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如何讓課堂充滿吸引力?老師需要永遠保持教育的新鮮度!

新學期即將開始,老師做好開學準備了嗎?當然這裡的準備主要是“心理準備”!教書育人是一項有一定重複度的工作,但是您知道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否保持一定的“新鮮度”密切相關。

只有教師的教育教學永葆新鮮,他的課堂才會一直充滿吸引力。

新學期開課之際,希望每個老師都能找到教育新鮮感,和孩子開啟新的學習旅程。

新學期如何讓課堂充滿吸引力?老師需要永遠保持教育的新鮮度!

第一屆學生總是讓你印象深刻

偶爾回憶自己教過的學生,在腦海裡出現次數最多的,常常是自己所帶的第一屆學生,以及換了學校後第一年任教班級的學生。這看上去很自然,但如果仔細思考,還是會帶給我們別樣的啟示。

教師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經驗、逐漸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職業。家長獲知自己的孩子由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任教,就會感到很寬慰,因為這樣的教師能夠給家長帶來安全感。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是比較缺乏的,從常理上看家長和學生不會太信任,會給他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可多數的新教師,都對自己所帶的第一屆學生印象深刻,畢業之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來往也比較密切。

為什麼會這樣呢?無論是任職初期的新教師,還是剛從別的學校調過來的教師,或者是教授一門新學科的教師,第一年任課時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緊張感。雖然他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教育內容、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發生了變化,還是讓教師有諸多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會被敏感的學生捕捉到,會讓學生們覺得很新鮮。

對學生來說,“新鮮度”對他們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緊張感”帶來“新鮮感”

教師因為有緊張感,會特別關注學生對自己教學情況的反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非常用心地去感知學生髮出來的關於教學現狀的反饋信號,並通過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來告訴自己收到了這些信號,努力做出改變。

教師的這種緊張情緒,往往會傳染給學生。這種彼此之間共有的緊張氣氛,使雙方產生一種同舟共濟的“革命情感”,不僅提升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也連帶使得學生對這一經歷的印象特別深刻。

在一所學校工作時間長了,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教師的自信心逐漸提升。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新學生,教師基本上沒有了緊張感,在課堂上也不需要緊張地捕捉學生的即時反饋,所以和學生之間的即時互動會比新教師少。同時,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安全感,讓學生對教師非常放心。

這種放心導致的一種結果就是學生降低課堂學習的參與度,等教師自己來“表演”。就像我們到餐廳裡等廚藝精湛的廚師給我們做菜,因為廚師是權威的一方,我們沒有發言權,所以只有等待的份兒,不會參與到食物的創造中。我們可能會到這家飯店吃很多次自己喜歡的飯菜,但對提升自己的廚藝幫助很少。

教師要永遠保持教育的新鮮度

由此可見,教師始終保持教育的新鮮度,對教育教學的成效有很重要的影響。

第一,教學是否有效,既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素養,更取決於學生的參與程度。一切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財富。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才有可能發生。課堂不是教師展現自身學術素養的舞臺,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的場所。要讓學生不做看客和聽眾,成為學習的主體,保持教育教學過程的新鮮度就很重要。

第二,保持教育的新鮮度,並非提倡教師的授課技巧要“菜”一些。初出茅廬的“菜鳥”教師,是通過自己的緊張感讓學生感受到新鮮感的。如果教了一段時間後,學生仍能感受到這種緊張感,就會對教師的能力表示懷疑。一個教師如果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他的勝人一籌的學識和治學態度,是很難讓學生認同的。

保持教育的新鮮度,有很多種途徑可以實現。比如教學方式的變換,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世界上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都與我們的教育密切相關,在生活和學習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繫,會讓教育非常鮮活;比如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學習內容的模塊化處理,給學生提供研究問題的不同視角,讓學生感受“我的學習我做主”…

第三,保持教育的新鮮度,教師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種警覺,即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有待加強,需要用心學習,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實踐中,以便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學生們一旦感到“老師也和我們一起在成長”,課堂上便有望營造出熱烈的學習氣氛,師生之間也會構建出一種教學相長的友情關係。人們的上進心,通常就是從友情中激發出來的。於漪老師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就有這樣的內涵在其中。

換一個角度看,人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似乎特別能促進體內細胞的活化,並加強新陳代謝的效率。對教師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提升自身新鮮度,保持心態年輕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