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一位是剛獲得“教育事業傑出貢獻獎”的名師,一位是五十多年前受其指引,選擇了以漢語寫作為終生的事業的學生,怎能不讓人感嘆,歲月有情。

於漪:難忘那本黑皮封面的筆記本

歲月如梭,轉眼間已經送走了四十二個春秋,每想到首屆教師節所湧現的師生濃情厚誼的美麗風景,總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且不說一屆屆學生以鴻雁飛來的賀卡表達對老師的節日祝福,讓我陶醉於職業幸福之中,單是曹春同學上門送禮物的情景就經常縈繞腦際,令我驚喜,更令人不斷自省,毋忘初心。


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發表在9月5日夜光杯的於漪文章

他是75屆1班的班長,我教他們班語文,又擔任他們班班主任。儘管他已工作十多年,但見到我,依然是學生模樣,恭敬中還略帶些靦腆。他對我說:“我來祝賀老師節日。我想了好久,我該送什麼禮物給您,想來想去,把我心愛的讀書筆記送給您留作紀念,它記錄了我的進步,更記錄了您批改它的心血,促使我不斷進步。我謝謝您。”說著,就拿出了那本黑皮封面的學習筆記本。真沒想到,太意外了,一是學生向老師送禮物,二是送這樣特殊的禮物,我一再致謝意。與此同時,我們情不自禁地談論起十年動亂時期“知識越多越反動”、讀書無用思潮氾濫的荒唐狀況。為了讓學生在學校打一點文化底子,將來有點生存的本領,我冒著可能再遭批鬥的風險,和小幹部一起抓紀律,抓學習,抓補課,班級總算有了點樣子。小幹部要多學一點,學得好一點。課外學習《實踐論》等毛主席著作,還要寫點讀書筆記。對中學一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不定期的解說,幫助理解,自己動腦筋閱讀,一篇篇“啃”下來,我認為不僅學到了觀點,文化程度也相應提高了。

曹春學得很認真。開始只會簡述文章大意,後來能寫一點讀後體會,我在評語裡鼓勵他:“試著運用學到的觀點具體說明一兩個事例,提高學習水平。”他認真、勤奮地學,1973年11月21日寫的《學習〈矛盾論〉札記》整整5頁,4個方面4000字,還能聯繫自己的學習與工作,具體分析問題,闡明道理,思想認識與文字表達均飛躍了一步。我們兩人都很興奮,這本筆記就成了師生交流思想,交換看法的載體。他的傾訴,我的評改,見證了那個年代一名學生的難能可貴的成長,也成了日後他有支靈動的筆、工作不斷創造業績的基石。


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於漪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次頒出的“教育事業傑出貢獻獎”

而今,這本特殊年代形成的特殊禮物,封面已破損,紙已全部發黃,但它會不斷提醒我:當教育受到社會上亂七八糟價值取向衝擊時,教師一定不能隨波逐流,要千方百計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做人的教育,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為他們今日的健康成長、明日的長足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人生是單程票,沒有回頭路,要精心再精心。(於漪)

毛時安:1969年,於老師上的一堂課

1969年春天。68屆高中同學張俊中要奔赴黑龍江遜克縣插隊落戶。我們幾個和他一起編油印小報的同學相約為他送行。那時,我已經工作了,因為工傷,正好請假在家。那時的我們都很留戀學校生活,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這輩子還能不能回到學校,回到課堂裡,聽老師在講臺上講課。

我們約在學校相聚,在學校的後院拍了幾張照片,滿院的迎春花開得金黃。拍完照,我們折進教學大樓,沿著長長的走廊極慢極慢地走著。沒有目的,就是留戀。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空曠的走廊裡,迴盪著清晰的講課的聲音。這聲音,我太熟悉了,是於老師!於老師講課的聲音富有穿透力。是的,是於漪的聲音。於老師是語文教改的先行者。在我上高一的時候,她來我們班級搞語文教改實驗,用原來高二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一課進行實驗。前後給我們講授了三課課文,還舉行了全市範圍的公開教學。 “於漪老師!”大家都很驚喜。另幾個同學都知道於老師的名聲,但從來都沒親耳聽過於老師的課。誰都沒有想到,這時候於老師在上課,我們循著聲音,趕緊快步趕去。


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於漪與她的學生們

就像所有的教室一樣,我們的教室有前後兩扇門。後門有一塊一尺見方的玻璃。我先踮起腳,探頭從小玻璃中望去,沒錯,就是於老師。於是,我們幾個同學輪流扒到那塊小玻璃上,領略名師講課的風采,沒有輪到的就把耳朵貼在教室的門板上聽課。那時,於老師快四十了,正是她成熟而有風采的時候。雖然經過了一場疾風暴雨,但沒有摧毀她熱愛教育的那顆心。她穿著那個時代統一的灰色上衣,剪著我熟悉的齊耳短髮,依然保持著一個人民教師應有的樸素端莊大方的儀表,也依然保持著她講課獨有的風範。望過去,黑板上乾乾淨淨、一目瞭然的板書;還可以看到,教室裡小同學聽課的專注投入;更可以感受到,知識傳授的莊嚴。我們拼命地把耳朵緊緊貼在那扇門上,深怕漏掉一個字。透過教室薄薄的門板,於老師講課的聲音清晰地傳進我們的耳中。那麼抑揚頓挫,那麼嘹亮飽滿,充滿了激情。就在那一瞬間,我們感到陽光穿透了厚厚的灰色的雲層,照亮了荒蕪的大地,彷彿有嫩綠的小草從我們的心田鑽了出來……


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致敬最美教師》全市大會

法國作家都德寫過《最後的一課》。這就是我們在中學裡上的最後一課。由此,我再度感受到了漢語的美麗博大和詩情畫意。漢語的筆畫形狀和它的聲音,經過於老師的傳播,讓我堅信,它是世界上最動人最富於感染力的文字。

受了於老師影響,張俊中到黑龍江後做了老師,也在那裡成了家。一日,他在江邊洗衣服,不慎落水,溺水而亡,還不到三十歲。生活有時就是這樣悲壯,有壯麗也有悲傷……我則選擇了以漢語寫作為終身的事業。


於漪、毛時安:回憶穿越時空,教育鑄造心靈


於漪(右)與本文作者

在昨天《致敬最美教師》全市大會上,我講述了這個故事,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我這個70歲的學生有幸再度握起90歲老師溫暖的雙手時,我流淚了。我回憶著我的最後一課,想起了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