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1964年11月7日,在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招待会上,时任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对来访的周总理与贺龙元帅提到:

一些人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如今,苏联已经搞垮了赫鲁晓夫,你们是不是也该采取相关行动?此言一出举世皆惊,事后,新上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赶紧道歉,但周总理却表示不接受,称这并非“酒后失言”,而是“酒后吐真言”。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即便是对政治不甚了解的朋友恐怕也能分清轻重,马利诺夫斯基站在他的位置上,作出的这番言论实在是太没水平了。不过话说回来,此人在历史上,尤其是二战中可是个厉害人物。他的军旅生涯相当传奇,13岁时被家庭抛弃,15岁加入俄军并参加一战。即便是仅接受过十分仓促的训练,他也能在战场上立功。1915年,年仅16岁的他固守岗位并击退了一波来袭的德军,他因此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枚勋章——四级圣乔治十字勋章。

1930年,马利诺夫斯基在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完成深造,紧接着就在苏军传奇名将铁木辛哥麾下效力。1938年,以志愿军的名义参加西班牙内战后归来的他,被授予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那时的他已经展露出极高的军事天赋,是苏军之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苏德战争爆发前,马利诺夫斯基就发现了异常。当时的德军频繁调动,大军压境,他当即向国防人民代表铁木辛哥汇报:“德军有进犯意图。”然而,当时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多数人对苏德关系抱有乐观,加上苏联并没有做好作战准备,不敢轻举妄动,马利诺夫斯基的警告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他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从手下年轻军官中挑选比较有才干的分派到前线,不久,马利诺夫斯基被授予少将军衔。

战争爆发后,缺少优秀将领的苏军陷入混乱,马利诺夫斯基立刻被委以重任。最初一段时间里,他手下只有3个师的兵力,其中绝大多数为步兵。兵力数倍于他的德军精锐对其展开围追堵截,企图一举全歼。然而,马利诺夫斯基却带着手下官兵东躲西藏,途中多次遭到包围,他却往往能够突破敌人的防线化险为夷。从普鲁特河一直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德军无论如何都无法歼灭这支“小部队”,马利诺夫斯基也因此被认为是当时苏军之中少数具有高超军事指挥能力的杰出将领。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1941年底,他被任命为南方方面军司令。此时,该方面军早已残破不堪,实际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3个不完整的集团军和两个残破的装甲军,总兵力共计约16万人。然而正是靠这些散兵游勇,南方方面军却打出了极为出色的防御反击战,甚至一度对兵力数倍于自己的德军发起进攻。1943年2月,再次成为南方方面军司令的他仅用2个星期的时间,就将德军曼施坦因集团军群赶出罗斯托夫,将战线推到顿河防线一带;10月,他又重创南部德军,克里米亚德军残部陷入绝境。

1944年5月,在德军做好针对性防御的情况下,马利诺夫斯基又策划并展开了著名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此役爆发之前,德军在每7~9公里的防线上就安排了一个师,部署可谓是相当森严。然而,马利诺夫斯基却用10天的时间就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一举击溃德军22个师,苏德战场南部德军陷入全面崩溃,其指挥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马利诺夫斯基被认为是苏军之中少数拥有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的卓越军事统帅之一,他在二战中的功绩极其辉煌,这也为他赢得了元帅军衔,一个对拱卫莫斯科作出突出贡献的百战精锐也被命名为“马利诺夫斯基坦克师”。对于一名军人来说,爬到这个地位已然是人生赢家了,但对他本人来说,这样的成就远远不够。我们常说,“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换句话说,战争其实就是为政治服务、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在战争时期,军人的作用无可替代;战争一旦结束,情况就大有不同了。更何况在苏德战场上,马利诺夫斯基就不止一次地吃过亏。

值得注意的是,马利诺夫斯基的父亲是犹太人,他有一半犹太血统。历史上,不少苏联高层领导人对“外人”并不怎么待见,著名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就差点因自己一半波兰血统而丢了性命,马利诺夫斯基也因此饱受质疑。1942年初,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区遭遇惨败后,斯大林公开质疑曾反对过发起进攻的马利诺夫斯基“消极作战”,故意失利;当年7月,德军A集团军群对罗斯托夫地区发起进攻,兵力仅约为对方1/10的顿河军团被击溃,马利诺夫斯基再次遭到质疑,顿河军团随后也被解散。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第66集团军负责驻守城市东北方,斯大林派赫鲁晓夫赶赴前线,

“紧盯马利诺夫斯基的一言一行”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也许是这些经历让马利诺夫斯基充分认识到在军队里的地位不过是一方面,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权力才是根本。因此,战争还为结束,他就盘算着如何扩大自己在政界的影响力。首先,借着“亲密战友”这层关系,马利诺夫斯基不但紧紧追随朱可夫,还不断向当时蒸蒸日上的赫鲁晓夫示好。后斯大林时代,权力核心的实权派们彼此争斗,十分惨烈,而他却坚定不移地支持赫鲁晓夫,这也为其赢得了极为丰厚的政治红利。1956年以后,在朱可夫的鼎力支持下,赫鲁晓夫成功击垮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对手。很快,锋芒毕露的朱可夫就成了赫鲁晓夫眼前最大的“敌人”。马利诺夫斯基立即投其所好,最终顶替了朱可夫成为苏联国防部长。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赫鲁晓夫强行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引发多方不满,尤其是频繁裁军和不断缩减军费投入,军队更是对其忍无可忍。此时,控制着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苏斯洛夫与克格勃主席谢列平相互结盟,决定要扳倒赫鲁晓夫,马利诺夫斯基立刻见风使舵,为了权力和地位再一次“跳槽”。马利诺夫斯基也因此巩固了他的权势,他在国防部长位子上一坐就是10年,一直到他逝世。然而,从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事件来看,他的政治智慧显然并不是十分高超,这也令他的政治生涯中许多作为饱受诟病。

当上苏联国防部长后太放肆,此人“酒后失言”险造成可怕后果

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差强人意,但名将毕竟是名将,单纯作为国防部长,他的工作还是相当出色的。马利诺夫斯基在任时并不盲目追求核武器发展,而是强调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平衡发展,以现代军事科学装备苏联军队。马利诺夫斯基总体来说算是“鸽派”,他并不希望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他曾极力劝阻赫鲁晓夫,这也令后者极为不满并开始有意识地疏远。马利诺夫斯基在任时,苏军的确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这为20世纪70年代苏联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当马利诺夫斯基于1967年3月31日逝世时,他被称赞为“苏联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国防部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