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鍊自己的教育風格

教育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是一種個性化勞動,因為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童心世界。教師貴在對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個性。因此,我們說,教育風格就是教師本身。

錘鍊自己的教育風格

教育風格是在考慮情境影響的條件下,教師經營教與學這一相互作用過程的某種個人方式。它是教師教學藝術成熟的表現,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心靈自由創造的標誌。教師有自己的教育風格,就意味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已經達到了一種遊刃有餘的自由狀態,教師的教育風格和個性將大放異彩。以上課為例:有的善導,巧於質疑;有的善評,議論風生;有的善點,發幽探微;有的善演,繪聲繪色;有的重情,以情動人;有的重理,博中求約;有的重趣,引人入勝;有的重議,啟發思維。有和風細雨式的,講起課來輕言慢語,娓娓道來;有急風暴雨式的,講起課來盡情潑墨,寫意渲染。有長於邏輯的,講課環環緊扣,步步為營;有富於情感的,講課跌宕起伏,峰迴路轉;有幽默風趣、詼諧機智的;有嚴謹莊重,規範有序的;有細膩柔和的;有粗獷豪放的,不勝枚舉。這些各有千秋,富有魅力的個性是教師自身的性格特點、氣質類型、教育經驗、審美修養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體現。它就如同烙在教師身上的印記一樣表明教師的獨一無二,它使我們得以在茫茫人海中識別出“這一個教師”或“那一個教師”,也使教師自己不致消失在“雷同”或“克隆”的煙霧中。

錘鍊自己的教育風格

正是由於教育風格和個性的獨特性,因而也決定了它的不可模仿性。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藝術創作如此,教育活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雖然每位教師在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和教育風格之前,都要學習和模仿別人成功的經驗,都要揣摩和嘗試別的教師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決不能一味照搬,更不能簡單套用。教育風格不是工作手冊,也沒有操作規程,它無法通過外在的機械訓練而使之熟練化和技能化,一旦它可以變成某種固定的程序,就已經失去了教育風格的本色。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風格是不可教的。它是教師在心意貫通的自由狀態下,從模仿到獨立探索再到獨特性出現直到教育風格形成的過程。這時,教師才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愉快,享受自由創造的喜悅。他不再是以複製為主的“教書匠”,而成為富有個性的教師。

錘鍊自己的教育風格

教育風格就是教師以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實踐形成相對穩定的一種個人風格和格調。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陪伴著孔子一生的教育實踐;蘇格拉底不斷追問、反詰,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的“產婆術”貫穿於蘇格拉底的教育生涯;美國教育家杜威用看似漫不經心、散亂無章的談話表達出“組織嚴密、前後貫通的精湛智慧”;斯霞“母愛式”教育充分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關愛,就像一股親切、和煦的春風吹進冰封的角落;於漪的“審美教學”充分體現了她深厚的涵養和教學的功力,知識就像涓涓的溪水伴隨著美的旋律流進敞開的心田。這些教師的教育風格不僅使學生受益終身,教師本人也從中獲得自我肯定和從容駕馭的欣慰,是為大師、名師之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