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5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2018-2025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報告大廳摘要: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國家及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人工智能發展保駕護航,並規範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以下對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隨著人工智能在我國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發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將持續高速成長。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國家及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人工智能發展保駕護航,並規範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以下對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2018-2025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人工智能政策分析,當前人工智能行業基礎條件已經具備,隨著深度學習算法日趨成熟以及數據資源的加速增長,人工智能技術有望不斷提升,機器視覺和自然語音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將迎來發展新機遇,2018-2025全球與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計到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335.6億元。

2014-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2018-2025人工智能政策分析


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政策的促進下,及大數據和雲服務技術的不斷髮展,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基本的政策引導,技術保障和數據支持,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前人工智能行業基礎條件已經具備,隨著深度學習算法日趨成熟以及數據資源的加速增長,人工智能技術有望不斷提升,機器視覺和自然語音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將迎來發展新機遇。未來,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推動及下游需求的促進下,人工智能企業逐漸向下遊需求拓展,促進我國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一)省(直轄市)是人工智能政策發佈的主力軍

在強弱交錯的政策措施下,國家級產業政策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頂層推動力。按照政策的發佈機構,人工智能政策可分為國家、省(直轄市)、地級市(直轄市區)以及產業園區四個級別。其中,國家發佈的14項人工智能政策中以弱人工智能政策為主,強人工智能政策只有4個。弱政策雖然居多但卻密集,核心是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造勢。

人工智能政策分析,省(直轄市)已成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在省(直轄市)發佈這一級別中,共有26個政策,分佈於16個省份,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貴州、遼寧這八個省份均發佈了2個政策。而地級市(直轄市的區)發佈這一級別共發佈了15個政策,政策分佈於12個地級市以及3個直轄市的區。而產業園區這一級別共發佈了6個政策,雖然數量不多,但發佈的政策都很有針對性。

(二)江蘇政策力度排名第一,上海、北京緊隨其後

人工智能政策分析,江蘇省發佈了5個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在政府力度上領先於全國其餘省份。上海、北京、浙江、遼寧以4個政策緊隨其後,但由於上海的4個政策均是“強人工智能政策”,因此,在政策力度上稍稍領先於其他三個省市。北京的4個政策除了北京市政府發佈之外,中關村管委會和昌平區政府分別發佈了一個強相關政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和弱相關政策《昌平區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浙江省以2“強”相關、2“弱”相關4個政策並列第二,而遼寧省由於瀋陽和大連兩個城市均發佈了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政策,同樣以4個政策數排名第二。

 (三)廣州市以1200億的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領先於其它各個省市

未來產業發展規模是地方政府綜合評估當地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期望的結果,反映了地方政府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力度與決心。人工智能政策分析,未來人工智能重點核心產業規模最高的是廣州市,預計將達到1200億,高於其他地區政策所預估的產業規模數。其次是上海市,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第三是南京開發區、中關村以及浙江省政府,預計未來人工智能重點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

 (四)廣州與蘇州工業園的投資力度最大,超過百億元

人工智能政策分析,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對於新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能促使企業快速發展,還能使企業更加專注於技術創新。在公開的政策文件中,人工智能資金支持力度最大的為廣州市與蘇州工業園,預計支持力度在百億級以上。其次是南京開發區,以創立基金的形式,預計投資80億元扶持人工智能產業,由於南京、蘇州和常州同屬於江蘇省,因此在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資金支持上,江蘇省以絕對優勢領先於其他省市。部分政策中,雖然沒有涉及到具體的扶持金額,但由於當地的風險投資公司較為活躍,所以在政策中也會提及引入外部基金,來支持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在製造、教育、環境保護、交通、商業、健康醫療、網絡安全、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開展試點示範,推動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發展多元化、個性化、定製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統,重點推進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慧農業、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研發和產業化發展。人工智能政策分析,《規劃》鼓勵各行業加強與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實現智能化升級。利用人工智能創新城市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動專業服務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應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務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