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訟CEO:撬動“互聯網+法律”的萬億市場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作為創業者,你是否覺得法律離自己很遠?有沒有人曾告訴你,法律手段和思維其實能夠幫助你解決業務和管理問題?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文 ✎ 蔣友毅

本文作者是無訟的聯合創始人、CEO,以一個程序員的身份背景,投入到互聯網+法律的創業中。從技術跨越到法律,蔣友毅經歷了一次思維上的劇烈轉變。從對法律陌生,到運用法律思維優化公司管理、解決業務問題;從自我實驗,到面向企業提供智能法律服務,蔣友毅積累了四年的實踐經驗,形成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方法論。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他將和創業同行們,分享他對法律之於創業公司的價值的看法,以及如何從入門到熟練運用法律創造商業價值的實操建議,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向。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作為一名法律互聯網創業公司的CEO,我曾經問過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服務。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我們人數不多業務不大,暫時用不到法律服務”。網絡上為中小企業法律提供法律建議的文章並不多。那些與法律服務相關的信息,往往集中於大企業的風控合規、訴訟管理、外部律師管理、上市併購、法務部建設等方面,而中小企業很可能不會碰到也無暇顧及這些問題。

但對於一家處於初創或成長階段的企業而言,法律真的“用不到”嗎?

和多數企業CEO一樣,我在創業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法律。作為一個技術背景的創業者,我起初也覺得企業早期並不需要法律的支持。直到經歷了四年的發展變化,與形形色色的法律問題打過交道後,才逐漸意識到法律之於一家初創型企業的重要性。

我和團隊做了四年的互聯網法律實踐。一方面,我們構建了一個75萬專業法律人的社群,我們的法律大數據平臺積累了過億的法律法規和案例等專業數據。另一方面,我們嘗試和幾個行業的巨頭企業合作,探索企業法律服務的創新模式,並研究法律在他們發展的哪些階段發揮出價值。我深深體會到在一家企業的成長和發展階段,尤其是創業早期,法律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法律幫助企業避坑

各種創業“風口”的迭代更換,這幾年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倒閉,而細細追究,幾乎每家企業倒閉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決策錯誤。例如一份不合理的合夥協議或股權分配方案,導致合夥人在危難時反目。又如前段時間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倒閉潮,就是源於企業未盡早關注經營資質鋌而走險,最終被迫關停。如果企業在創立之初就能對這些錯誤有所知曉,進行有效規避,是不是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生存可能性?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法律創造商業價值

人們通常認為,律師或者企業法務的作用就是告訴你什麼“不能幹”。而事實上,目前的法律服務已經從單純地“解決問題”進化為“解決問題+防禦風險+業務支持”模式,甚至直接帶來財務回報。優秀的法務已開始從法律角度為企業提供業務問題的解決方案,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舉個例子:阿里巴巴成立早期,馬雲把有法律背景的蔡崇信請了過來。蔡崇信設計的一套股權協議,將最初創業團隊的利益有效綁到了一起,讓阿里巴巴成為了一家真正的企業,促成了阿里十餘年後的成功。

因此,我醞釀了很長時間寫就這篇文章,希望從創業者、法律服務模式創新者、法律行業觀察者這三重視角出發,把自己關於中小企業如何應用法律快速健康成長的想法提煉出來,給更多創業者一些幫助。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你不在乎法律,法律卻會主動來找你

創業者都願意將時間用在定方向、做產品、促增長上,然而隨著企業發展,珍貴的時間逐漸被一堆“堵槍眼”的瑣事佔據,而其中很多瑣事都因疏忽法律而起:

招聘時出現誤判,招來的員工表現不佳甚至違反管理規定。初創期老闆只能抽出時間溝通辭退事宜,如果員工不滿辭退結果,告到仲裁庭,那麼老闆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調解或出庭。尤其是創業公司一般都缺乏完善的勞動人事機制,也不知道要留存書面證據,辭退員工往往得不到法律支持,花了時間還得額外賠錢;

有些創業者著急拉業務,在需求還不明確、甚至不清楚對方是否有錢付款就著急開工。到項目交付時,對方卻開始找理由少付錢、不付錢,這時候就得花大量時間去討債。然而此時你手握的討債依據,可能僅僅是一份通用模板合同,連交付標準和違約款都沒有約定,甚至可能連合同都沒有。這樣的討債回款幾率有多大可想而知;

還有一些常見的法律問題,包括因為沒有申請某些資質證書,或者部分內容違反規定,網站被關停整改;廣告宣傳語中多了一個“最”字,被到同行或者其他有心的用戶舉報到工商局等等。

這些極度消耗創業者精力和資源的麻煩,幾乎全都可以被預測和避免,而最終導致創業者走入困境的誘因,僅僅是缺乏了那麼一丁點法律意識。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你最關心的業務問題,就是法律問題

業務上的問題,尤其是業務難題或瓶頸,往往就是法律問題。換句話說,思考業務模式或解決具體業務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熟練運用法律知識和手段,你會獲得一種有效的全新思路。

