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賞析丨①

深圳公正藝術品司法鑑定評估機構

今日與您一起賞析以下3件故宮博物院藏的藏品:

藏品賞析丨①

黃地粉彩梅鵲紋圓瓷片桌心,清同治,直徑51cm,故宮博物院藏

瓷片為圓桌鑲面使用。

圓形,背面素胎無釉,面坦平,中心飾黃地粉彩梅鵲紋,紋飾色彩豐富明豔,畫意生動,棕褐色的梅樹枝幹曲折,淡粉色梅花枝頭綻放,兩隻雀鳥棲於枝上,樹邊配有嫩綠的叢竹。

中心紋飾外施淺綠釉一週,邊飾為兩道描金弦紋,內繪藍地粉彩朵花紋一週。

藏品賞析丨①


藏品賞析丨①

紅地金喜字紋盒,清同治,故宮博物院藏

盒呈饅頭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內外均礬紅地金彩裝飾。上下口沿及近足處均以金彩描繪變形回紋。腹部及圈足外牆各以金彩書寫10個雙“喜”字。

盒蓋面中心以金彩書寫一團“壽”字,圍以變形回紋,四周環以兩排雙“喜”字,每排10個。

藏品賞析丨①

高4.5cm,口徑8.1cm,足徑5.2cm

盒底及盒內頂中心均繪結帶毛筆、銀錠、如意紋,紋飾外均圍以4個雙“喜”字。圈足內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礬紅彩楷體“燕喜同和”4字雙行款。

藏品賞析丨①

此種礬紅地金“喜”字盒屬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有5種尺寸規格,大者稱捧盒,較小的是粉盒,最小者為可以盈握在手的胭脂盒。


藏品賞析丨①

瑪瑙臥蓮鴛鴦,清,故宮博物院藏 高8.5cm,長15.2cm,寬10.7cm

作品為白、褐雙色瑪瑙質。

運用鏤雕、巧作等技法將料中的白、褐兩色分別進行圓雕,形成兩隻鴛鴦銜蓮嬉戲的喜慶圖案。下配荷葉形紅木座。

巧作,也稱俏色,主要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同顏色進行加工。

玉俏色最早見於商代,如安陽小屯商代遺址曾出土兩件俏色玉龜。

唐代以後,特別是清代,巧作技藝更加成熟。由於瑪瑙自身具有豐富的紋理和色彩,施以巧作,魅力更顯獨特,所以歷代留下不少瑪瑙巧作的作品,如唐代用纏絲瑪瑙雕成的牛首杯、 明代紅白瑪瑙李白像以及清代的本件作品,均展示了瑪瑙俏色作品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

注:此圖文摘自故宮博物院

收藏/鑑定/賞析/故宮博物院/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