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商業模式(九)成本結構

我們從今天開始將在我的蔡元恆頻道用十個模塊來講一下重塑商業模式,今天講商業模式的第九個模塊

:成本結構。


重塑商業模式(九)成本結構

成本結構是指一個商業模式良好的運行下去需要的所有成本,成本最小化、價值最大化是我們每個企業的最終目的。那成本結構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成本最小化;第二個,是價值最大化。

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代價,那它對應的商業競爭策略就是低價。我們說沃爾瑪天天低價,西南航空低廉飛機票等等,都把整個的低價作為核心的競爭力來對待。那價值型的成本結構更多是追求高端的價值輸出,講求的是體驗與品質,之前在公眾號中也多次講到過。

舉例說豪華型酒店,滿足的就是這種高端人士或者富裕階層的人士,他對住宿的高品質的要求,追求的是價值。

成本結構一般在商業模式裡面分為如下幾個點:

1.固定成本

員工的工資、企業的房租租金、生產設備等等,這就是固定成本。

2.可變成本

企業的營銷費用就是一個可以變動的成本。如何在新的商業環境中,通過更好的商業策劃來實現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廣告效率。所謂的四兩撥千斤,就是講整個營銷的投入,這裡講的就是可變成本。

3.規模成本

當一個商品由十件變一百件變一千件變一萬件的時候,隨著規模越來越大,它的邊際成本就會越來越低。所以當我們把商品或者服務的規模做上去,它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4.範圍成本

範圍成本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經營範圍的擴大,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我們的成本。

舉個栗子:同樣一個渠道,我們原來供了有兩件商品,同樣的渠道,我們由兩件變成了20件商品,這就是把範圍給擴大了。這樣的話渠道的成本沒有增加,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範圍,那這樣也是把渠道成本降降低下來。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範圍成本和規模成本是我們商業模式要考慮的四個重要的成本來源。

如何降低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的投入,或者在固定成本投入不變的情況下提升生產效率。


重塑商業模式(九)成本結構

如何降低規模和範圍成本提高我們整體的人均產出,這是我們重要思考的議題。那在商業模式裡面,我們在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從他的收入來源裡面把這四個點設計好,如果設計不好會發現成本居高不下,很難控制成本,那這個商業模式就不是一個非常完好的商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