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見的老師可以有多壞,看完後我。。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

你遇見的老師可以有多壞,看完後我。。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思想品質,文化修養,知識水平,治學態度,生活作風及處事方法,處處影響著學生。正如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教師個人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既然教師的言行和品質對學生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應才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呢?

一.修煉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只有生動,有文采,才能吸引人,打動人。特級教師於漪的課為什麼能深深吸引學生呢?其中主要原因是她非常重視修煉語言。她那精美的語言,令人如沐春風,如飲甘泉。因此,教師要像於漪那樣,反覆修煉語言,鍛鍊口才,儘量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努力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領悟到教師語言的藝術和魅力,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語言精美,則其心地必然善良而正直,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因而也必然會做到為人師表。

二.身正為範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模範的品行做學生的表率。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教師要身教重於言教的原則,要求教師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家陶行知則要求教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可見,古今中外的學者無不認為,教師,特別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其思想品德和行為方式都應該為人師表,堪稱楷模。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的青少年學生,他們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強,需要教師的正面引導和教育。因而教師要嚴於律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這樣,才會對學生髮揮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表率作用。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三.關愛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樑。教師給定學生的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會促進學生從“親其師”到“信其道。”無數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說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打開他們心扉的鑰匙。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就會產生凝聚力,把教師對他們關懷和愛護化作改正缺點,奮勇向上的動力。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甚至斥責、辱罵,無疑會引起的敵對情緒,拒絕接受教師的教育。這樣,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因此,教師一定要熱愛、關心自己的學生,在教育工作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學而不厭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只有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更新觀念,才能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為人師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要提高自身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必須不斷進取,不斷充實,不斷創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用。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學”是“教”的前提,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正是人們所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

五、樂於奉獻

教師要為人師表,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於職守,言行一致,求實創新,以身立教,不計名利,樂於奉獻。教育工作是一項艱鉅而又繁重的工作,教師要正確對待這個客觀事實,視苦為樂,淡薄名利,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