煉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成立煉化集團的必要性和思路的《組建山東煉化集團可行性分析報告》,但山東官方並未形成最終的文件,直至9月1日,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從省經信息委那裡拿到《關於加快全省地煉企業轉型發展組建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覆函》。

《覆函》稱,山東煉化集團將由東明石化、清源集團等骨幹煉企共同發起成立,組建成為多元投資主體的股份制集團公司。

其間,東明石化的“帶頭大哥”色彩十分明顯。作為山東省最大的地煉企業,東明石化高層目前已“接掌”省煉油化工協會,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出任會長,去年年初,其麾下的企業還聯合15家地方煉廠成立中國(獨立煉廠)國際石油採購聯盟,利用海外貿易公司統一進口原油。

據悉,該“採購聯盟”以東明石化所屬的太平洋商業控股有限公司為平臺,組織有進口原油配額的地煉企業集中採購進口原油,主要目的是強化國際市場話語權與議價能力。

對於東明石化主導的這一聯盟,包括李兵在內的能源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山東地煉“抱團”的萌芽。

有此萌芽後,業內關注山東“大煉化”的討論甚囂塵上,特別是9月1日山東經信委上述《覆函》出現在公眾視野以及9月中下旬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高調落地前後。

彼時,有公眾號曾以《省煉油集團?山東沒做到的事浙江兩個月搞定了!》為題稱,“山東地煉兄弟們一籌莫展的事情,浙江省麻利兒地先行了一步……”

然而,上述質疑之聲尚未走遠,寥寥數日後,一度被市場遐想的山東“大煉化”註冊成立。

要抱團,不要被收編

事實上,山東“大煉化”並非山東地煉企業首次抱團。

鳳凰網山東查閱資料獲悉,為優化整合山東石化行業資源,除本世紀初,山東曾謀局“大煉化”欲成立山東省煉油投資有限公司外,山東另一家地煉巨頭——山東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聯合全省20家地煉企業,在1999年5月成立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立的山東大煉化與18年前成立的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有明顯的區別。

觀察人士認為,山東石化主要聚焦於加油站領域的合作,而山東煉化能源集團涉及的合作範圍更廣泛。

這在山東經信委的前述《覆函》被佐證。該《覆函》稱煉化行業集團化發展,有利於變企業單一優勢為企業聯合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地煉行業煉化一體化、裝置大型化、生產清潔化、產品高端化、企業園區化發展。

山東之所以多次謀局“大煉化”背後有其自身的考量與分析。

對此,李兵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說,18年前的謀劃更多是基於改變山東地煉在“三桶油”夾縫中生存的窘境的話,那麼,如今其再次成立大煉化則是主要因為行業競爭的加劇。

眾所周知,2015年,煉化行業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起因是國家當年向地煉企業開放原油進口權、進口原油使用權、成品油出口權,允許企業自主進口原油加工成品油,並向海外賣油,地煉“任督二脈”由此打通。

但與之相伴隨的是地煉企業開工率飆升,原油進口量也出現暴漲。不過,尷尬的是,國際原油市場此時已步入熊市,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桶大關,而國內經濟的緩慢復甦,以及地煉產能的上揚,也讓油品消費量繼續下滑,行業競爭加劇。

而從市場個體來看,以“兩桶油”控股的新能泰山為例,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65億元,同比僅增長0.44%,淨利潤則同下降了35.85%,只有78.27萬元。

與此同時,山東地煉企業單體規模小,成本處於劣勢的因素備受關注。

有媒體此前統計,全省地煉的煉油產能體量相當於韓國煉油產能,但單個企業平均產能不足350萬噸,在價、稅到位情況下,地煉與動輒1000萬-4000萬噸產能的央企煉廠、七大基地新建煉廠相比,競爭上處於不利地位。

不僅如此,這兩年來,山東地煉也確實被大型資本加速收編,僅去年底以來,就有高青宏遠石化有限公司、山東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山東博興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東營聯合石化有限公司4家,被地方國企或全國煉化龍頭企業收購。