舉個例子,平臺型企業要考慮入駐商家能否提供符合標準的服務,這時候就會涉及保證金機制:保證金該怎麼交、交多少錢、商家的什麼行為可以扣保證金、保證金的額度對於商家而言是否有威懾作用等等,涉及到一整套規則的設計。表面上看,這是產品經理應該考慮的事情,但對於熟知法律的人而言,設計一套周全嚴密的規則以應對爭議,幾乎就是本能。比如,有些違規商家對扣保證金不服,只需預設規則就可以完美解決糾紛。

同樣,平臺型企業解決跳單問題時,除了通過人工跟蹤回訪,在支付、排名等功能上做設計外,還可以從法律的角度,選擇與買家或賣家簽訂協議、約定義務,防止跳單;B2B平臺供應鏈關係的設計、物流配送過程管理等,也都可以用法律手段保障平臺的權益。

我也曾與一位做軟件外包業務的老闆探討過企業成本問題。由於用工成本趨於透明,加之外部競爭激烈,企業的利潤相對比較薄,項目控制稍有不慎就會虧錢。例如項目質量不達標需要返工延期,導致內部人員成本增長;或者項目過程中關鍵人員突然離職,交接不力被迫遲延導致成本增加;因各種原因回不了款導致收入減少等等。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實際的成本和收入與預期不一致,企業就會虧錢

為了應對這類潛在風險,我當時建議他通過優化業務設計來保障企業利益,包括:設定合理的項目交付週期與交付方式;在合作之初明確約定,因甲方原因導致項目變更從而造成延期交付的責任歸屬;同時配套設計業務合同,讓約定內容落地。整體效果立竿見影。

此外,軟件外包項目經常涉及駐場開發,如何有效管理駐場人員,激勵他們在項目中更好表現,約束不當行為 ,這都需要用法律思維設計規章制度。

很多業務上的難題,其實都可以找到法律手段來化解。法律手段可以被應用在企業業務設計上,這既是一種約束,劃定底線保障企業免受損失,又是一種激勵,充分發揮規則對於業務發展的促進作用,為企業創造價值。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懂點法律,用全新的思路優化管理

創業剛起步,大部分老闆其實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大家都是一腔熱血滿臉自信,但是真正到了開工的那一天,冷靜下來,發現很多擺在面前的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

如何從0到1把企業搭建起來?企業開張營業需要招人,為了在一窮二白階段讓人願意加入,企業老闆得先準備一套像模像樣的用人制度、勞動合同、保密協議、股權期權方案體系,而這每一個環節都要求你懂點法律,否則貿然設置的管理規則只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挖坑。

另外很多企業在發展早期只關注業務、忽略管理,留下不少“管理債”,例如放任員工將重要的業務合同散落一旁,甚至丟失。投資人曾和我們分享過一個例子,之前他們在對一家待投資公司做盡調時,發現他們丟失了一些關鍵業務合同,及存在諸如合同甲乙方寫反、金額空白、忘蓋公章等初級錯誤,這些問題是投資人最終決定放棄這家公司的關鍵原因之一。

無數經驗證明,無論是股權期權方案、員工管理制度、還是業務合同管理制度,老闆若從一開始就利用法律知識優化管理,不僅能做到有效把控風險,還能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既已明確了法律對於初創企業的重要性,那麼,不懂法律的CEO應當如何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至少讓一個人關注法律

企業在創立早期,就應該至少有一個關鍵管理者能夠關注到法律,或者在做業務決策時加入法律思維和手段。

首先應該更主動積極瞭解政策和政府的監管要求。

企業經營必須合法合規,研究監管要求,瞭解開展業務的資質條件,可以避免踩監管紅線,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並且,很多地方政策會在資金、人才、辦公場地、知識產權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及時瞭解這些最新利好政策,可以為企業的發展錦上添花。

其次,應該積極主動和同行交流,瞭解前車之鑑,避免重蹈覆轍。

處於瓶頸期的企業往往會因急於要錢而病急亂投醫,疏忽個人風險。例如,理論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只需要以出資額為限承擔公司債務,無需個人承擔額外債務。但現實中有些企業倒閉後,創始人還要背上一身債務。箇中原因有很多,例如創始人和投資人對賭,未達到約定的業績目標,個人要承擔額外債務;或者合夥人之間關係緊張,導致投資款雖然到賬,但遲遲無法走股東變更登記手續,被投資人告去法院要求退款,法院將其認定成創始人的個人借款。

這種情況下,如果創始人在一開始知道可以採用公司回購或者限定創始人責任範圍的方式,替代“股轉債”以使自己免於承擔連帶責任、揹負個人額外債務,就能避免上述後果,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野蠻生長沒有錯,但如果企業經常踩低級的坑,跑得越快,就會摔得越慘。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融入法律思維,設計更周全的管理制度

首先可以用在公司頂層制度的設計上。例如期權制度,它不僅是一套如何分配期權的方案,還包括後續動態管理的規則。期權的設計要時刻保持與企業發展狀態同步,並且做到用期權選人管人激發人。

