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于瀛台,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则逃亡海外,历时103天的变法宣告失败。

维新运动虽然夭折,然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作用甚巨,如谭嗣同狱中绝笔“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身殉道的悲壮,影响至今。

而劫后余生的康有为等并未放弃其政治主张,其蹈日本而哭庭,走英伦而号救,后再赴加拿大,创保皇会,以图借助华侨成勤王之举。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 流亡海外


据载,流亡海外的16年间,康有为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其七赴法国,八游英国,十一次出入德国,还游历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希腊等42个国家。

后来,吴昌硕为其刻章,上书“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吴昌硕 刻朱文印


此密集游历足迹,所行之处无不前呼后拥,奢华至极,所费必然不赀。个中经费,则出自康有为所创保皇会之股资。关于保皇会,目前国内外晚清史学者,资料不足,关注研究更是寥寥。

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联合华侨殷商李福基、冯秀石等人,创设“中国保皇会”,获得当地华侨的积极响应。随即分遣弟子徐勤、梁启田等人分赴南北美洲、澳洲等各地华埠进行活动,保皇会组织不久即星罗棋布于日本、南洋、美洲及夏威夷、澳洲、香港、澳门等地。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准备“仿行新政”。康有为闻之大喜,12月18日在纽约《中国维新报》上发出文告,“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可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分争,而促外之瓜分”,宣布中国保皇会“告蒇”,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保皇会(保救大清皇帝会)


虽流亡异国他乡,却仍可锦衣玉食,乃至于被追随者引为“南海圣人”,由此不得不说,在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之前,康有为首先是位洞察人心、极具技巧的演说家。

否则他如何成为仕林领袖,率1300余名举子联名“公车上书”,又如何在创保国会时,振臂高呼,使得在座众人泪如雨下,而后变法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

哪怕变法失败,身处异域之中,康有为依旧游刃有余,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而这些华侨,之前几乎与其维新变法运动并无直接联系。

在那个封建时期,清廷虽摇摇欲坠,然而“君权天授”、“朕即国家”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纵使华侨也不例外。

而且,这些华侨常年身在国外,饱受不平欺凌,对于祖国的向心力更为强烈。尤其对于一些富商巨贾,几千年来的“士农工商”,“商人唯利”等低级定位,他们对社会尊重亦甚是渴盼,参与“保皇会”,或可取利钱,或事成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不在话下。

因此,康有为至下塌处,不出三日,慕名而来者便超千人,场面颇为壮观。

康有为痛诉光绪皇帝所受之苦,如“索鸡粥而不得,珍妃冬月单衣。”,引得众人伤心不已,恨不能为君担忧。而后,又“情至深处”,高呼“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其孰能凌之?”,可谓激昂慷慨,华侨同胞心中多年委屈,所受不满,喷涌而出……

很快,保皇会这个改良派政治团体,组织星罗棋布,共建总会11个,支会103个(数字有待考证,另一说为200余),会员近百万之多,为其时中国未有之大政党。而且,保皇会募捐有术,海内外华侨纷纷解囊,以期救图存亡,每个会员也必须缴纳年费,组织经费甚巨,康有为可随意支配。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梁启超、光绪、康有为合影(后被质疑是康有为用合成技术所作照片)


行笔至此,便不难理解,为何逃亡期间,康有为可以妻妾成群,维持奢靡生活。康有为以公车上书,登上政治舞台,而后保国会、维新运动等前后奔走,变法失败后,又涉嫌伪造光绪皇帝的“衣带诏”号召天下臣民勤王(与光绪皇帝的合影也是伪造合成),成为时代维新的代表人物之一。

保皇会的初衷本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而后重心渐至商业经营,又无环球投资眼光,生意可谓惨淡不堪。或许,此时的康有为已经将“保皇会”当成一门生意来经营,其政治成分反而逐渐缩减。

晚期的保皇会,内部矛盾逐渐增大,部分创始人分崩离析,亦有不少转投阵营,加入孙中山的革命党。然而,康有为身边依旧不乏死忠之人。这一点,从康有为结束16年的流亡生涯,踏上故土,保皇会成员还在不断资助,可以窥见一二。

如,嘉德2018春拍《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便有诸多提及。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关忠叔名关昌,忠叔或为其号,史料记载鲜少,但在香港、加拿大两地商会中应是德高望重之人物,为康梁保皇总会主干成员之一。此系列信札十通,使关忠叔与康有为的昔日过往以及保皇会的点滴得以重现。

