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冷知識一:六線城市消費者其實更愛新能源汽車?

受限牌、限購、補貼利好等現實購車因素的影響,國內很多一線城市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因素,仍遠大於對新能源汽車產品本身認可的“市場”因素。因此在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和保有量上,一線城市十分領先——根據汽車之家大數據統計,新能源汽車現有用戶在一線城市的佔比高達37.8%,遠超二線城市的12.5%。相比來看,燃油汽車現有用戶則在各級別城市分佈較為均勻。而在增換購意向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汽車,二線城市都將迎來用戶的增換購需求的高峰,汽車市場的購買潛力仍然較為可期。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但在這張圖中,一個更為重要的數據則是在首購意向用戶方面,六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意向用戶達到了20.7%,超過了一線城市19.8%和二線城市15.6%的意向比例。我們可以由此推測,六線城市或將成為用戶首購需求集中爆發的區域,也是各車企提前佈局的一個可參考方向。

事實上,已經有車企將自己的新能源產品集中向四五六線城市下沉,一位車企高層告訴汽車之家編輯,很多小城市和農村居民都有自家的車庫或院子,充電設施上其實比一線城市更便利,這也是他們著重將新能源產品銷往這些地區的原因。汽車之家大數據也顯示,在一線城市,車主中擁有個人固定車位/車庫/院子的僅佔約35%,但在五六線城市,有超過6成的車主有自己的固定停車點。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而一旦解決了充電焦慮問題,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會大大提升,再加上充電比加油便宜、買車有補貼等因素影響下,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本身的認可凸顯出來,六線城市反而會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增量點。

冷知識二:買新能源車的用戶90後居多?錯!

當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90後消費人群逐漸成為新晉購車主力,而他們恰巧又與汽車電動化、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時機相遇,更多的人會將90後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聯繫在一起。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不過這種情況尚未出現。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用戶的年齡分佈其實較為接近,主要集中在27-40歲;但從新能源汽車現有用戶來看,31歲-35歲用戶居多,這部分主要涵蓋的是1983年-1987年的消費者,而90後的消費人群佔比約為2.6%-10.1%,還比不上41-48歲以及49歲-55歲的新能源消費者佔比。

當然了,由於燃油汽車現有用戶的比例劃分與新能源汽車總體接近,一定程度上說明了90後消費人群的購買力仍是阻礙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之一,而且從意向用戶來看,90後人群在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中佔比最多。但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用戶年齡仍略高於燃油汽車用戶。

冷知識三:買完新能源車就後悔?事實恰恰相反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2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78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0.54%,新能源貨車25.4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11.49%。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升,很多“新能源車主調查”接踵而來,“你買新能源汽車後悔了嗎”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但事實上,每個新能源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適應性、充電環境、用車場景不一,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這個時候,基於真實用戶心理和行為的大數據會給你更加直觀的答案。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根據大數據統計,總體來說,大多數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比較高。對於已是新能源車主的用戶來說,他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比例為89.6%,也就是說其再次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概率高達9成;對於無車用戶來說,有超過7成的人表示購車時會考慮購買新能源車;而且非限牌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高於限牌城市,這也意味著排除了限牌等外部因素,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也有不小的期待值。

冷知識四:有錢任性,新能源汽車用戶比燃油汽車用戶賺得多!

新能源汽車的意向用戶到底有著怎樣的消費水平?這也許是很多車企人士在制定產品戰略時最想知道的一個參考因素,而汽車之家大數據通過海量數據調研,真真切切的告訴你一個事實:新能源汽車用戶的收入水平相較燃油汽車用戶高,而且家庭收入在30萬元以上的比例明顯更高。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收入的直接影響因素是職業,根據我們調研結果顯示,目前燃油汽車用戶主要從事的職業集中在三類:製造業、批發與零售行業與建築業;但新能源汽車用戶卻不同,其從事製造業、建築業等傳統行業的比例相對較低,從事IT和金融業的比例反而更高。而且在工作職位上,新能源汽車用戶也較燃油汽車用戶更高,此外,“成熟中產”、“鄉鎮小康家庭”、“已婚小資”的用戶群體也大於傳統燃油車用戶。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冷知識五:買了新能源車不敢開?其實新能源車用車頻率遠大於燃油車!

當你還在質疑一輛新能源汽車是否能滿足你的基本用車需求時,真實的用戶反饋會告訴你,新能源汽車每天的使用量其實遠大於燃油車。

大數據顯示,無論是限牌城市還是非限牌城市,新能源汽車用戶每天開車的頻次都大於燃油汽車用戶,而在行駛里程上,新能源車每天行駛里程也要比燃油汽車更長更遠,每天行駛百公里的比例達到10%以上。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具體在車輛用途方面,對於新能源汽車用戶來說,上下班通勤是其最主要的車輛用途,其次是短途郊遊;非限牌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用於接送老人或孩子、跑業務或拜訪客戶的比例也很高,可見新能源汽車可以解決用戶大部分的基本出行需求。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比燃油汽車,用戶開著新能源汽車用於短途郊遊和長途自駕的比例明顯較低,從這一點不難看出,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仍有一定擔憂。

冷知識六:用戶一般會在電量剩餘多少的時候去充電?

很少有人去調查新能源汽車用戶到底在電量剩餘多少的時候去充電,但這個極少人瞭解的“冷知識”卻有大用處:包括車企在為產品制定續航策略時,是否要考慮到用戶對“剩餘電量”的敏感;還包括一些充電設施運營商,究竟要在多遠的距離之間建樁,防止用戶出現充電焦慮的狀態?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根據汽車之家調研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用戶一般會在電量剩餘30%以下的時候進行充電,而有家用充電樁和單位停車場的用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會隨時充。而在充電次數上,對於每天開車的用戶來說,每週充1-2次的用戶佔比39.3%,每週充3-5次的用戶佔比28.7%,而每天都充的用戶佔比31.9%。此外從用戶反饋來看,在限牌城市裡,新能源用戶主要依賴於家裡固定充電樁,而非限牌城市的新能源用戶還會主要採取家中扯線充電的方式補給電量。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雖然此篇文章主要是列舉一些新能源汽車的“冷知識”,但在彌補我們對新能源汽車認知的錯誤/空白的同時,我們也能直觀的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在用戶心目中熱度的提升,以及用戶對新能源產品的未來期望。而在我們更進一步地瞭解到這些用戶的真實想法後,也能讓新能源車企和上下游企業更加直接有效地對產品和服務“對症下藥”,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品質更優、價格更合理、服務更全面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讓新能源汽車在脫離政策和補貼的庇廕後,依然能夠實現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從大到強的重要載體。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關於中聯集團新能源汽車的6個冷知識

中聯國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簡稱:中聯集團)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輻射上下游產業鏈與業務多元化的投資集團企業。

著利於發展實業與共享經濟創新服務平臺,打造“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市場贏家”的產業園模式,專注於車聯網共享汽車生態產業鏈發展的集團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