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今天我們的語文該教給孩子什麼基因?

每一個民族都有兩種基因,一種基因是遺傳基因,還有一種基因是精神上的基因,遺傳上的基因指生命體的延續和傳承,精神上的基因是民族的基因,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文化傳承,有兩對關係非常重要。第一對關係,是我們民族文化內部的源和流的關係,人們常把“經史子集”放在一個層面,其實“經”是核心。今天講文化傳承必須要研究的是源和流的問題。

第二對關係,因為我們在21世紀研討,所以必須思考傳承和創新的關係。有許許多多的學問,既有科學,也有藝術,怎麼傳承?我們的傳承是面對基礎教育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究竟怎麼安排?我們研究文化傳承,當然要有文化自信,可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什麼?恐怕是文化自覺。

為什麼這麼說?你必須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歷史發展的進程,有清醒的認識,也就是對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的發展線索、來龍去脈必須有自知之明,你有自知之明才會知道取哪些,舍哪些,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在社會上,國學班很多,包括背《弟子規》、背《二十四孝》。我曾經想,是不是二十四孝都要學,這裡的糟粕很多,我們在進行文化傳承的時候,必須要有文化自覺,對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特質一定要搞清楚,這樣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課程的研究為什麼要取其精華?我們的孩子基礎教育學12年,這是做人最根本的時候,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他的精神和身體一道成長。精神成長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是精神成長涉及方方面面,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各種各樣的研究都圍繞著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最重要的是給他什麼?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哪些基因能陪伴孩子的生活一輩子,陪伴他的成長一輩子?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的品質,決定了生命體的品質。在有限的時間裡,要給他無限的做人的能力。基因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基因好像是泉眼,泉水是甘甜可口的,為什麼?因為泉眼能夠不斷地噴湧出清泉,奏響了生命的樂章。八十年代我曾經到中國非常有名的泉城濟南,當時的泉水沒有了,為什麼?泉眼全部堵掉了,搞防空洞,把泉眼堵掉了,趵突泉也沒有水了。(現在已疏通,水汩汩流出,非常美觀。)因此,我想基因就像泉眼,它源源不斷供應生命之水,讓生命之水噴薄而出,使得我們成為有中國心的中國公民、現代文明人,能夠面向世界,為人類做貢獻。這個基因本身做的是一個泉眼的工作,可以使我們的文化綿綿不斷。

我教了一輩子的語文,我一直非常遺憾,我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現代語文怎麼定義。其實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教育,從來是育人,讀書做人,幾千年沒有變化,我改行教語文的時候,我接觸到的思想觀念並不是我們幾千年來聖賢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外國的。八十年代剛剛開放的時候,看到一則消息,在某所小學語文用英語教,說是雙語教學。但是畢竟母語和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啊。文化是無處不在的,文化、思想比什麼都厲害。不懂歷史的人沒有資格講未來,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幾千年的祖先,怎麼跟天合作、跟地合作、跟人合作,來創建社會、造就君子,許許多多的思想精粹凝聚在某些漢字裡,是思想的結晶,是文化之魂。而我們很多時候教的都不是這些,我們多少年來,為考而教,用西方的教育理念丈量中國的教育。我是學教育的,我二十多歲在復旦讀教育系的時候,除了中國教育史,全是外國的,我當時很奇怪為什麼很少論述孔子。

我覺得本土文化是傳承,外來文化是借鑑,把外來文化作為傳承,把本土文化作為參考,錯位了,不應該這樣做。西方文化非常簡單,歐美文化的價值觀就是用他的價值觀來籠罩全世界。撒切爾夫人下臺後寫了一本《治國方略》,《治國方略》亞洲篇裡講,中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強國,為什麼?它只能出售電視機,它沒有像我們這樣的西方思想觀念。我讀到這個的時候,熱血沸騰。美國沒有文化部,是中央情報局代替,把西方的價值觀通過文化藝術等種種手段傳播到全世界。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的自尊心、自信心應該在什麼地方?在現代教語文的時候,經常是教語言文字、刷題訓練,丟掉了魂,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年級越高越沒有興趣。因為沒有魂,只有軀殼,那怎麼行?作為課程設置,它本身是進行中國人的根的教育。當時我們上海要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我說有一個擔心,怕我們辦沒有靈魂的教育。我小時候讀書,高中睡地鋪,吃黴米,看到日本人打中國人。我們的孩子把這些都忘掉了,還能成為中國人嗎?

基因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中國孩子成長的需要。中國孩子太需要懂得歷史,懂得中國,懂得我們究竟有怎樣的文化積澱、怎樣的民族精神。我們要解決的是孩子樹根立魂的問題,樹民族精神之根,有愛國主義之魂。你做工作,你有了中國心,不怕風吹浪打,不管怎麼樣,有文化判斷力、有教育判斷力,你就有人生走向。今天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孩子是學一個字,但是學字的過程中,就讓孩子接觸到相關的文化深層編碼。我們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途徑,很多方法,但是我覺得有兩句話不能忘: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我們面對的是現在的孩子,你把根種在孩子心中,孩子對中華文化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在遊戲玩耍識字互動的過程中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他的氣質就不一樣。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講過,幼年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他的言語、思想、習慣、追求等,在這個時候,打下基礎。打下什麼樣的基礎,就會影響他一輩子。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我們把健康信託給醫學家,那麼我們就要把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託給教育者,把子女的靈魂,同時也把我們的祖國的未來信託給他們。”我做了一輩子教師,我一直感到身上挑著千斤重擔,因為國家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你,老百姓把自己的寶貝交給你,你盡責了沒有,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施以良好的教育,讓他像飲美酒一樣,那他就真正精神健康地成長。

王陽明講過,我們中華優秀文化是非常豐富的,可是有些人要拿一個缽,像乞丐一般,到外面討飯。真是讓我們這些後輩汗顏。我們的傳承是邊學邊幹,在不斷的學習實踐當中提升自己。

有部電影叫《百鳥朝鳳》,裡面有一句臺詞:你怎麼才能把嗩吶的藝術傳承下去,只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裡的人,才能拼了命把這活保住,傳下去。《百鳥朝鳳》這句臺詞很有道理。當我們老師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跟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完全結合起來的時候,每一個方面都輸送了豐厚的基因,把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跟社會主義核心文化結合起來,吹到自己骨頭縫裡的時候,孩子也就在你的教學氛圍當中,飲瓊漿灌醍醐,健康成長,成為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挺立於世界之上,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傑出的貢獻。

中國人沒有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浮游無根,沒有精神家園。中國人,中國心最重要。中國心都沒有,其他就不要講。中國心怎麼來,一定要有中國文化,把種子種到學生的心裡,把根種下去,根是養料。

學生不可能有大塊時間讀,但背誦一些東西,是可以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它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在有限的時間裡,讓中華優秀文化的核心入目入耳入心。如果孩子從小知道我是中國人,我是生長在這個土地上,他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比如我接受的愛國主義思想,是小學時候,抗日戰爭,一位年輕男老師上的音樂課的最後一課,那時候沒有鋼琴,只有風琴,他說不要做亡國奴。這個場景,我記了一輩子,他說我們要打回來。

孩子心靈受到震撼的東西就是根,根深才葉茂。

(本文為於漪先生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分社主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發佈會上的講話。中國教育新聞網張春銘整理,稿件已經本人審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