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主戰力量:艦載戰鬥機

航母的主戰力量:艦載戰鬥機

F/A-1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F/A-18由麥道公司研製,是美第一種戰鬥攻擊機,非常適合空間有限、飛機數量不多的航母。該機於1978年11月18日首飛,1983年1月7日服役,製造商為麥道/波音/諾·格公司,總產量超過1458架,主要用戶有美海軍/海軍陸戰隊、澳大利亞空軍、西班牙空軍、瑞士空軍、馬來西亞空軍、加拿大空軍等,衍生機型有F/A-18A/B/C/D戰鬥攻擊機、EA-18G“咆哮者”電子干擾機。

F/A-18的主要任務包括艦隊防空、壓制敵防空火力、空中攔截、編隊護航、進攻性和防禦性空戰、近距離空中支援等,其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F/A-18的結構是按6000飛行小時使用壽命設計的,其中包括2000次彈射起飛和攔阻著陸,航空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平均故障間隔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98%有自檢能力。

航母的主戰力量:艦載戰鬥機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F/A-18E/F是波音公司以F/A-18C/D為基礎改良而來,機體設計比後者增大約10%,發動機進氣道改為矩形的“加萊特”進氣道。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的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於1995年11月29日首飛,1997年9月,即波音和麥道公司正式合併前一個月開始量產,1999年進入美海軍服役,取代老邁的F-14“雄貓”戰鬥機和A-6“入侵者”攻擊機,成為21世紀初美航母艦載機中的唯一作戰機型。該機主要用戶為美海軍,其它用戶還有澳大利亞空軍,預定生產數量548架,當前仍在採購,2009年時的單機購價為9400萬美元。

航母的主戰力量:艦載戰鬥機

“陣風”戰鬥機。該機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1970年代,法國空軍和海軍尋求未來作戰機型,為節省成本,法國曾嘗試加入歐洲戰鬥機計劃,與其它國家共同研製下一代戰鬥機,但因對功能要求差別過大,最終決定單獨研製。法軍用“陣風”取代7種軍機,包括F-8E“十字軍戰土”艦載戰鬥機、“超軍旗”艦載攻擊機和“超軍旗”IVP艦載偵察機,做為法海軍及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該機目前的主要使用者為法軍,2015年獲得了埃及(24架)、印度(36架)及卡塔爾(24架)的訂單。

“陣風”於1986年7月4日飛,2000年12月4日服役,至2018年1月總產量為164架。照2013年價格,其研製經費為459億歐元,“陣風”B型戰鬥教練機採購價格為7400萬歐元,“陣風”c型戰鬥機採購價為6880萬歐元,“陣風”M型艦載機採購價為7900萬歐元(2011年採購價格)。“陣風”M型2002年服役,比C型重約500公斤,二者結構上的區別包括:加強機身結構以滿足上艦要求;加強主起落架;更換可彈跳協助起飛的前起落架;前中骨架被取消,給較長的前起落讓出空間;兩臺發動機之間安裝攔阻鉤;加裝電動登機梯;加裝航母微波著艦系統;慣性參考平臺增加從母艦系統更新數據的能力。

“陣風”真正的優勢在於其多用途作戰能力,它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艦載戰鬥機,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及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與美國F/A-18E/F和F-35並稱真正的全能通用型戰鬥機。

航母的主戰力量:艦載戰鬥機

殲-15“飛鯊”戰鬥機。殲-15是30噸級重型艦載型四代機,以從烏克蘭獲得的T-lOK-3號飛機為參考,融合了殲-11B戰鬥機部分技術,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生產。該機於2009年8月31日首飛,2012年服役,用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殲-15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了全動鴨微翼,換裝兩臺大推力發動機,實現了機翼和水平尾翼摺疊,設計新型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外形與俄製蘇-33非常相似,在保持優良作戰使用性能的同時,實現了攔阻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