信札中提及:忠叔书来,忠愤可爱,所捐款可随时汇来,并望鼓舞。可见保皇会的华侨成员,对于康有为的资助,而且康有为也在信札中鼓励成员对于捐款之举多推广。此外“忠愤可爱”,亦是对关昌忠勇行为的赞赏。以康有为的政治身份,身上所附带的维新标签,对于一位商人如此抬举,自然令上款人受宠若惊。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中下文提及:忠叔若游埠,若贵埠举出能筹盘费,吾自赞成。所言也是资金盘费。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开篇提及:开春想多福。此言与崇正拍卖2013春拍,康有为致梁至桂信札之一,开篇“天寒想万福”几乎相同。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中:吾昔居幽不便通书,今已经一劫,出险还沪,复得与各同志言情写志矣。其中,“今已经一劫,出险还沪”,可知此札书写时间为1913年12月结束流亡,回国之后。其次,因为康有为回国后先至广州,第二年6月才乘长江轮至上海,我们可以更为具体此信札书写时间当为1914年6月之后。

而“吾昔居幽不便通书”,应当是康有为回国后,归隐于上海辛家花园,而关昌仍在域外,不便通书信,故康有为方有此言。据康有为与关昌其他信札中所言,李福基去世后,关昌返回香港,主持大局。

“今已经一劫”,笔者私以为,当是指“戊戌变法”失败事宜。而非张勋复辟失败,康有为被当局追捕潜逃回上海。

“复得与各同志言情写志矣”,其中“同志”所指,自然是保皇会的成员,“言情写志”则是“尊孔保皇”。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中:近国人厌乱多与我同心,进行甚有望,请诸君等待之,明春夏乎?其中“近国人厌乱多与我同心”,应当指辛亥革命后,各地多种思想暗流涌动,革命派,顽固派混杂,政局不稳,不少遗老遗少对于清政府灭亡,依旧怀念复辟。

“进行甚有望”,所指为康有为等人所谋划的清廷复辟事宜。

“请诸君等待之,明春夏乎?”所指请保皇会的成员耐心等待,也许就在明年的春天或夏天,复辟可成。这里需注意,康有为归国后,参与的张勋复辟时间为1917年6月。据此,我们可得知,此信件书写时间范围当为1914年6月之后,1916年6月之前。按落款时间,最有可能为1916年12月10日。若是1915年,距离复辟时间尚早,康有为也不敢如此言之凿凿。

信札中言辞隐晦,盖因所言之事(张勋复辟),甚是机要,恐有泄露之虞。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中:贵处为保皇总会,酬志当有日。贵处同志有创始最高义热心者,与吾最亲义,为吾最念念者。

其中“保皇总会”,应是1900年春,保皇会全面建制和调整机构,在总会之外,另立总局。“设于香港、澳门,以便行事”。而总局相当于总会的常设执行机构,故后来所指总会,多为总局。此与关昌后来返至香港,主持大局,史料相符。

“酬志当有日”,指众成员的忠君之心,报国之举,指日可待。

“有创始最高义热心者,与吾最亲义,为吾最念念者。”,则是康有为对于保皇会的成员的一种承诺,类似于“苟富贵,毋相忘”之意。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信札中:崇敬、丽朝两兄想安适,均此问候不另。笔者私以为,解读有误,应当为“崇教、丽朝”。所指应是保皇会成员,具体不详。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纸本


该信札另信封三件,上书:1、关昌仁兄大启;2、黄先生印兆梅惠启,康缄;3、代呈丽朝、忠叔先生钧启。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同古堂|将“保皇会”当成摇钱树,康有为竟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康有为致关忠叔信札 信封 纸本


结语


从该信札中,我们可以窥见康有为逃亡海外时,生活骄奢,归国后,又继续得到华侨的资助。足见时隔多年,“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依旧巨大。康有为身上的维新标签,对于翘首期盼国家富强的海外华侨无异于精神支柱。同时,海外华侨的不断捐款资助,也是华夏子女对于祖国的情感,不是地域可以轻易割弃分离的。

更为重要的是,此信札中隐晦提及“张勋复辟”的时间(请诸君等待之,明春夏乎?),可见张勋对于康有为这位保皇派党魁甚是礼遇,二人之间对于复辟早已商议许久。

笔者查阅史料,1916年8月27日,康有为应邀至徐州,居住在张勋的道台衙门,长达数月。符合史实。

事实上,张勋复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复辟之后,北洋集团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复辟后段祺瑞与冯国璋之间的兵戎相见,使得自民国成立以来的“总统府”“国务院”之间的争执最终付诸武力。制度之争、政见之争,演化为赤裸裸地力量博弈和军事较量。

如果此信札被外界提前所知,会不会有“当局者”从中解读出康有为与张勋的复辟意图,从而改变历史,我们并不知道。然而,却足见此信札的重要性,绝非寻常信札可比,其政治意义甚大。

而且,从康有为对待保皇会成员的各种恭维、承诺、鼓励捐款等,我们对于他“周到”的为人处事,以及“赏金之路”,也进一步了解,而这也是其为何能大受拥护的另一原因。

——END——

凡是斯文处,必有同古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