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為劍,技術成犁,用科技撬動家裝市場的消費潛力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80萬億元,6.9%的增速超過預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加速,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明顯。其中消費繼續扮演第一驅動力的角色,並在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下蓄勢迸發,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大動能。

想要持續激發潛在的消費需求,必須解決現實存在的消費疑慮

概念為劍,技術成犁,用科技撬動家裝市場的消費潛力

消費驅動型經濟的重要表現之一是放心消費,而恰恰中國經濟面臨最迫切的現實問題是:消費市場存在巨大的消費疑慮,導致了大量的潛在消費需求處於睡眠狀態。如因在傳統商業模式中存在著的侷限性,消費者無法及時得到全部商品信息、無法比較同一類商品的質量、功能與價格,消費者不知道在哪裡能買到心儀的商品,大量的潛在消費需求無法轉變為現實消費需求。更可怕的是,因為國內無法滿足消費需求,消費者把這種需求轉向國外,形成被稱為“檸檬市場”(由於市場中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賣方對於產品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買方由於信息缺失,只能通過平均價格來判斷產品的平均質量,因此只願意付出平均價格,這樣會導致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廠家無利可圖,高質量產品將逐步退出市場,最後市場將被劣質商品充斥,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的經濟學現象。在中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奶粉,由於前幾年國內奶粉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喪失信心,紛紛轉向國外搶購、海淘進口奶粉,外資品牌幾乎佔據了國內整個中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其中進口奶粉佔據高端嬰幼兒奶粉60%-70%的市場份額。很明顯,國內市場喪失了部分消費力,如何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重建消費者信心,激發潛在消費需求已經成為各行各業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

而推進商業模式變革,消除傳統商業模式的侷限當仁不讓的成為刺激消費的一個重要途徑。家裝作為一個消費疑慮普遍存在的行業同樣不能置身事外,家裝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是大勢所趨。

三度雲享家帶來家裝行業的創新

2015年初由於資本熱捧湧現出200多個家裝線上平臺,發生了59筆融資,也因此被稱為“互聯網家裝元年”。而今年以來隨著整個創投市場的收緊,有大批實力不夠的小企業扎堆滅亡。這些初創企業往往都是死於經營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競爭力。拿設計師為主導的家裝平臺來說,很多家裝行業的創業者都有專注於搭建和強化設計師生態的主張,認為“設計師是用戶最需要的”,在網頁裡提供大量精美的裝修圖片,用戶看中哪一套方案就可以聯繫對應的設計師,但很多設計類平臺成交量卻並不樂觀。原因一在於平臺運營者對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設想並不正確,平臺運營者有點想當然;二是這些在平臺上註冊的設計師質量並沒有保證,一些人打著“國內知名設計師”旗號實則一個妥妥的騙子。瀏覽數個家裝APP的設計師專區,很明顯地發現重複率太高,設計圖片、主題雷同的情況比比皆是,而這種情況在消費者特別是現在的80、90年輕消費者中相當不受用。目前80、90後已經是絕對的消費主力軍,對於家居裝修,他們更傾向於個性、品質,更重視一站式設計、簡單、省事、省心的裝修方式。

如此一來,家裝行業便向市場呈現出了這樣一個疲態:消費力被抑制,消費者想消費,但不知道去哪裡尋找適合自己的消費場景。基於此,行業急需一股新興力量入局釐清方向,通過變革行業的獲客流程,改變消費者與設計師的溝通入口來有效地激發被壓制的消費力,最終達成交易,促進經濟增長。面對家裝市場在不停呼籲創新科技出現的情況下,三度雲享家責無旁貸的承擔起了這一重任。

概念為劍,技術成犁,用科技撬動家裝市場的消費潛力

三度雲享家,歷時三年研發的一款高效智能家裝科技軟件,為家裝行業帶來場景化的柔性革命,是首家打破此前家居銷售終端8%使用率僵局、並在一年內並將這一數字提升至89.2%的家裝科技軟件,成為家居品牌廠家、經銷商和消費者三方喜愛的營銷工具和體驗工具。相比其它行業,家居建材行業是個“重體驗”的行業,在線下方面,主要是圍繞終端門店的建設、管理和服務,這是大多數家居建材企業熟悉的領域。而線上如何做,以及如何將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是目前家居企業的難題。針對這一難題,三度雲享家的為家居建材企業提供一種更智能化、場景化的工具,讓用戶通過使用小程序的方式,在買產品之前能夠先把商品拉到自家看效果,包括顏色搭配、尺寸等,即“先試裝再決策”,既可以讓客戶自願參與其中玩起來,同時也能讓消費者自主意識得到充分的尊重,這對提升用戶體驗、獲取客流量是大有幫助的。企業通過使用三度雲享家提供的小程序軟件,將小程序本身自帶的巨大流量釋放了出來,改變了消費者進入企業的端口,從而變革了傳統商業模式,達到了刺激消費的本身目的。

總的來說,國家經濟增長需要一批類似於三度雲享家這樣實戰企業的出現,通過這些企業去高效的刺激消費者需求,讓消費者在有能力消費的基礎上願意消費、敢於消費、放心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