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太極拳式中的“五張弓”

論太極拳式中的“五張弓”

太極拳家陳鑫說:“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

上下之弓是指“身弓”(軀幹),四旁之弓是指“臂弓”(兩條胳膊)和“腿弓”(兩條腿),把它們合起來就成了“五張弓”。

用弓來比喻太極拳拳式動作的框架結構是很恰當的,是很形象的,也是很富有哲理性的;弓是力量的象徵。

臂弓圓活運勁如抽絲

在拳架的臂弓中,腕關節和肩關節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

拉弓要恰到好處才行,整條胳膊伸得太直,弓拉過了而使弓弦斷了;

整條胳膊過於收縮,肘關節彎處的夾角小於了90°;

又會使弓背折斷了。只有把弓拉得圓滿無過而不及,才能使臂弓的勁力順暢,合成一股整勁。

要想把臂弓拉得好,起弓背作用的肘關節是關鍵,肘關節要維持一定的緊張度,要有向外伸展膨脹的支撐力,這個弓背挺圓了,兩邊弓梢韻勁也就跟隨上了,這張臂弓也就拉得圓滿了。

倘若弓背鬆軟不夠堅固,這張臂弓的弓弦也就繃不緊了。

這樣,在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臂弓的勁力就不能很好地聚合,使得蓄勁不充足、發勁沒威力。

腕關節做為臂弓之梢,在拳式的動作演練中,要微微下沉坐腕,使其柔而不軟,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在拳式的動作過程中,不要只重視腕關節的“柔”,使其近似舞蹈,雖好看卻無棚勁,還要重視腕關節的“韌”,使其剛健有勁。

腕關節在纏繞旋轉的動作中,只有做到了坐腕(也就是塌腕),才能把棚勁貫注到手指尖。

這樣,腕部的勁力充足了,在推手中就可以靈巧地化解彼方強大的攻擊力,在拳式的動作演練中,就可以增添臂弓的整體勁力了。

肘關節做為臂弓之背,在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要保持勁力向下、肘尖向下的墜肘之態。

墜肘,可以在拳式的轉換中達到“肘不離肋”的目的,使肋部在攻防對抗中得到有效的保護。

像“手揮琵琶”這類拳式很容易做到墜肘,像“左右穿梭”這樣的拳式,上架之臂就易做成翻肘的錯誤動作,這點應該特別注意。

墜肘,可以充實臂弓的勁力,使其出手時,不但有向前的攻擊力,而且還有“後勁”。

例如,你保持墜肘狀態向對方衝拳時,若對方拿你腕子想用“順手牽羊”之式肯定失敗,因為,你臂弓上的“後勁”足以破解掉對方的招式。

墜肘,使肘部微屈形成一定的弧度,構成了臂弓的弓背,弓背是中轉站,它可以源源不斷地把肩部和周身的勁力傳遞到手上,使拳式的攻防手法更加凌厲。

因此,在拳式的演練中,只有做到了墜肘,才能使臂弓之勁更加充沛

身弓挺拔支撐八面穩其形

在拳架的身弓中,頸椎和骶椎是弓梢,腰椎是弓背。

身弓,是拳架的主幹,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有臂弓,下連腿弓,因此說,它是拳架的核心,只有這張弓拉得挺拔有力,其它四張弓才能相互呼應而合成為一體。

故拳諺說:“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

頸椎做為身弓之梢,在拳式的動作過程中,要保持豎頸的姿態。

頸部豎直,能使精氣貫頂,使頭部端正精神飽滿,拳架才會富有神韻。

頸部豎直,但要忌諱僵直,應保持其扭轉的靈活性。

豎頸,可以起到拉伸脊柱使其挺拔的作用,從而使身弓支撐起來,使拳架的勁力傳遞順暢,蓄髮有力。

豎頸,不是脖子硬挺,要做放鬆,要保持頸椎向前凸起的生理屈曲不被破壞,這樣,既有利於任督二脈的貫通,及十二正經的氣血運行和臟腑生理功能的發揮,又有利於拳架中身弓勁力的聚合和發放。

腰椎做為身弓的弓背,在拳式的動作演練過程中,要保持塌腰的姿態。

拳諺說:“低頭貓腰學藝不高”,因此,只有在拳架中做到了塌腰,才能充分體現出“太極拳的腰”在拳架中的主宰作用。

通過塌腰,使身弓的弓背撐起,從而把頸椎和骶椎這兩個弓梢拉開,構成了一張圓滿有力的寶弓。塌腰,是建立在松腰基礎之上的;

其次是在保持腰椎向前凸起屈曲的生理狀態下的一種豎直;

塌腰,是腰椎既要有向上的挺拔之意,又要有向下的垂沉之意。

這樣,拳架的身法旋轉松活靈敏,不損害人體生理機能,使拳架的上部虛靈下邊沉穩,有利於“氣沉丹田”的操作。

塌腰,可以使腰桿挺拔堅固,能起到“中軸”不彎不晃的作用。

拳諺說:“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這樣,不但把身弓拉圓了,而且還能把臂弓和腿弓的勁力聯貫為一體,使其起到勁力中轉站的樞紐作用。

腿弓沉穩邁步如貓行

在腿弓中,胯關節和踝關節分別是其上下兩個弓梢,膝關節是弓背,腿弓是拳架的根基,它的穩固,對拳架的整體實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拳架勁力的起點,

因此,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這說明,只有以腿弓為勁力的源頭,再加之其它四弓的協調配合,才能發出五張弓的凝聚合力。

胯關節做為腿弓的弓梢,在拳式的。

動作過程中要做到放鬆。胯關節是腿弓與身弓的結合處,所以說,只有做到了松胯,腿弓與身弓才能緊密相連不脫節;

只有做到了松胯,腳蹬地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才能順利傳遞到腰部進行重新分配;

只有做到了松胯,拳式的旋腰轉脊才不致於出現僵硬的動作。

膝關節做為腿弓中重要的弓背,在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要做到扣膝。

在定式時,兩膝要前後呼應或左右配合微微內扣,使膝部的勁力聚合而不散,這樣,胯部與踝部的勁力就能與其合成一體,使腿弓撐開拉圓。

在動作變化過程中,腿向前弓時,膝部不能超出其腳尖。

那樣,就會失去身體重心的平衡,就會破壞了腿弓勁力的合力,使整個拳架鬆散無力。

踝關節作為腿弓的另一個弓梢,在拳式動作的演練過程中既要穩固又要靈活。

因為踝關節承受著人體自身的重量,所以需要拳架中的踝關節要穩固,以確保人體重心在拳式動作中的平衡。

因為拳式動作中各種步型步法的輾轉、里扣、外擺、內鉤、外撇等多種複雜的變化。

所以還需要拳架中的踝關節要靈活,以確保拳式下肢動作反應的敏捷和攻防變化的迅速。

踝關節,只有做到了既穩固又靈活的堅韌性,才能把足蹬地所產生的勁力順暢地向上傳遞,使腿弓的勁力充足沉穩。

這樣,經長期苦練,拳架的下盤定能達到“邁步如貓行”的理想拳境。

論太極拳式中的“五張弓”

中國教育服務網-會武堂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中所選圖文來源互聯網,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