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羅山主按:本文作者付湘曙,付老師關於五弓的論述,非常深刻,詳盡,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武學作品,值得大家咀嚼品味。

以前寫過一篇論五弓的文章:如何做到身備五弓,還捱了不少罵。現在想想是該捱罵,說不明白還不該捱罵嗎,該。

這五弓於太極拳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太極拳之所以能省力,不用力而有力關鍵就在這五張弓,這五張弓牽扯到太極之方方面面,失去了弓太極拳作為武功的威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五張弓自然是兩腿弓,兩手弓和身弓了,腿弓和手弓也叫小弓,身弓又叫大弓,是主弓。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對弓做了很形象的比喻,文中說我們兩指卡住一片竹葉兩端,輕輕一捏,竹葉就彎曲了,行成弓狀了,在這片竹葉形成弓狀的同時,我們的兩指也賦予了竹葉以能量,兩指一鬆,竹葉就崩直了,就釋放了能量。我們講身體的五弓就和竹葉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利用的就是弓的能量的釋放。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弓是由三點構成的,弓的兩端和弓背之弓柄,我們的腿弓的兩端是哪裡呢?一端是崑崙穴,一端是下窺,就是股骨於胯骨連接處,弓柄就是膝蓋。手弓的一端是勞宮穴,另一端是上窺,就是臂骨於肩胛骨的連接處,弓柄就是肘。身弓的一端是尾閭,另一端是大椎穴,弓柄是命門。腿弓的一端為什麼是崑崙穴而不是湧泉穴呢可不可以是湧泉穴呢?當然可以,不要說湧泉穴了,移到腳尖都可以,只是把弓延長了一點而已,問題是弓的兩端需要堅固,不能折了。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現實中我們如果把一張真實的弓的一端用繩子再綁上一塊骨頭,把弓弦移到這塊骨頭上,這張弓的能量就一定喪失不少,這就是我們把腿弓之一端定位與崑崙穴的道理。有的門派打拳強調腳踩湧泉,有的就強調腳踩崑崙。強調腳踩湧泉的應該是從保持重心穩定的角度出發的,強調腳踩崑崙的則是從保持腿弓的原則出發的,各有各的想法,沒什麼對錯。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手弓之一端為什麼是勞宮穴而不是手腕呢?手腕不是更牢固嗎?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手不是腳,腳是踩著大地的,做為弓之一端是有依託的,隨時可以固定。手不行啊,它懸空的,固定腕的力從哪來呢?從勞宮穴來。我們擊掌,坐腕,用勞宮穴,抓鉤用外勞宮穴,目的都是定腕固定手弓之一端,所以那個勾一指也行,三指也行,五指也行,關鍵是要勾到底把外勞宮穴挺起來,把腕固定住,保持手弓之一端的合法性。如果以腕為一端,離開了勞宮穴,這腕懸空無處著力,手弓就不存在了。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身弓就更有意思了,兩頭要分清,固定。一頭是大椎穴,這個怎麼固定?沉肩墜肘嘛,墜肘是為了沉肩,沉肩是為了固定住大椎穴,壓住大椎身弓之一端就有了,一聳肩,大椎就解放了,身弓就散了,這就是沉肩墜肘的道理,我們這個肩胛骨它至少有三個作用,控制手弓之一端,空制身弓之一端,本身是熊勁之原頭。所以,要練好練活這個肩胛骨。再說身弓之另一端,尾閭。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尾閭是連在胯上的,都知道胯很重要,重要在胯能後移下墜才有意義,胯後移身弓的另一端就有了,腿弓的一端也有了,如果胯不能後移,腿弓和身弓就不分了,就是一張中間斷開幾節的大爛弓,就根本不是弓,胯下墜不僅給腿弓上勁,還能解放腰,腰就活了。所以,練拳先練胯。胯不會後移,拳打得再漂亮也沒用,象照片,沒厚度更沒力度。楊澄甫對每一式都強調一個坐字,就是告你胯後移下沉,五弓就有了,蓄上勁了。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我們這個太極講究的是蓄髮,蓄什麼發什麼?怕是多數人都理解成蓄勁發力了吧?蓄弓發弓才對,蓄的過程就是五弓成型的過程,發的過程就是五弓崩彈發力的過程,這個發力和人為發力不同的,弓發力還要用力嗎?不要。越用力越阻礙弓力發揮,所以李雅軒說發力時千萬別用力才更有力,這就是太極用意不用力的道理嘛。有人說我們的腿也經常直呀,弓步後腿不就直了,還是弓嗎?當然是了!弓之用盡腿便直,用盡之後又要蓄嘛,再說,兩頭在就是弓,直了也是弓,一頭不在就沒弓了,曲腿也無弓。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有人說陳式太極要發力,楊氏太極不發力,這是看了表相沒理解實質。不管那個太極蓄弓之後就是發,不發蓄它幹嘛?那家太極發的都是弓之力。五弓齊發這句話應該都聽說過,其實這裡的齊字是個形容詞,形容速度快,一順間五張弓的力都發出去了,正因為速度快,威力才更大。但一般不會是同時發的,同時發就炸弓了,除非被七八個人亂作一團的按住了,那就齊發炸了弓吧。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正常情況都是先發腿弓,傳到身弓再到手弓的,也有人形容四小弓是為大弓服務的。身弓是大弓是主弓,是最有力的弓。為什麼是腿弓先發呢?力生於腳,腳在大地上的,腿弓一發,即是力發於腿了,一頭踩地,另一頭就頂起後坐的胯,傳到身弓了。身弓一端被胯上頂,命門再回收,由曲向直,力就傳到大椎穴,肩膀要沉不讓大椎上行,勁就由背經上窺進入手臂了,加上手之小弓之力,作用於對方這個力就很大了,這是不用力之力,是弓之力,這就是勁的傳導過程。我們練拳練什麼?就是練力的傳導,蓄弓,發弓。這些過程用什麼力呢,基本不用,只用一點使胯後移之力。

武學之一身備五弓

這胯要後移還有個先決條件,命門要能外凸,否則這胯被鎖死了,移不出來。難怪有人說選師傅先摸摸他的後腰,如果是一個凹凹的小蠻腰,你就趁早走人吧。

關於這身弓還有一點不能不提,就是弓要想有力,使勁傳輸快,就要順而不能擰,弓擰了自然彈力就小了。我們練拳時就有一部分人把胯固定住動腰,這就是擰那張身弓啊,為什麼講外三合呢?就是不讓你擰那張弓。

關於這弓的練法,明白了道理也就好練了,在四大塊上下功夫,在四窺上下功夫,就是肩窩,腹股溝有內斂之意,胯骨倒是經常有人講不要外挺,但基本上是從利於腰活的角度說的,其實他還有練窺的作用。這弓練出來就有,練不出就無,擺出來是沒有用的。(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