舉個例子,很多老闆覺得自己如割肉般拿出股份的10個點給員工分配期權,員工卻完全無感,甚至寧願公司每月多發幾千塊錢。這不是員工的錯,而是期權管理出了問題:第一,我們是否明確告知員工,公司期權的增值階段和幅度?第二,對於未來期權的兌現和回購方法,企業是否做了明確規定、寫入了與員工簽署的協議中並做好了宣貫?第三,是否有員工成功得到了他應有的回報?在期權制度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應該融入相應的法律思維和知識,才能充分發揮其激勵作用。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法律思維能幫你從管理、人事、法務三個維度,優化期權制度設計

勞動用工制度的設計也需要考慮法律因素。勞動用工制度旨在鼓勵員工的正向行為,並對有損企業價值的行為進行約束。但是對員工進行約束或處理時,必須留存有效的書面證據以證明合法性,也便於處理可能產生的糾紛。

再以產品研發流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為例。有時候企業著急上線產品,卻忽略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上線後才發現商標或域名未考慮周全,已被人搶注或山寨。因此企業要注意在產品研發流程中設計知識產權的檢查節點,確保辛苦研發的成果不被人剽竊。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請律師、顧問還是法務?從這兩個維度判斷

是否聘請專職法務要視企業的業務量及標準程度而定。如果企業需要頻繁審核相似類型的合同,例如與線下的實體深度合作拓展業務的企業,或者是要持續追蹤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的文創型企業,就需要僱傭專職法務,對合同或知識產權進行跟蹤管理。

處理企業特定重大事項時,需要聘用專業律師。比如企業早期的股權設計,創始人千萬不要自己上網現學現用,而要請專業律師或服務機構去設計。股權是企業的頂層設計,稍有不慎後患無窮。此外,在應對訴訟和仲裁、融資、重大商務談判等問題時,也有必要尋求律師幫助。

是否要聘請常年法律顧問,要看企業是否經常有複雜的法律服務需求。比如在業務模式需要頻繁調整的時期,企業需要經常修改合同文本體系、調整業務標準和流程等,此時可以考慮聘請深耕行業的專業律師作為常年法顧,及時解決需求。法顧與企業一同成長,也能加深瞭解企業經營細節,給出針對性更強的解決方案。

總之,聘請律師或法務的基本原則是實用。即便早期確實不需要,也至少要有一個懂法律的朋友,幫助你解決一些拿不準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企業老闆在早期都擁有一位這樣的朋友幫他們持續渡過難關。下圖是一個供大家參考的判斷方法: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從問題的頻次和複雜程度兩個維度,判斷當前階段的最佳選擇

理性看待被告上法庭這件事

首先一定要克服骨子裡“吃官司”的不安感。對於一家企業而言,訴訟和仲裁是用來解決日常糾紛的一種必要且有效的法律救濟手段,並不完全與事態的嚴重程度掛鉤,很多有經驗和能力的大企業甚至會以訴訟為手段,幫助企業實現商業成功。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要不要馬上和對方談和解?要不要請律師?我覺得完全可以嘗試把成本和回報拿出來測算一下,看看自己做的決定是否划算。

具體的考量維度有三個。

第一個維度是時間。也就是說處理這件事情,你需要花多少時間,這個時間花得值不值;


第二個維度是金錢。即為這件事情你需要投入多少錢:和解要花多少錢,請律師要花多少錢,如果官司輸了要賠多少錢等等。


第三個維度是文化。尤其是對創業企業來說,文化代價尤為重要。企業的員工以及合夥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企業被告,肯定也會高度關注。而你的處理方法,會被大家看做你對於某些事情的態度。

比如你是一家技術企業或設計企業,因為早期使用非正版的開發或設計軟件而被軟件企業告上了法庭,此時如果你與對方溝通直接購買正版,會更容易得到自己人的認同。團隊的技術和設計人員會覺得企業願意購買正版軟件,體現了老闆對自己專業的重視,由此獲得的文化回報會非常高。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從時間、金錢和文化三個維度,評估性價比,並決定用何種方式應對法律問題

再比如面對勞動爭議仲裁,則需要仔細掂量員工和企業究竟孰是孰非,各負多少責任,如企業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員工是否存在真實過錯;若是辭退,辭退過程是否合理合法等等……考慮清楚後再謹慎選擇應對方法。若所做的選擇錯誤,很有可能讓員工們覺得老闆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從而對老闆失去信任。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結語

基於文中所分享的一些理念,我們面向處於創業階段的企業管理者,推出了一個新產品:無訟法小淘。

創業者拿不準的法律問題,可以隨時向法小淘諮詢。它會通過AI技術從海量法律知識數據中尋找答案,並經過深厚行業經驗的法務知識顧問審核,給你靠譜的意見。同時它還會根據企業的所在行業,定期推送有用的法律知識,幫助創業者解決業務和管理上的問題。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創業家

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有你想看的精彩

愛康國賓

幣圈玩家

噹噹噹噹噹

超級莊家

韭菜自述

獨角獸榜單

无讼CEO:撬动“互联网+法律”的万亿市场

要上市,就上創業家

↓↓↓上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