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件小事看乾隆、嘉慶、和珅的關係,怎樣演化成和珅的死局!

關於和珅,民間傳說流傳甚多。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很有錢,會拍馬屁,貪婪成性。甚至有人說乾隆留著他就是為了養肥他,是給兒子嘉慶送的厚禮,所以才有了後來乾隆前腳死,和珅後腳就被殺的情節。這些當然只是後世的猜測笑談。隨著時代的發展思維的開闊,今天的我們不妨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看乾隆、嘉慶、和珅的關係,進而推出嘉慶為何一定要殺了和珅。

從這件小事看乾隆、嘉慶、和珅的關係,怎樣演化成和珅的死局!

中國古代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凡是那些明君聖主,他們的繼位問題往往會出問題,如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等等。到了清代,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也是如此,期間太子被廢,九子奪嫡,最後是雍正接了班。但是對於雍正的合法性,歷來也是飽受爭議,大多認為他得位不正,以至於後世改編這段歷史的小說戲劇是層出不窮。有鑑於此,雍正搞了個新玩法,就是秘密建儲,等老皇帝要死了才宣佈繼任者也就是太子人選。

乾隆繼位後,自然跟他老爹學。因此,乾隆朝很長時間是沒有太子的。直到乾隆三十八年,這是乾隆已近花甲,他才秘密將後來的嘉慶立為皇儲。這當然是最高機密,外界是不知道的。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正式宣佈冊立太子,準備交班。作為乾隆近臣的和珅自然提前知道了這個消息,於是乎他在冊立還沒正式宣佈之前,早早的跑到嘉慶府上送了一個玉如意,意圖討好未來的皇帝。而這件事成為後來嘉慶殺和珅的最大理由,為二十大罪之首!這是為什麼呢?

從這件小事看乾隆、嘉慶、和珅的關係,怎樣演化成和珅的死局!

我們不妨從當事人的角度看看這件事情。

站在和珅的立場,老皇帝年事已高,指不定哪天就歸西了,而自己正值壯年,才四十多歲,要想保住當前的權勢,自然要與未來的皇帝搞好關係。眼下太子一事還沒正式公佈,我提前告知,對未來的皇帝來說豈不是有大大的功勞?因此,早早的送去一個玉如意,以表忠心。

然而站在嘉慶的立場,對這件事卻是不一樣的看法。首先要說一點,雖然嘉慶名聲不咋地,但他內心是想幹一番事業的。如今,老皇帝將死,我眼看要執掌大權,正是要一展抱負的時候。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怕什麼?怕的是大臣擅權,不聽號令;怕的是宮廷朋黨,吏治敗壞。這個和珅不顧國家法度,提前來告知我、巴結我,這樣的人如何能用?因此,嘉慶其實已經動了殺心,只是礙於老皇帝的情面只得隱忍。

從這件小事看乾隆、嘉慶、和珅的關係,怎樣演化成和珅的死局!

最後來說說乾隆皇帝,乾隆怎麼看和珅的?忠心、好用。晚年的乾隆已經沒有什麼追求,只要過得開心快活就行了,而和珅完美了做到了這一點,蒐羅珍奇異物,物質加精神的雙料伺候,乾隆是日益離不開和珅。

要命的是所有和珅做的一切,乾隆皇帝覺得很好,可在嘉慶眼裡,你就是一個奸臣壞蛋,那顆要殺他的心早已按捺不住。換句話說,乾隆只看眼前,可嘉慶考慮的是未來,這兩者之間必然產生矛盾,和珅想兩頭討好談何容易!往往是乾隆高興了,可嘉慶黑了臉。你和珅把乾隆伺候的高興一分,嘉慶的殺意就增加一分。

所以才有了後來嘉慶的迫不及待,在老皇帝死後沒幾天,和珅下獄,嘉慶曆數和珅二十條大罪,其中當年的送玉如意示好名列第一。不久,嘉慶賜和珅一尺白綾,此時距老皇帝過世僅15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