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理論》|全面解析”當代藝術“的理論!

《當代藝術理論》|全面解析”當代藝術“的理論!

劉悅笛所著的《當代藝術理論(分析美學導引)》試圖從共時性的角度來做出分析美學的導論,聚焦於分析美學的最核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試圖“以點帶面”地將整個分析美學的基本樣貌呈現出來。我們認為,分析美學與藝術哲學研究的“最核心”問題應該由如下的幾對問題構成的:⑴ “藝術本體”——“藝術本質”;⑵ “藝術再現”——“藝術表現”;⑶ “審美經驗”——“審美屬性”;⑷ “藝術評價”——“藝術價值”;⑸ “藝術起源”——“藝術終結”。前三對問題相對而言是更加重要的,而對這些問題的反思,也是分析美學貢獻最突出的地方。其中,有兩對問題形成了“相反”的並置關聯,比如,再現與表現分別涉及到藝術與外在世界、內在世界的不同關聯,再如,起源與終結分別言說的是藝術的歷史開端與結束的問題;其餘的三對問題則構成了“相聯”的並列關係,比如對藝術的本質的追問與對藝術本體的追問是可以相互深化的,再如審美經驗與審美屬性問題更是內在相關的,而且藝術評價問題最終也會導向藝術的價值論。在本課題當中,編者選取了“本體——本質”、“再現——表現”、“經驗——屬性”、“評價——價值”及“終結”問題進行梳理,因為藝術起源問題更多與考古學和人類學相關,而評價與價值問題也暫時不被列入其中,試圖給出一整套分析美學與藝術哲學的導論。

劉悅笛,“生活美學”倡導者與“分析美學”研究者,2003年起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博士後,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曾任國際美學協會(IAA)五位總執委之一,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美學》雜誌執行主編之一,Comparative Philosophy 雜誌編委。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學》、《分析美學史》、《藝術終結之後》、《視覺美學史》、《生活中的美學》、《當代中國美學研究(1949-2009)》(合著)、《世界又平又美》、《無邊風月:中國古典生活美學》(合著)。主編 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當代中國藝術激進策略》,布里爾出版社2011年版)、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ast and West (《生活美學:東方與西方》,劍橋學者出版社2014年版)、《美學國際:當代國際美學家訪談錄》、《文化巨無霸》。譯著有《美學、心理學和宗教信仰的演講與對話集(1938-1946)》、《藝術及其對象》、《環境與藝術》、《全球化的美學與藝術》。在《國際美學年刊》和《東西方思想雜誌》等發表英文論文多篇。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哲學、美學倫理與文化藝術,在中國美術館等策劃多次藝術展覽,其《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

《當代藝術理論》|全面解析”當代藝術“的理論!

目錄

前言 為何當代?理論何為?

第一章 藝術到底是什麼?

第一節 杜尚的《自行車輪》

第二節 藝術是“開放概念”

第三節 “藝術界”框定藝術

第四節 “慣例性”的定義

第五節 “歷史性”的定義

第六節 藝術作為“叢概念”

第七節 述評:藝術本質論

第二章 藝術何以非西方?

第一節 非洲土著造物頭飾

第二節 原始藝術是藝術嗎?

第三節 藝術與非藝術之分

第四節 功能與非功能之間

第五節 文化與跨文化之際

第六節 述評:非西方定義

第三章 藝術品如何存在?

第一節 倫勃朗原作還原為贗品

第二節 藝術是單一還是複合的?

第三節 藝術是自來還是他來的?

第四節 記譜與非記譜兩個系統

第五節 作為類型與殊例的藝術

第六節 述評:藝術本體論

第四章 藝術品因何類分?

第一節 庫奈里斯的“總體”

第二節 作為“個體化殊例”

第三節 作為“活動的類型”

第四節 作為“活動的對象”

第五節 作為“施行的活動”

第六節 “大眾藝術”本體論

第七節 “混合類型”本體論

第八節 述評:藝術形態學

第五章 審美與藝術相關嗎?

第一節 庫蘇斯以觀念反審美

第二節 從古典到當代的轉型

第三節 審美與判斷的二律背反

第四節 藝術的審美定義理論

第五節 審美與非審美之爭辯

第六節 述評:藝術經驗觀

第六章 審美經驗由何確定?

第一節 培根的肖像三聯畫

第二節 “為審美經驗辯護”

第三節 “審美經驗的神話”

第四節 “審美經驗的終結”

第五節 “審美經驗的復興”

第六節 述評:審美經驗論

第七章 藝術如何去再現?

第一節 皮格馬利翁的雕刻

第二節 解析再現論的傳統

第三節 反錯覺說與相似論

第四節 維特根斯坦的啟示

第五節 “再現性的觀看”

第六節 “視覺的雙重性”

第七節 作為“假裝”的再現

第八節 “再現”與“再現為”

第九節 “新再現主義”理論

第十節 述評:藝術再現觀

第八章 藝術如何來表現?

第一節 羅斯科的“色塊”音樂

第二節 解析傳統表現論

第三節 “表現性”的更新換代

第四節 表現作為“隱喻性例示”

第五節 多維“意義”的表現

第六節 “情感”的複合表現

第七節 述評:藝術表現論

第九章 藝術以何作評價?

第一節 布爾喬亞的大蜘蛛

第二節 藝術評價的諸多類別

第三節 藝術批評的諸多種類

第四節 工具論的認知主義

第五節 多元主義與一元論

第六節 述評:藝術批評學

第十章 藝術價值在何處?

第一節 昆斯藝術商業帝國

第二節 藝術價值諸多類型

第三節 活動論的工具主義

第四節 審美的非實在主義

第五節 價值觀的普遍主義

第六節 述評:審美價值論

結語 藝術終結之後與生活美學興起

第一節 藝術終結在哪裡?

第二節 迴歸到生活美學

第三節 重建中國藝術觀

後記

《當代藝術理論》|全面解析”當代藝術“的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