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相信一直關注筆者的朋友都知道筆者一直推崇傳統龍窯柴燒建盞,近年,隨著市場認可度的提升,建盞的熱度已經超越了紫砂,在此感謝諸位盞友在傳播建盞文化一途做出的貢獻與努力。

然而,萬事萬物皆有利害兩面。伴隨著建盞市場的火熱,給不少盞“匠”及盞“商”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盞“匠”盞“商”雨露均霑,盆滿缽滿。這本是無可厚非之事,然而,這世間本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盆滿缽滿的,亦不乏血本無歸的。


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燒盞一門雖說門檻不高,然而要燒出獨到的精品作品,終歸需要一定的時間及經驗沉澱,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氣運。那麼怎麼辦呢?對了,盞友喜歡什麼,我就燒什麼,不對,應該說,市場追捧什麼,我就賣什麼。不知何時開始,這樣的想法開始在多數業內人士心裡萌生了。

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某寶偽“建盞”

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某寶偽“建盞”

於是乎,“匠人”們的“作品”開始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最近XX師傅的某款花裡胡哨的XX“作品”很火,一大波人爭相模仿。建盞文化才復興沒幾年,鄙人不願見其胎死腹中。也正因建盞文化近年才得到認可和重視,瓷器類不同於其他文玩藏品,需瞭解其背景,文化底蘊,與其內涵所在,故,對傳統建盞的認知,終歸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建盞本身沒有錯,獲利也沒有錯,可打著建盞的幌子,售賣其他窯口的瓷器,或者說,影響玩家對建盞的認知便是大錯特錯。鄙人淺見,建盞兩點不可偏,一為鐵胎,二為本地釉,任何一樣換了,都不可稱之建盞。傳統建盞之美本就在於其富於變化,就拿最傳統的烏金來說,光線弱的時候漆黑如墨,光線強時,釉下的晶體便開始顯現,碗中宇宙不正是如此嗎。

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XX”偽“建盞”

接觸過建盞的朋友都聽過“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然而,某些窯口的釉水,本就釉色穩定,不少某鎮企業將其所制之瓷謊稱建盞,建州當地亦不乏逐利之徒將其燒製偽建盞,配之鐵胎,將其稱為“XX”建盞,投放市場,擾亂盞友認知。

某寶某鎮9.9包郵的同款某窯口釉水的瓷器,甚至更為精緻細膩,拿著廉價,工藝穩定,釉色一成不變,能夠企業化生產的低溫瓷釉水,燒製高溫瓷賣高價,也虧各位“匠人”想得出,何必忽悠諸位盞友高價買偽建盞呢,地方沒有文化保護意思就算了,此舉實為夥同他人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滑天下之大稽!

戲說建盞亂象,假建盞,你到底夠了沒?

某寶景德鎮同款偽“建盞”真龍窯柴燒綠釉(茶沫釉)建盞

還是那句話,建盞,便該有建盞的樣子,古樸簡素,卻富於變化,大概,這便是我中華民族常說的內在美了,如今社會浮躁,人心不古,建盞,終歸是小眾的文化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