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於漪痛批:小學生畢業贈言多是“祝你成為富婆、總裁”,教育該給學生什麼?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回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同學之間的畢業贈言,大多是“願你將來成為一名解放軍”“願你將來成為一名科學家”,現在這樣的祝願已經鮮見。

而今上海某小學五年級同學畢業紀念冊上的贈言多為“祝你成為富婆”“祝你成為百萬富翁”“祝你成為總裁”。

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上海“教育事業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榮譽校長於漪,在第十三屆上海民進教育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舉旗定向,播種未來”的主旨演講。

於漪在演講中分享了自己發現的這一現象,她憂心地表示,“學生為誰而學”這個問題少人追問,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方面多下點功夫。

於漪認為,動機和動力一方面是來自興趣,另一方面是來自志向,兩方面又可以相互結合。“生命是有燈火的,這個燈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老師應該幫助孩子點亮心中的一盞燈。

以下為演講全文整理:

我就是一個草根老師,我頂大的長處就是年紀大,經歷得多了。這次能夠有幸參加改革開放40週年的慶祝大會,作為一名基礎教育的代表,我感到非常興奮,非常光榮。

但是我更清醒地認識到,這並不是說我個人是特別優秀,而是我們黨和國家對我們奮鬥在基礎教育領域40年、所有1700萬老師的肯定和讚揚!

1

“40年

我經常有恍若隔世之感”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一講到40年以前,我就很激動,為什麼呢?因為,那個時候一句口號很響亮,就叫“知識越多、越反動”,因此有三個輕視:“輕視知識”“輕視教育”“輕視人才”。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偉大的舵手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983年小平同志提出,教育是戰略的一種,從“三輕視”到將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地位,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它好像是精神原子彈一樣,一旦武裝了群眾,我們就爆發了無窮的力量,因此我們教育戰線跟其他的各個領域一樣,這40年來是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想到40年前,我經常有恍如隔世之感。我舉一個小例子,

當時,我陪著幾位同志到金山去調研,金山鎮政府所在地,16所中小學,當時沒有一個操場,只有半個籃球場。我們鄉村的學校,一所學校一個電話都沒有,都是泥地。

老師上課經費緊張到什麼程度?一節課老師發兩支粉筆,這就是當時的情況。我們去看的那些學校,都是拿竹子、木頭頂著的,樓板上面漏洞不得了。而我上個月到閔行一所小學去看了一下,覺得簡直是天堂啊,我跟大家講,那個教學設備之先進,我做夢都沒想到,真的連做夢都沒想到。

所以,我說這40年來,儘管教育當中遭受這樣那樣的批評,這樣那樣的誤解,這樣那樣的指責,但是這個40年我們仍然是波瀾壯闊,創造了人間奇蹟啊!真創造了人間奇蹟,我經常有恍如隔世之感。

2

教育改革堅持什麼?

改什麼?

我在想,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績,是因為我們找到了一條路。我之前去開會的時候,只是想到改革開放了不起,但是是如此得重要,如此得具有里程碑意義,我這樣一個草根教師思想真的沒有這個高度。

我這次去了之後,聽了習主席的報告,他說近代歷史以來我們有三個里程碑,一個是建黨,一個是奪取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個就是改革開放,找到了一條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條道路使我們富民強國,所以我想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

整個慶祝大會中,習主席回顧了40年各個領域披荊斬棘的歷程,一共講了“十個始終堅持”,每一次都是掌聲如雷,為什麼?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出來的,因此人民的力量是最偉大的,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我們的主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因此,我想我們這個旗幟一定要高高舉起,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一套富國的道路,世界上沒有的,我們在做人類從來沒有做過的偉大的事業!所以我說我們要舉這個旗幟。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今天我們教育確實有很多難處,但是我在想我們取得的成績已經了不起了,我們義務教育的鞏固率是93.8%,從城市到農村,談何容易啊!

我想我做人民代表,每一屆我真的是拉開喉嚨吶喊、嘶叫、要錢,窮啊!我們教育這樣大的體量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的,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此我們要繼續高舉這個旗幟,要改革開放,創造新的業績。

改革開放,是我們一個總的國策,但是教育改什麼?創什麼?我想這裡面“定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搞的教育實際上就是習主席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的“九個堅持”“六個下功夫”。在培養學生身上要下功夫,那麼我們在學生身上下功夫還下得不夠。

我聽了習主席的報告以後,有一點感覺特別強烈,我總是想到教育是民族的、國家的事業,因此中國的教育必須辦成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事業。

我們的目標是堅如磐石,不能動的,我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祖國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這個是不改的!我們要改的是要緊跟新時代的要求,走向世界的要求,是不適應的、不適合的方面,我們是要改。

因此,我想我們在繼續前進的路上,確實是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我們的培養目標,釐清我們教育領域裡頭應該堅持什麼、改什麼,是要一清二楚的,這樣我們才會把握住前進的方向,可以說是能夠戰無不勝的。

3

很少有人追問

學生為誰而學?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在這次慶祝大會上,我真的是非常受教育,每個人的後面都是波瀾壯闊。