因此,面對“要麼抱團提升話語權,要麼被資本收編”的嚴肅話題,業內認為,隨著油氣改革的深入,煉化行業迸發活力,而地方煉企日益承壓,在這種背景下資本整合是大勢所趨,只有抱團取暖形成合力,才能在與全國性煉化集團的競爭中爭取空間。

誓奪中國煉化第五把交椅

形勢迫使下,一場以抱團取暖提升話語權為目的的行業整合自救就此來到。

前述東明石化副總裁張留成在新加坡APPEC期間表示,山東“大煉化”的出發點在於推動地方煉廠更深層次的合作,優化整合地方煉油企業在原料、物流、資金、產品等方面的配置,實現大資金、大物流,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

而具體設計模式是通過股權交換成立煉油集團的形式,未來進行集團整體的原油統購以及成品油統銷(包括統一出口計劃和終端網絡開發), 並在這一過程中整合儲運物流資源,削減操作成本,改變當前石油採購與成品油銷售的鬆散合作形式。

據悉,山東煉能集團將堅持三個不變,即經營團隊不變,納稅渠道不變,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不變的“三個不變”原則,以保留各股東公司的獨立性。

同時,也將堅持“五個統一”原則來推動各股東公司步調統一,發揮合理。“五個統一”指的是統一規劃,根據企業稟賦、市場需求合理制定各企業發展方向和下游產品規劃;統一原料採購,以石油採購聯盟為平臺,實現石油等大宗原料的集中採購;統一貸款和結算;統一運輸,海外原油運輸以及省內管道運輸倉儲統一資源管理;統一銷售和出口成品油等產品;以及統一零售終端領域管理,提高煉廠成品油零售比例。

而從其組建完成後的組織架構看,或將與目前中石化、中石油的統購統銷模式相似。

據瞭解,山東“大煉化”參照中央企業貿易部門與其下屬煉油企業的協同運營管理模式,由集團生產計劃部門與各煉油企業的生產部門對接,集團則根據各煉油企業實際需求,委託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的平臺公司———太平洋商業控股有限公司統一詢價、採購、海運和融資。各企業按各自配額分量使用,統一物流管理,統一結算,原油採購按照國際市場採購的成本價進行結算,並提供期貨鎖價服務,由各煉油企業自主決定加工品種和採購價格。

銷售管理業務方向包括,在取得一般出口資質的前提下,爭取開拓海外市場;通過組建電商平臺模式,統一區域定價,爭取國內市場;推進地方煉化企業成品油零售網絡建設。

針對部分地煉企業無法足額使用進口原油配額的情況,山東煉能集團將爭取調劑使用配額政策,使山東省進口原油配額足額使用。

對此,李兵認為,通過上述措施,山東地煉是目標誓奪中國煉化第五把交椅。

同樣,經濟導報援引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長李宏的話語稱“山東地煉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中國第五桶油’。”

李宏表示,山東省石化產業規模總量3萬多億元,煉油總產能達2.1億噸,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產能聚集規模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地區(2.7億噸)、日本東京灣沿岸(2.2億噸)。

經濟導報撰文稱:數據顯示,上游石化項目對下游石化產業的帶動效應約為1∶50。據此測算,山東2.1億噸的煉油總產能最高可創造6100億元的GDP,最高可帶動30萬億元石化下游產業規模。即便只“吃掉”其中的三分之一,即10萬億元,也相當於再造一個“工業山東”。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山東已經進入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強省’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如果抓住機遇,山東地煉的煉油規模將超過中海油和中化,接近中石化、中石油。”李宏認為。

據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煉能集團將整合1億噸產能,建設石化倉儲及油氣管網,並規劃建設乙烯、丙烯、芳烴等項目,發展高端化工產品,還將形成山東石油指數。

而期間,剛剛註冊成立、首步為深化合作,降低原油採購成本的山東“大煉化”被寄予厚望,願一切不負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