我看到楊善洲(原保山地委書記)的女兒,我就想到楊善洲的道路是怎麼走的,這樣一位縣委書記是怎麼為人民造福的。

我看到義烏原來的縣委書記,他已經站不起來了,車子推著,剛剛從醫院出來,骨瘦如柴,但是他所創的業,為人民造的福,我想世代都會流傳的。他從雞毛換糖開始,現在我們義烏小商品已經是世界小商品的定向標,它的價格指數,是世界小商品的風向標。

我說這就是中國人的志氣、中國人的自信、中國民族的精神。

我就想到我們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專家學者想了很多的辦法,教育國際化,能夠很好地把人家好的學過來,怎樣以文化人等,但是我總是感覺到好像缺了一點什麼。

我是第一線的老師,草根老師一直在第一線,我總是覺得學生自己為誰而學習?“我們教師為誰而教?”這個談得非常多。但是,從學生的這樣一個本體,他是學習本體,他“為誰學習”,我們這個問題好像談得不多,研究得也不夠深入。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家長拿給我看小學生五年級畢業紀念冊。小孩子寫的什麼東西呢?送一個小本子大家都買得起,但是上面的語言很值得回味了。

他寫的是“祝你成為富婆”“祝你成為百萬富翁”“祝你成為總裁”。過去50年代、60年代那個時候,“祝你成為解放軍、科學家”,這些基本上不見了。

一個孩子寫“祝你成為醫生”,因為這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所以她撒播了這樣一個做人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

因此,我覺得學生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要培養他成為怎樣的人,二者要結合起來。而學生要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說他的學習動機和他的學習動力是什麼。

我覺得孩子學習動力,一個是他的興趣愛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講我們個性的特點,確實是這樣。2000多年前孔夫子早就講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要把每個人的優勢、特點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把它變成發展的現實。

但是除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學習動力,就是我們一再講的從小要立志。

我記得當年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高中老師教到辛棄疾的詞的時候,真的慷慨激昂,“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個人從小要立大志、立宏圖。習主席說的“厚澤愛國思想”是最為重要的。

我從80年代的時候覺得中國的孩子一定要“立民族的根、樹愛國主義的魂”,否則我們為誰辛苦為誰忙?

4

教師要耐得住寂寞的,

還要經得住批評

大家|于漪痛批:小学生毕业赠言多是“祝你成为富婆、总裁”,教育该给学生什么?

真正做一名中小學的教師是非常累的,6點鐘軍訓,5點鐘一定要站在操場上等他們,否則沒有辦法身教重於言教。

我在想這兩個是非常重要的,志存高遠,一個人一輩子走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心中一定要有盞燈,生命是有燈火的,這個燈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就是跟我們祖國,跟我們全國人民是糅合在一起的。

從小有著這樣的志向,順境不驕傲、逆境就不會趴下來,而是站起來,繼續前進。這是了不起的精神支柱、脊樑骨!

因此,我在想我們國家是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習主席講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難,所以我們的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是有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撐起了這片天,因此希望我們的教育是為未來國民塑造良好的素質,為國民素質奠基,而在良好的國民素質的基礎上,湧現出卓越人才、優秀人才,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我覺得這兩者,興趣愛好、長處優勢以及理想信念是完全結合在一起的。小時候是以興趣愛好為主,到了高中,連人生走向自己都不明確的話,那麼很難說大學教育會怎麼樣,十七八歲的男孩子應該是志早就立好了,有脊樑骨了,而這二者是完全結合在一起的。

那天開了慶祝大會出來,回到國務院第二招待所,我正好看到了陳景潤的夫人,我很激動。因為我想到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那個時候的情景,當時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一出來,我跟我們數學教研組長商量,因為陳景潤同志在那樣一個6平方米的鍋爐旁邊,能夠搞出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一到二,這樣的成績鼓舞了千千萬萬的青年投身科學。

我是搞文的,但是,我想人文素質跟科學素質是一樣都不能少的,科學是太重要了!我想陳景潤同志在那樣的情況下,是用手算出來的,一麻袋、一麻袋,現在我們算的工具不要太好,但是仍然沒有超出1+2這樣的水平。因此,陳景潤解讀哥德巴赫猜想反映的是我們愛國主義的魂。

我想我們恐怕是要花點功夫在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動力上下一點功夫。根據不同的年齡,用生動活潑的,用他們可以接受的、現代的一些教育方法,使得他們心靈美好起來,心中有一盞燈,我想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很艱難的,產品好不好,馬上看得出來,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識,又是滯後效果,10年、20年、30年以後才會出來。

因此我在想,教師是要耐得住寂寞的,還要耐得住批評、委屈,為了什麼?為了我們親愛的祖國,為了我們偉大的事業。

我就想到,日本哲人池田大作講過,人一輩子在建設人生,對當下的工作不全力以赴的人,是沒有資格講未來的。

我們教師就是成就未來的播種者,我們要團結起來,

高舉旗幟,奮鬥、奔跑、拼搏,為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

來源 | 第一教育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